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一提到数词,往往使人有单调、枯燥之感。其实,并非如此,数词如果运用得好,就会有独特的修辞效果和神奇的艺术魅力。五十年代罗马尼亚上映的影片《2×2=5》,这题目是够含蓄深刻,新颖别致的;一九六三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意大利获得大奖的电影,它的标题也是一个数词——《8_2~1》,这多么奇特,多么有趣,多么吸引人;我国唐诗《题百鸟归巢图》就是一首用数词写成的好诗:“一只一只复一只,五六七八九十  相似文献   

2.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在评价杜甫诗时说:“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也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声之诗.”都说明了诗歌形象与绘画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绘画借助视觉来表现形象,正如元人王履《华山图序》所说:“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诗歌的创作过程与绘画有着相似之处,也是从视觉形象向语言艺  相似文献   

3.
对琴对棋对书对画对诗对酒对花,余极夫乐也?尤其是诗。——《志摩的诗》我喜欢《志摩的诗》,等同喜欢志摩的情怀!是缘分的撮合,还是我对他的诗的不变的憧憬?逛了不少书店。终于开始我与《志摩的诗》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北宋多才多艺的大文学家,世人知道他的诗、文、书、画脍炙人口,而对他植树护林咏诗嗜好,却鲜为人知。“我昔少年时,种树满山岗。”这是一首自述少年植树的诗,说明苏轼自小爱好植树活动。他当徐州通判时,在那里种过柳树,留有“山中故人应大笑,筑室种柳何时还”的诗句。苏诗不仅对植树有记载,而且对造林的生态效益也有生动阐述,如在《滕县时同年西园》诗中就这样描写:“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养此霜雪根,迟被鸾凰吟。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沉。幽桂日夜长,百花乱青衿。我独种松柏,守此一寸心。”苏轼认为植树造林,既能“池塘得流水”,又…  相似文献   

5.
破管秃毫为画死,折筋断骨我似君.这两句题名为《咏笔》的诗,是我省中年作家王雨谷的中篇小说《鹤杳》中,主人公昙源和尚的自况题笔.写他毕生为达画不惊人死不休的艺境,苦苦追求的历程,沤心沥血的故事.作者曾对我说,他最喜欢这两句诗,是他的得意之笔,而《鹤杳》是他近作中的得意之作.(《鹤杳》发表在《大西南文学》87、1、)  相似文献   

6.
华岩原籍上杭,是清初有名的画家诗人。《离垢集》中,收有为数最多的题画诗。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画完之后,往往都题上一首诗,大半是五、七言绝句,也有律诗或长歌行。但其中珍品,我认为多为绝句。 先看他题人物画的佳作: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9,(6)
梅兰竹菊有"四君子"的美称,一直为历代文人画士所喜爱,以"四君子"为题材的绘画在古时就很盛行。自1988年以来中国和平出版社又相继出版了《墨梅画谱》、《墨兰画谱》、《墨竹画谱》、《墨菊画谱》以及《墨梅小品画谱》、《墨兰小品画谱》、《墨竹小品画谱》、《墨菊小品画谱》共两套八册画著,使社会上再度涌起学画"四君子"的热潮,而编写这两套画著的作者也因此倍受世人所关注,并赢得了"君子画师"的雅号,他便是北京著名书画家刘福林。刘福林擅画"四君子"的名声多少遮掩了他在诗词、书法、花鸟画及山水画上的成就,孰不知"四君子"画所表现的内涵气度正是这些综合修养的体  相似文献   

8.
从“尽其自然之理”的哲学思想出发,苏轼在《巫山》一诗中对宋赋巫山神女故事的真实性提出质疑,从“天下之同安为善”的政治观念出发,苏轼在《神女庙》一诗中重塑巫山神女形象,用以体现他的社会理想;从“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人生态度出发,苏轼在其诗词中反复使用巫山神女典故,对宋赋神女故事的情爱内涵予以认同,这三者的矛盾统一构成办轼诗词异彩纷呈的文学景观,表现了苏轼以张扬“性情”为特征的文化价格心态。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我在做作业。本子上有这么一道题:校门口按下面的样子摆了一排花,共有15盆。菊花有多少盆?月季有多少盆?菊花月季我读了一遍题目,又仔细地观察了图。我发现花的摆放是有规律的。我一拍脑门,自言自语道:"这,简单!是按3盆一组(每组2盆菊花、1盆月季)的规律摆的,共有15盆,那就可以分成  相似文献   

10.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我国瑰丽的文学宝库作出过重要贡献。特别是值得提出的是,他的有些诗里蕴含着哲理。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作者借对卢山的观察,说明观察事物时必须注意避免片面性、不要以偏概全,把局部作为整体,这样才能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苏轼还有一首《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  相似文献   

11.
王纯  王青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37-139
颜光猷是清初曲阜有名的"颜氏一母三进士"之长兄。其为官爱民爱兵,素有政绩;为文推崇韩愈、苏轼的文章,反对雕章琢句而内容空虚的文风。善诗,其《水明楼》诗集,诗数百首,格调老成,清新秀逸。对颜光猷其人其诗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拓荒性质的工作。我们在整理注释馆藏善本《水明楼》诗歌的基础上,对诗人生平进行了较为翔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12.
<正>答最好删去。长期以来,《图×……图》的图题结构已成惯例。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图题中的"图"与图序中的"图"形成语义重复,删去它后图题显得更简洁。例如:本文题名中图题宜改为《图7接地保护装置控制程序》;《图3粒子追踪结果图》宜改为《图3粒子追踪结果》;《T-p关系曲线图》宜改  相似文献   

13.
欧阳修《戏答元珍》一诗广被人口,而两人的相识时地和交往经过却鲜有人道及。周必大刻本《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认为两人的相识时地为景祐元年(1034)的京师。依苏轼《书欧阳公黄牛庙诗后》转述欧公晚年之语,两人本为“同年”进士,相识更在景祐元年之前。本文经考证认为,《送丁元珍峡州判官》诗题有误,此诗实则是送朱处仁的。苏轼此文可证欧公晚年记忆之误。两人在景祐三年十月末始相识,地点在峡州夷陵县。  相似文献   

14.
正在分析、解答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根据题意"把题目‘画’出来"。数与形相结合,往往可以更清楚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启发我们全面分析问题,便于从不同角度去看图与思考,巧妙地解决问题。【例1】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A、B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34,乙车行了全程的23,这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绝大部分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54034-54023=45(千米)究竟这样列式对不对呢?不妨画出如下的线段图:  相似文献   

15.
赵孟頫《题桃源图》诗作于1286年受征召仕元至1292年力请外补任济南路总管府事期间。诗歌寄托了赵孟頫入仕与隐逸的复杂心态,其成因在于:所处社会情势存有开明宽松与黑暗野蛮的矛盾性,赵孟頫"特殊身份"影响下忽必烈对其存优容与钳制两种态度,以及赵孟頫集儒释道文化思想于一身。对《题桃源图》诗中的一人一时矛盾心态之研究,可以反观元初江南汉族士人群体的复杂心态,具有重要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淼 《当代地方科技》2010,(21):140-140
荆浩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这句话无疑是多少年来中外名家绘画必然遵循的规律。苏轼在《文与可画贯笃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画家创作形象,构图布局,一定先有成熟构思,然后才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相似文献   

17.
面包小     
一位朋友的家里养了两只鹦鹉,这两只鹦鹉的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朋友每天都训练它们说话。在教了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之后,朋友开始教这两只鹦鹉背唐诗。她先选择最简单易记的《悯农》一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奇怪的是,一只鹦鹉能背诵这首诗的前两句,另一只鹦鹉只背诵后两句,两只鹦鹉配合才能完整地背诵这首诗,朋友被弄得哭笑不得。她和我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不禁联想起这样一件事:  相似文献   

18.
江口鸟洲     
在湖南省衡阳市东南五十五公里的耒水河上,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鸟洲——江口鸟洲.它是由耒水河中的三个小岛:陈家洲、张家洲和龙家洲组成的.面积总共二九○多亩,可聚集的鸟却有十六个目,三十六科,一四八种,总计数万只.每当黄昏,万鸟归巢,在鸟洲上空盘旋飞翔,顿时将夕阳西下的美景遮盖,一片婉转动听的百鸟齐鸣,构成壮丽的场面.  相似文献   

19.
《年谱》:“三月,自古藤书屋移寓槐市斜街。查慎行三月晦日饮朱十表兄槐树街新寓……。”朱、查均有诗记之。 本年集中有诗63首(包括与人联句)。主要活动在京。为同乡魏坤题“水村图”:“归田最是分湖好,我亦相期作钓师。”送樊咸修之嘉兴为官诗:“倚郭千家齐傍水,登楼百里更无山。郊垌近日园亭少,旱涝频年稼穑艰。” 八月,黄宗羲八十生日,作《黄徵君寿序》;“先生长予且二十年……予之出,有愧于先生。” 是年康熙二次南巡,《长生殿》事件发生,查慎行被牵连而革国学生籍。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