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海南省五指山市的保力村黎族,其传统生业主要由水田农耕、野生植物采集、动物狩猎等构成。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经济作物被引入村落并不断得到强化。这不仅改变保力村的生业构成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农业的土地利用方式以及现金的入手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源抗生素对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的氧化胁迫及其在两者体内富集转运的差异性,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了外源抗生素对栽培作物(青菜、生菜、玉米)和野生植物(稗草、马唐、狗尾)抗氧化酶活性(SOD、POD、CAT)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以及残留的四环素类、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中的富集转运特征.结果表明,外源抗生素显著抑制了栽培作物的SOD活性,其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SOD活性较CK(无抗生素污染)降低了64.57%~105.52%和178.24%~260.00%.外源抗生素还显著增加了栽培作物的MDA含量,而野生植物变化较小.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对外源抗生素的富集能力整体上呈现:栽培作物野生植物,但其转运抗生素的能力:野生植物栽培作物,且两者体内及其根际土壤中均以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残留量最大.研究表明,在抗生素污染的土壤中,栽培作物受到的胁迫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要大于野生植物;栽培作物和野生植物分别具有较高的富集抗生素能力和转运抗生素能力,因此两者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生态风险,且在抗生素污染的土壤-植物系统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生态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作为农业大国,其耕地格局变化关系到整国的粮食产量,影响粮食安全。结合菲律宾耕作制度与作物特点,利用植被指数、水体指数、耕地归一化指数提取旱地水田,并采用耕地指数及耕地变化指数从国家、区级两层面上分析了1990-2017年菲律宾耕地时空变化特征,选取复种指数对耕地利用格局进一步讨论。结果表明:①27年间,耕地(旱地水田)呈增长趋势,旱地、水田分别增长了23.47%、25.96%,水田旱地比例由73.99%上升至75.49%。②菲律宾耕地具有整体分散,区域集中的分布特征,呈沿原有耕地向四周扩展的变化趋势。③1990、2017年复种指数均大于200%,表明菲律宾耕地集约化程度较高。这与菲律宾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优越性以及种植作物特点关系密切。④1990-2017年,菲律宾人均耕地面积减少26.5%,粮食产量无法自给自足,另外菲律宾旱地水田空间分布过于集中,不利于粮食流通与供应。菲律宾政府应先解决土地分配问题,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农业,保证粮食市场流通顺利,尽量避免粮食危机问题加重。  相似文献   

4.
苏珮  山仑 《大自然》2011,(5):7-9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我国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农耕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合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自然条件这一客观限制下通过各种农业措施达到最好的产量和收益,做到作物生长与自然的和谐。在化肥农药以及现代灌溉措施没有引入农业生产前,风调雨顺一直是农民对自然的最完美的祈求。  相似文献   

5.
水田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作为作物生长的基础和农业丰收的保障,灌溉工作是水田生产的前提,在干旱季节做好抗旱灌溉,在灌溉中做好节水工作成为水田丰产丰收的基本前提。研究以水田灌溉抗旱节水工作为出发点,对水田干旱的基本形式与状况展开了分析,提供了加强水田灌溉用水管理的科学性,做好水田抗旱水源工程的建设工作,充分利用水田周边水资源,做好在农业综合工作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为做好水田灌溉抗旱节水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应用具体数据通过对耕地面积和耕地利用率、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兼职农户、化学肥料与农药、机械化、农业生产性、作物品种的变化与进口农产品等方面的分析,概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演变.战后日本农业从传统的以水田为中心、家庭劳动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小规模农业经营向机械化、化学化进行了转变.战后日本农业的成功转型,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克服现阶段农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刘婷婷  李强  赵雪峰  龙慧 《科技信息》2012,(10):447-447
一、水改旱、水旱轮作技术钉螺是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需要湿、肥、荫条件。疫区人民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而感染。四湖地区是水网型疫区,水系内外相通,上下游相连,钉螺由外河通过灌溉向水田扩散严重。在血吸虫病区的农村,过去种植业以水稻为主,60%左右的水田中有钉螺孳生。为了彻底改变水田内钉螺孳生的状况,解除人畜接触疫水的机会,在许多种植水稻的疫区都实行改种水田作物为旱地作物,成为控制钉螺蔓延、消灭血吸虫病、进行农业综合防治的一  相似文献   

8.
依法保护和利用野生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地域辽阔,生物多样性丰富。据统计,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余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2%以上,居世界第三位。同时我国还保存了许多在北半球其他地区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植物和重要的野生经济植物。我国还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拥有大量的作物野生种群及其近缘种。野生植物既是国家宝贵的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不仅对发展国民经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丰富人民生活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责任。我国政府一贯重视对野生植物的保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各级野生植物行政主管  相似文献   

9.
灌溉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农耕制度演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农耕制度的不断演进.灌溉的最初兴起,使农田的水分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农田的作物种植结构和种植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现代灌溉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出了喷灌、微灌、灌溉施肥等新技术,使得农耕制度向集约、规模方向快速发展.未来的农田灌溉技术仍会不断创新,以应对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的现实,农耕制度也会向着节水、自动、工厂化的方向发展,以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稻田免耕覆盖沃土技术”试验结果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无机肥、轻有机肥的种田方式日趋严重。这种种田方式对土壤的地力损耗十分严重。长期维持这种状况会造成土壤养分供应不平衡,从而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经过多年的种植,土壤的有机质消耗殆尽,农业陷入了一个化肥施用量越大,土壤越瘦的恶性循环。为此,国家农业部提倡对稻田进行免耕覆盖耕作。稻田免耕覆盖耕作是农业耕作制度又一次大的革命,是集沃土工程、节水农业和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破解农民增收难题、禁止秸秆野外焚烧、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农业新技术,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学物理中,很多地方都体现了一些高等数学的思想:积分思想、微分思想、无穷思想、概率思想等等,它不是从抽象的、思辨的、广泛的数学模型出发,而是在学生具有清晰的物理概念、图象、模型的基础上,在确立了合适的研究对象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巧妙特别、思想活跃的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学美学的观点,发掘几何学中的美.阐明了几何学中的统一美、简洁美、对称美和奇异美的内涵及表现.几何学中的美是几何学理论自身发展进步和完善的一种动力.  相似文献   

13.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我国特有的绘画形式。自五代始便总是在自律性基础上和时代的节律而前行,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形式美法则,始终贯穿着对立统一法则、多样统一法则等为花鸟画的教学、创作以及审美都起到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学美学的观点,发掘概率统计中的美.  相似文献   

15.
本讨论了核反应中的速度、动量、能量等物理量在实验室和质心两坐标系之问的换算关系,使实验值和理论值可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摄影是一门纪实的艺术,作为视觉传达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广告中应用广泛;广告摄影必须传播真实的信息,必须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这两个专业特征的体现要靠精度的摄影技求。摄影是一门摄影师与光线合作的艺术。观察题材和表现题材都需要光,这里论述几种常见题材的拍摄方法及用光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公司的收购活动是证券市场运作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基于公司收购中 ,人们对收购方用自身投票去换取目标方股东的普通股这一控制行为的不同理解、认识、产生了“收购法”与“权益集合法”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本文通过较为深入的剖析、比较、对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进行重点讨论 ,并阐述其主要特征 ,以期在一些公司的收购实践中也能有所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是对我国公众参与立法状况的一个研究,分成三个部分:首先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理论及规范依据,包括法理依据、宪政依据以及规范依据;其次回顾了我国公众参与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了立法中公众参与的特点;最后从公众参与立法的缺失出发,提出了若干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天然气与石油在性质上、钻采开发上的相似处与特殊性或差异,以及天然气的开发与市场、经济效益的关系,提出了建立以东西走向为主的输气干线网和以民用气及工业燃料为主的利用方向,以及在发展和建立我国天然气工业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具有自主性、知识性、教育性、服务性和效益性等方面的新特性,是“以我为主,知识为源,教育为本,服务为形,追求效益”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