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汉字传入日本到日本文字"假名"的形成,大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日本通过汉字还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迅速发展,而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日语语言文字的发展.日本人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具有日语特点的日本文字-日语.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开国以来,就把中国作为自己的尊敬的老师,代代相传,已有千多年历史,这是令人不能忘怀的。日本人首先向中国学习文字。日本的假名就是根据从中国学来的汉字创造出来的;把汉字和假名混合在一起拼用,便是日本文字。其次是佛教的传入。当今日本国民中,信教的人中,以信佛教的人数为最多。佛教是从日本近邻朝鲜半岛的百济最先传到日本的。可是究其源流,仍然是从中国传入的。  相似文献   

3.
汉字伴随着汉文化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得以传播,长期用于朝廷公文、外交往来、文化教育等官方活动中.他们还借鉴汉字制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日本的假名字母(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朝鲜的吏读、谚文和自制方字以及越南的喃字.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借用汉字的历史,已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详加探讨,而横向的观察则稍显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汉字域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明中国人日语学习者记忆日语汉字和假名词汇时所关联的脑神经机制,本研究比较了日语汉字和假名在编码和提取过程中所诱发的ERP成分的差异。在学习阶段,汉字和假名条件的各ERPs成分的波幅-潜时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汉字条件的P300和N400的波幅都显著大于假名条件,潜时也比假名条件出现得更早,这些结果说明汉字的编码加工比假名更快更深刻。在提取阶段,相对于旧假名,旧汉字诱发了低波幅·短持续时间的FN400和高波幅·短持续时间的LPC(晚期阳性慢波)。这些结果显示了旧汉字的熟悉性效果更大,旧汉字能被更快更好地回忆起来。而且它们的编码和提取具有明显的半球优异性特征,说明了与汉字和假名的记忆相关联的脑神经机制不同。本文认为,由于假名的记忆加工比汉字复杂,增加了假名的记忆负荷,导致记忆成绩比汉字差,解明汉字和假名的记忆特征对日语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日语固有词汇、汉语词汇、外来语词汇等三大主流八个方面分析了日语构词方式,认为日本文字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输入了汉字并加以利用,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假名汉字混合文字与构词方式并固定下来,其次是输入欧美各国文字即外来语。  相似文献   

6.
日文是一种结构复杂,语法深奥的独特语言,是世界公认最难掌握的文字之一.日本汉字是从中国传来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汉字,但为数甚少.日本的文字组织比较复杂,一般有汉字和假名混合书写,有时还夹杂拉丁字母.这就给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书名字顺目录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混乱.目前,我国图书馆界的日文图书字顺目录排列方法一般是:1、用拉丁字母开头,就以拉丁字母为序.如《ABS树脂》和《CMOS应用回路设计》就以26个英文字母ABCD等的顺序依次排列.2、用假名开头,则按五十音图顺序排列.如《日本语》和《外国人名辞典》就按五十音图的顺序排列,平假名在前,片假名在后.这  相似文献   

7.
《土佐日记》是日本假名日记文学的先驱,在日本文学史上,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局面,带来了假名文学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意义。本文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对比意识观照下张扬国风文化这一视点出发,探寻《土佐日记》的主题及历史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之所以被称为"世界的孤儿",是因为日本近代的"信用记录"让周边各国很难再对其保有信任。去年7月,澳大利亚与日本在南太平洋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日本的宣传机器鼓噪这次演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牵制中国",引起亚太国家强烈关注。但是,实际上澳大利亚比任何国家都清楚,日本才是威胁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最危险国家。自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组建以来,它最担心的国家正是日本。近代以来,  相似文献   

9.
林昶 《世界博览》2012,(9):86-87
正广泛流传于日本煤炭矿井中的民谣调——"炭坑节",也译为"煤窑调",早起"左联"时期有《炭坑夫》的剧目出演,作为日文汉字的植移,倒也颇表情达意你可能不知道这民谣是从九州最早的三井田川煤矿诞生的。九州地区是日本煤炭产业的发祥地,田川则是九州煤炭业的中心,在日本近代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当年,在异常严酷的环境下,煤矿工人辛勤劳作,成就了日本近代化原  相似文献   

10.
对外汉语字教学的文化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坤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5):103-104,107
本文阐述了汉字与中国传统及现代文化的相互影响,指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应从字形分析入手,以汉字"义"的学习带动形、音的学习,从而使留学生在了解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习得汉字.  相似文献   

11.
刘璐 《甘肃科技》2005,21(10):226-228
日语中有许多汉字,但是只汉字的读音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下”字后接送假名的时候有以下不同的读法,其意义也有差别;另外,“下”字在熟语中的不同读法与意义,需要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逐一消化,逐一记忆,逐一攻克.  相似文献   

12.
在山田孝雄等一代学者的奠基下,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词汇进行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研究,尤其是结合实证研究,进行了开拓性探索。从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看到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的研究历程以及"汉字音读词"词汇研究的倾向。探讨日本学界对"汉字音读词"研究的整体规律特点,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人来说,"绊"虽然是汉字,但与"暑"、"新"、"变"、"命"、"爱"等往年的日本年度汉字相比,颇为难解。这是因为"绊"字在汉语中的含义与其在日语中的含义相去甚远。当选日本2011年年度汉字的是"绊",而不是我预测的"震"。投票结果是"绊"字得票最多,达61400多张,占近50万张总票数的12.4%,票数第二多的是"灾"字,第三才是"震"字。出现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大概有两个。一个是"震"字已经做过一次年度汉字。日本从1995年开始评选年度汉字,而当年1月17日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于  相似文献   

14.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发展,当是文人创作与民间创作共同推动的结果。而人们却往往将后者忽略不计、不予重视。但是,即便如此,认真研读日本文学史,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相当数量的关于民间口头创作的记载,那是无论如何也忽视不得、省略不掉的,否则便会出现大段空白。古代历史长河中,日本原没有文字。第一部见于书面的文学作品《古事记》,尚是以汉字完成,其时在公元八世纪,正值我国唐代文学的高峰期。九世纪中叶,日本有了自己的“假名”,作家创作才由此获得了一个走向繁荣的起点。由于以书面语言形成的作品起步较晚,日本口头创作…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日关系史上的"日本浪人"群体,是日本明治时期浪漫主义思潮所孕育出来的"弃儿"。中日甲午战争以来,他们影响了日本政府对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他们起到了某种积极的作用;从五四运动开始,他们倾向于日本的扩张主义政策;在日本大举侵华之前,他们彻底蜕变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帮凶、走狗和马前卒。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人撰写的大量日本竹枝词反映出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观。从萌芽阶段的好奇,发展阶段客观与盲目的日本观并存,到繁荣阶段的理智、冷静的日本观,而尾声阶段的日本观却为淡然。然而,近代中国人"西教盛行,汉学更轻"的失落感与中华文化中心的优势文化心理始终贯穿在日本竹枝词的发展与繁荣阶段。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中世纪的武士缔造了"挟天皇号令天下"的军国政治,近代武士——藩阀(武士阀)创建了"奉天皇之名"的军国政治,以武力扩张为基本国策。在近代军国政治的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武士阀的代表人物、"军部的罗马教皇"山县有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代日本的军国支柱、军国精神、军国机制和军国政策等,均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汉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块"鸡肋",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必要全面提升汉字教学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本文试图从汉字本身的规律及其延伸拓展的作用方面,探讨汉字教学与语文素养之间的关系,进而促进汉字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释"企"、"业"的本义及引申义,梳理二者的词义系统,并探究"企"与"业"连用成词的经过,推定"企业"一词是清末变法之际流入中国并被沿用的日本译词,日本人将"enterprise"这一概念意译为"企业"的原因是利用古代汉语的材料等汉语语素翻译欧美词语并在书写符号上沿用了汉字。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及周边国家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在历史上都用汉字,崇尚儒学,形成所谓"汉字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分析四国国民性格特点以及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