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根据1997年到2000年兰州市大气中TSP,SO2和NO的监测浓度,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兰州市主体处于黄河河谷盆地,由于静风和逆温频率高,大气的稳定度较高,是大气污染的基础原因.根据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了各种治理方案的环境效应,并根据天然气利用规划,用"箱"模式对兰州市的大气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城区冬半年低空风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兰州市环境监测站和兰州市气象站冬半年5年(1988~1992年)的大气污染自动监测资料和相应的低空风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分析,揭示了兰州市城区大气边界层内冬半年各月不同层次的盛行风向,平均风速及其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上搞清了不同方位的风频,不同层次的平均风速和污染系数分别与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不同季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对兰州市城区几次较大规模的大气污染监测试验资料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基本搞清了该市城区同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同时也揭示了不同季节、不同监测区污染物浓度垂直变化规律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4.
兰州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局地气候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0年12月10~l7日在兰州市城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以及同期的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和常规气象站辐射观测资料等,通过山谷内市区污染物浓度变化与山谷外对照点的比较,研究了兰州市城区污染物浓度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对应时期兰州市山谷气候环境因子和特征参数的变化。结果发现,大气中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温与白天大气逆温层之间有明显的正反馈机制,而且这种反馈机制在白天大气逆温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讨论了兰州市山谷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大气逆温、水平风速、Froude数和边界层稳定度参数之间的简单关系。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污染物排放及能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新  安兴琴 《甘肃科技》2006,22(10):5-8
通过对兰州市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及能源结构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指出了兰州市污染特点和导致兰州市污染严重的因素;并结合兰州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兰州市污染物排放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大气污染的合理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6.
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构特征及其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1988-1992年兰州市气象站逐日08h(北京时,下同)常规气象探空观测资料及同期兰州市环境监测站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变化特征及其与3种主要空气污染物(SO2,CO和NOx)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全年以弱稳定为主,一年四季皆有逆温层存在;在冬季,逆温层性频率最高(95.8%),贴地逆温层厚度最厚(平均740m)、强度最强(平均0.53℃/100m),脱地逆温层底相对高度最低(平均935m);同时,贴地大气层结温度递减度与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反相关,由此表明,兰州市区低空大气温度层结状况是影响该市空气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陕西省岐山县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及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西省岐山县人口密集的凤鸣镇和工业密集的经济开发区蔡家坡镇2001-2002年各月份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同时选取了城郊的周公庙地区作为空气质量优秀的对照区进行对比,对该县的大气质量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它使该地区大气受到了中度污染;SO2也是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NO2污染轻微.在一年内,冬春季污染强,其他季节弱.总结得出,要提高该地区大气环境质量,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和除尘技术、搞好城市规划、改变能源结构、增加绿地覆盖是控制大气环境质量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通过合理布置采样点,对兰州市2013年和2014年供暖前、供暖期、供暖后大气污染物NO、NO_2和NO_X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与研究,以便了解供暖期间产生的废气和烟尘中NO、NO_2和NO_X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兰州市2013年至2014年的供暖期间,NO、NO_2和NO_X的含量变动情况较为明显,NO在供暖后含量最低,供暖前和供暖期含量会因区域不同而各不相同。NO_2在供暖期含量最高且有超标现象,供暖前次之,供暖后最低。NOx含量因区域变化而变化,供暖前或供暖期各有所高。可见,大气污染物NO、NO_2和NO_X仍是影响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供暖可能导致空气中NO_2和NO_X含量升高。上述结果为改善兰州市供暖环境和治理大气污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延安市城区2003—2004年间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应用统计的方法分析了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随季节变化,日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风向、风速、降水、云量、浮尘、逆温等气象因素以及城区地形和人为因素对城区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延安市城区大气污染状况存在着显著的季节差异和地域性差异,日大气污染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风和降水是影响大气污染程度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
植物对氟和硫的积累及其评价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对于一定范围的大气污染物,不仅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而且具有相当程度的吸收有害气体的能力.本文对焦作市主要街道两侧绿色植物体内的氟化物和硫化物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绿色植物对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很强的吸收和富集作用,秋季叶片中硫和氟污染物的含量高于春季,且与污染强度相吻合.研究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积累是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的十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根据天津滨海新区的气象资料和大气污染监测数据,简单分析了风场、近地逆温、降水、城市热岛效应等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滞留时间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改善大气污染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芜湖市区大气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 1994~ 1998年芜湖市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及降尘监测结果 .对芜湖市大气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揭示了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特征 ,分析大气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2001-2005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和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年变化特征,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人群的长期趋势、节假日效应、星期几效应和气象要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兰州市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与呼吸系统疾病日就诊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兰州市夏、秋季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受气温、气压等气象要素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大,冬、春季受大气污染物的影响较显著,研究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以冬、春季为主.冬季3种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季SO_2和NO_2的影响更明显,当SO_2质量浓度增加10μg/m~3时,呼吸系统疾病影响较大的人群入院人数的相对危险度(RR)依次为:全人群1.015(1.005~1.025),男性1.015(1.001~1.028),60岁人群1.028(1.011~1.046);当NO_2质量浓度增加10μg/m~3时,影响较大人群人院人数的RR依次为:全人群1.039(1.014~1.066),女性1.050(1.009~1.094),≥60岁人群1.038(1.00l~1.075).兰州市大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冬、春季比较显著;冬季3种污染物均有一定的影响,春季SO_2和NO_2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日入院人数影响较明显,且冬、春季污染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滞后效应具有一定差异;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时3种污染物均是≥60岁的人群比60岁的人群敏感,女性比男性敏感;春季时,女性和≥60岁的人群对NO_2敏感,男性和60岁的人群对SO_2敏感.  相似文献   

14.
以2013—2015年武汉市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变化趋势为研究对象,对大气污染物综合指数和各污染物单项指数进行分析.其主要结论是:大气污染冬季的污染状况比夏季严重,其中空气质量2013年优于2015年,2014年最差;根据各污染物单项指数,确定颗粒物(PM_(2.5))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PM_(2.5)、PM_(10)、SO_2、NO_2、CO的浓度冬季大于夏季,O_3的浓度夏季大于冬季;根据各污染物之间相关性及气象因素的分析,PM_(2.5)、PM_(10)、SO_2、NO_2、CO之间均成正相关关系,其中PM_(2.5)与CO的相关性为0.901(P0.01),接近1,说明CO对PM_(2.5)的形成有直接作用;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几种污染物与气压、降水量、气温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聚类分析,大气污染变化趋势与季节有关,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春秋季冬季.  相似文献   

15.
大气污染问题是河谷型城镇目前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利用典型河谷型城镇山西省灵石县2005-2009年的主要污染物SO2、PM10和NOx的浓度监测资料与同期的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其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污染物的扩散、迁移、转化机制与污染机理,研究得出河谷地形与逆温影响是灵石县城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改善河谷型城镇大气环境质量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兰州市西固区进行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得到O3,NOx,CnHm,SO2等污染物浓度资料,以及太阳总辐射资料、TS-2A系留探空资料.对实验资料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处理,得出了O3浓度与NOx,CnHm,SO2等污染物浓度以及太阳总辐射、500m以下平均风速之间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污染物传输扩散模型CALPUFF模型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鸡西市为例,对CALPUFF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进行检验,并对模型计算过程中要求的各种参数影响进行研究修订.证明CALPUFF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型完全适用于鸡西市应用,可以作为鸡西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太原市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2年大气例行监测数据为依据,统计分析了太原市大气污染特征和影响大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兰州市区(东方红广场)2005年冬季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微观形貌、数量-粒度和体积-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大气PM10主要包括燃煤飞灰、烟尘集合体、矿物和未知颗粒四种类型,其中燃煤飞灰在数量上占优势(61.7%),烟尘集合体和矿物颗粒在体积上占优势(43.6%和41.4%)。在数量-粒度分布上,粒径小于0.3μm的PM10占总颗粒物数量的78.6%,以燃煤飞灰为主(55.7%)。在体积-粒度分布上,粒径1~5μm之间的PM10占总体积的53%,主要是矿物颗粒和烟尘集合体(31.1%和19.6%)。综上可见,2005年冬季兰州市大气污染以燃煤污染为主,是今后大气环境防治中的主要控制对象。  相似文献   

20.
结合兰州市大气环境的历史与现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和系统工程的方法,建立了实现大气环保目标的污染物临界排放模型;并对实现大气环保目标的污染物排放控制给出了定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