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圈养大熊猫刻板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时间取样法对成都大雄猫繁育基地的10只圈养大雄猫的刻板行为进行了观察,大熊猫成体和亚成体的刻板行为差异明显,刻板行为的发生频率与性别无关,不同时间段刻板行为发生的频率差异大,结合观察结果,对大熊猫刻板行为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小刻板行为负面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放归大熊猫     
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受到世人的普遍喜爱,但大熊猫的生存状况一直令人担忧.可喜的是,我国大熊猫保护工作已经取得成效。据最近的调查显示,我国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1988年的1100多只上升到近1600只,我国人工圈养大熊猫目前也已达161只。本文介绍了大熊猫的人工繁殖和野外放养。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格局,对栖息地的选择及种群生存力的分析,应将大熊猫就地保护,使固有的栖息地的种群得以恢复,并提高其生存值和适应度。另一方面,圈养的大熊猫存活率和净生率都大于野外种群,经过一段时间的增殖,保持其野外生态习性,通过驯化,先在大面积范围内散放,然后放归自然,增加野外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从圈养大熊猫生物学特性和个体能力两方面研究了放归个体的特点对其放归后存活的影响,指出了建立类似野生大熊猫生长和行为发育所需环境条件的饲养管理系统是大熊猫放归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放归大熊猫的饲养管理中相应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怀念祥祥     
第一只放归野外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祥祥去世已经一周年。回顾它的一生,也许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圈养大熊猫的野放计划应该走向何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魔芋甘露聚糖对大负荷训练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大负荷训练模式,研究魔芋甘露聚糖(KOS)对运动疲劳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将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安静KOS组、大负荷训练组和大负荷训练 KOS组.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大鼠粪便肠杆菌、肠球菌、拟杆菌、双歧杆菌以及乳杆菌培养记录菌落数及菌株的鉴定,并观察肠粘膜的组织病理改变.研究发现:大负荷训练中大鼠肠道双歧杆菌的生长被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乳杆菌保持一定的稳定性;KOS使粪便中的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数量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KOS训练组肠黏膜组织结构均较大负荷训练组有改善.表明:魔芋甘露聚糖可促进大鼠肠道益生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的增殖,促进由于大负荷训练造成肠道微生态的失衡,并对条件致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分离筛选大熊猫肠道中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芽孢杆菌菌株,首先对8份大熊猫粪便进行高温水浴处理,利用刚果红平板法进行初筛和复筛,DNS法测定酶活力.结果分离出126株菌株,其中8株菌株纤维素降解能力较强.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8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株阿萨尔基芽孢杆菌(B.axarquienis),2株西姆芽孢杆菌(B.siamensis),4株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methylotrophicus).实验表明大熊猫肠道中存在多种降解纤维素的芽孢杆菌,其中新发现的有大熊猫源的阿萨尔基芽孢杆菌和西姆芽孢杆菌,丰富了大熊猫肠道菌群的研究,并为高效生产纤维素酶提供新的菌种来源.探究了大熊猫消化道内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有利于实现高纤维类饲料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对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圈养的19只大熊猫在5min间隔发生的行为进行了全年统计,我场饲养的大熊猫的多数行为的日变化曲线和年变化曲线呈现双峰现象,文中还描述了性别、年龄的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人们还对大熊猫的繁殖和种群延续忧心忡忡,因为大熊猫极为“娇气”,圈养大熊猫的生殖率和存活率都很低,有科学家甚至设想克隆大熊猫来延续种群。如今,卧龙的科技人员总结出一套成功的人工辅助繁殖和育幼技术,大熊猫幼仔成活率连续6年保持百分之百,由此看来,大熊猫种群复壮大有希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最大的大熊猫圈养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圈养种群的研究 ,总结了圈养大熊猫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的繁殖场现圈养了大熊猫 4 2只 ,雄性 18只 ,雌性 2 4只 .0~ 1岁的 11只 ,2~ 4岁的 12只 ,5~ 10岁的 8只 ,11~ 15岁的 7只 ,16岁以上的 4只 .育龄雌性大熊猫 11只 ,有生育史的 9只 ,育龄雄性大熊猫 6只 ,4只能进行自然交配 ,2只可供采精 .从 1986~ 2 0 0 0年 ,共繁殖大熊猫 3 3胎 ,5 0仔 ,存活 1岁以上的3 6只 ,存活率为 72 %,其中单胎 17胎 ( 5 1 5 %) ,双胞胎 15胎 ( 4 5 5 %) ,三胞胎 1胎 ( 3 %) .大熊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 ,每年春季 3~ 4月发情交配 ,8月 ( 3 0 49%)和 9月 ( 4 8 88%)产仔 ,每胎平均产仔 1 5只 ,圈养繁殖大熊猫的雌雄比为 1 1∶1.大熊猫的妊娠期和幼仔的初生体重变化很大 ,妊娠期平均是 13 7 4± 19 3d ,初生幼兽的体重平均为14 2 6± 3 9 4g(N =13 ) ,最轻的只有 5 3 5g ,最重的 2 16g .即使是同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也有很大差异 ,1999年 8月2日大熊猫白雪产一双胞胎 ,两仔的体重分别为 5 3 5g和 15 0g ,相差近 3倍 .性成熟的年龄 ,雌性是 5 7± 1 1岁 ,雄性是 5 8± 0 5 8岁 .  相似文献   

11.
大熊猫生境选择研究是近20年来一个比较活跃的区域,目前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微生境与采食场两个空间尺度上.具有平缓的坡度被广泛认为是大熊猫偏好微生境的特征,而在微生境内对采食场的选择则侧重于具有较多喜食食物的部分,如老笋、新笋等的集中处.大熊猫生境选择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来人为干扰可导致大熊猫选择生境的漂移.同域分布的大、小熊猫具有明显不同的生境利用模式,这反映了两种熊猫在生理、生态需求等方面的不同,而非因种间竞争导致的生态调整之结果.  相似文献   

12.
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生存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保护大熊猫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生态意义,竹子周期性大面积开花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了威胁.探讨了大熊猫栖息地竹子开花的原因,分析了竹子开花对大熊猫的影响,提出了现阶段解决竹子开花问题以保护大熊猫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从形态学的角度探讨了大熊猫对松花竹(Fargesia sp.)笋细胞壁的利用状况,利用石蜡切片、半薄切片和超薄切片技术,通过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对比研究野生大熊猫食物和粪便中的松花竹笋细胞壁的形态。发现竹笋经过大熊猫的消化后,其细胞壁在形态上有明显的变化,薄壁细胞细胞壁变薄,厚壁细胞初生壁和次生壁都有部分消失、缺损或扭曲。  相似文献   

14.
秦岭野生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觅食行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次利用定量图像分析的方法研究野生大熊猫的取食行为,结果显示:其取食行为存在固定的模式,这一模式是在其身体发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到了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牙齿的磨损和其他生理机能的衰退,这种模式逐渐解体.总的取食时间可以分为准备时间(38.08%)、间歇时间(5.13%)和吃的时间(56.79%),在取食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大熊猫通过3种途径有效地增加日食量,即提高动作熟练程度、减少准备时间和减少间歇时间.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大熊猫种群与主要食源竹子种群的依赖关系.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生态系统的动态规律,主要是某些参数变化对平衡点和恢复力的影响.对保护大熊猫,制定有关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单种群按年龄结构分布的莱斯利(Leslie)模型,并用于佛坪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种群的动态研究,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保护大熊猫及其生存环境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评分(SRC)法,对亚成体大熊猫两种配方饲粮的氨基酸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两种配方饲粮的SRC得分分别为84.60和84.38,均能满足大熊猫对饲粮蛋白的需求,另外,找出了两种配方饲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苏氨酸)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缬氨酸),并计算出了各自的强化添加量;A、B配方的苏氨酸强化添加量分别为49.16、47.78mg/(g pr);缬氨酸强化添加量分别为65.37、64.44mg/(g pr)。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平衡饲粮氨基酸的3种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熊猫的种群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据近年来调查,大熊猫的种群数量,以岷山和邛崃最多,各约有300余只;秦岭约有200余只;凉山约有100余只;大小相龄不足40只,总数约1000只。它们对栖息地生境的选择,各山系有共性,也有差异,但它们总是选择既能降低能量的消耗,又能获得营养价值较高的能量净收益。  相似文献   

19.
大熊猫卵巢囊肿,生长滤泡闭锁黄体化及雄性大熊猫性欲低下,严重影响了大熊猫的繁殖.其原因很复杂,可能与微量元素硒(Se)的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