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物质是唯一可转化为固态、液态和气态能源的可再生资源,蕴藏量巨大,生物质能已经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对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生物质资源丰富,生物质能化技术储备和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生物质能化,是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柳四敏 《创新科技》2011,(10):26-26
河南省是我国的农业生产第一大省,粮食产量占全国1/10左右,在我国粮食安全工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河南省小麦总产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10年稳居全国首位。  相似文献   

3.
《安徽科技》2011,(Z1):4-5
安徽地处江淮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生产总量常年居全国第6位前后,是国家重要粮食主产区和输出省份之一.发展粮食生产始终是安徽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从2005年起,省政府通过实施小麦高产攻关、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玉米振兴计划等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大力开展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和高产创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粮食生产的新路子.科技日报记者:安徽是全国农业大省和产粮大省,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安徽的粮食丰产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相似文献   

4.
正河南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全省小麦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 990万亩左右,在全国粮食生产和保障国家粮食战略安全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河南省又是粮食加工大省和加工强省。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规模以上面粉加工企业面粉产量1.233亿吨,其中,河南全省面粉产量为4 584.1万吨,占全国面粉产量的37.2%,产量居全国之首,小麦加工产业的发展在河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大省,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重点建设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环节的广泛应用来集成和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实现现代农业的智能化、市场需求导向化、电子商务化、全面可追溯化和六次产业化。河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流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7.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一种十分稀缺、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生产要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为必然.同时,自产粮食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使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愈加严峻.作为全国的农业大省,当前河南省面临的几大严峻问题,均与土地有关.在此背景下,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于提高河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益,推进耕地集约用地,促进河南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在充分认识对耕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理解及评价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耕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以河南省耕地利用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从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因素的角度出发,依据一定的原则,建立了适合评价区域范围内耕地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以及评价区域的耕地利用综合集约水平;对河南省各地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整体上看,河南省北部集约利用程度较高,中部和南部次之,西部较低;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中部六省2008年~2015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中部六省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空间描述方法构建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比分析中部六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后通过σ收敛分析了六省区域差异的收敛与扩散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在整体上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逐年增长状态,工业化水平呈较大波动状态;第二,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存在交互的关系,由于各省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不同,其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第三,2008年至2015年中部六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大潮下,河南既是一个资源大省,也是一个能耗大省,又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必须发展低碳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破河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更好地推动河南省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分析了河南省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及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河南是个农业大省,棉花是河南省重要经济作物之一,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拟通过河南省棉花生产特点,棉花生产中忽视和存在的问题的分析,对棉花生产进行动态预测,利用经济控制理论,建立棉花生产调控模型,提出最优决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7年安徽省统计资料,对全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粮食播面比与复种指数三者的乘积)、单产、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农民的粮食收入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耕地非农化、粮食总需求增长的压力,势必对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是资源禀赋背景下,城镇化、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引致农户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是国家粮食生产大省,是国家划定的粮食生产核心区,土壤环境质量是粮食生产能力、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土壤环境监测能力是研判土壤环境质量的决定基础,建立健全我省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本文就该省的监测能力建设机制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2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5.
乔家君  郭买红 《河南科学》2004,22(1):134-138
河南省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省小康水平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小康总体水平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河南省小康水平发展取得长足进展,本文采用综合评分和综合指数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河南省各县小康水平,并对比分析了河南省小康水平的县际差异,揭示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提出提高河南省县级小康水平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分析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以来河南粮食生产效率变化,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实证结果显示,对河南省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较大的是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变化,而制约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因素是河南省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未得到提升,河南省粮食生产中加大技术推动应用和优化种植规模仍具有较大潜力。因此,加快河南省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提升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是提高河南省粮食生产效率,实现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也是农业大省,在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农业吸纳的劳动力逐步得到释放,同时也产生了如何转移劳动就业的问题.本文就河南省按部门就业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劳动就业转移同劳动生产率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得出今后一段时间河南省就业转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安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国家粮食安全背景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政府“两个积极性”,提高全省粮食生产能力,是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不仅是一种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的特殊商品,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国际战略物资。四川是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中国西部粮食生产大省、人口大省和粮食消费大省。因此,对四川省的粮食生产的研究有着典型意义。本文对四川三县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了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领提出了我国工业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也提出"以工业化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教兴皖战略、大开放战略、城镇化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资源大省向加工业大省、人口大省向经济大省跨越"的经济发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