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量子博弈是博弈论与量子信息交叉形成的一门学科,对其进行研究,对博弈论、量子信息论、哲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对量子博弈的本质特征进行分析,认为量子博弈具有三个本质特征,即量子博弈中的信息主要是量子信息、量子博弈参与者之间的理性程度可用量子纠缠度进行度量、量子博弈中所使用的策略为非定域的量子策略;之后,文章对量子博弈进行哲学分析,认为量子博弈的研究对理性问题、信任问题、合作问题等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量子纠缠及其哲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了量子信息论,量子纠缠从理论走向实践.量子纠缠是量子信息与量子隐形传态的关键.量子纠缠是一个特殊的超空间、非定域的量子关联.它涉及非定域性、内部时空、个体性、纠缠资源、相互作用、对称性、同一性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拓展出新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量子纠缠现象对传统哲学观念的更深层次搅动,不仅涉及定域性与非定域性甚至因果性等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深化了我们对概念规定本身性质的认识;不仅揭示了本体论思维方式的性质,而且揭示了本体论描述方式的意义和局限。量子纠缠的哲学意蕴是划时代的,它意味着本体论是整体性把握对象性关系的理论模型。其最终目的不是抽象普遍性终极追寻,而是为具体事物的认识提供不断合理化的整体观照。量子纠缠所涉因果性问题与因果描述模型密切相关。量子纠缠所表明的非定域性并不是量子领域本身的特性奇异,而是源于哲学理论的传统定位。  相似文献   

4.
以信息科学为理论基础,从约定出发探寻社会规范的起源与演化,是近年来行动哲学研究中自然主义研究进路的重要体现。根据刘易斯通过信号博弈模型所做的阐述,约定被理解成信号博弈的某个均衡状态。约定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描述性的规范,但是其在动力机制与规范性方面都与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规范有着明显区别,因此在从约定到社会规范的演化过程中需要对社会规范进行理性重建。这种理性重建主要体现在规范性方面,集体意图理论可以为这种规范性提供更为深层次的辩护。理性重建后的社会规范可以运用回到关于科学的哲学探讨之中,比如从社会认识论的视角对科学知识的合理性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5.
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近期著作已经越来越侧重对量子力学的哲学思考。在齐泽克看来,量子力学带来的观念冲击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借助经典物理学形成的现代哲学观念,因而也就不能对量子力学形成合理的哲学解释。主体在传统自然科学与量子力学研究中截然不同的地位实际上迫使哲学家用一种新的视角去看待主体与真理。齐泽克通过对德国古典哲学、拉康精神分析的创造性解读,认为主体与经典科学观念都是在拉康意义上的象征界构建起来的,而量子物理的出现使得这种符号构建的虚假一致性凸显出来,因而谢林对"存在"与"存在根基"、拉康对"象征界"与"实在界"的区分可以作为理论参照点,实现对历时性宇宙诞生、共时性量子世界到经验实在的统一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6.
量子计算是建立在量子力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的计算,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突破现有的传统计算设备之计算能力的计算方式。量子计算具有"反直觉"的特点,这使得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认为是常识的知识在量子计算中不再成立;同时,我们在一般的认知能力中认为决无可能发生甚至有些"唯心主义"的现象恰恰成为量子计算可能远远超过传统计算的有力证据。量子计算特别是量子计算机近几年的巨大发展启示我们,哲学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哲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可解释科学并促进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可能存在着本质的局限性,哲学也许能在更高的层次对这种局限性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量子测量是量子理论乃至整个物理学的一个最敏感部分,对它的研究激发了许多哲学上的争议。其中,关于还原的争议就是典型的一例。绝大多数人认为,量子测量理论表明了还原之路走到了终点。其中心理意识的介入、测量仪器及其量子属性的突生论以及量子纠缠显示的整体性构成了还原进路的三大死结。然而,还原真的就此寿终正寝了吗?本文将明确提出几种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案:放弃强还原、寻求弱还原,重释还原概念的内涵,撇开理论还原、坚持问题还原,以达到继续坚持还原进路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月8日,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其中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带队,彭承志、陈宇翱、陆朝阳、陈增兵共同完成的"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项目获得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光子,即光量子的简称,是量子的一种,量子是物理量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在量子世界,有两个基本的原理,就是量子叠加和由其引申出来的量子纠缠。"量子叠加"就仿佛神话中的分身术,但量子的分身术是不能被人看到的,一旦被观察到,它的分身就会随机地消失,而只留下一个。相应的,"量子纠缠"就是多个量子的叠加态,量子之间相互纠缠,即使相  相似文献   

9.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子力学仅是量子信息理论的基础之一,量子信息理论还包括信息理论、计算理论等。因此,量子信息哲学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历来是科学哲学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包括逻辑经验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都认为理论有无上的地位,然而新兴的科学实践哲学则对其进行批判,并以科学实践为本位,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重构。文章在对传统科学哲学视阈下理论与实践关系进行勾勒及对科学实践哲学对传统理论优位的批判进行剖析之后,着重对科学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构过程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科学实践应与科学理论相结合,它们应像双螺旋一样相互纠缠而共同发展变化,以最终促进科学哲学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薛定译猫佯谬”表面看似一个量子力学哲学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些基本哲学问题之争,如主观论与客观论之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近年来,“薛定谔猫佯谬”的实验研究新进展,使得死活叠加的薛定谔猫纠缠态及其退相干效应,不再是可争论的而是可观察的物理世界的行为,从而推进了长期围绕量子理论在不同哲学流派中展开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量子认知是当代认知科学哲学体系中的一个新型的边缘分支学科,借助量子力学理论的数学方法对认知科学哲学领域中的现象构建模型,从而研究与描述人类认知,最为核心的应用领域是决策行为。近年来,一种基于量子理论的量子决策模型为解决传统决策模型难以解决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模型打破了传统决策模型中经典概率理论的禁锢,为决策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然而,相较于其他较为成熟的认知科学哲学分支,量子认知的研究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需要深入开展量子认知的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量子认知的神经生理基础、构建类量子贝叶斯网络以优化决策、发展量子博弈以拓宽量子认知疆域等。  相似文献   

13.
逻辑的"博弈化"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形成的新颖概念。它是直到目前已有的四种逻辑博弈即语义博弈、模型比较、模型建构和论证与对话博弈的核心概念。文章通过考察范本特姆给出的这四种博弈,从哲学上分析逻辑的"博弈化",给出逻辑的"博弈化"的定义和性质。通过分析逻辑的"博弈化",发现其有以下主要性质:首先,它是与博弈逻辑相反的概念,这使得它模糊了逻辑和博弈的界限,引发了对逻辑的哲学思考;其次,它具有博弈的基本特征,由此它也引发了对博弈的哲学思考;此外,它是围绕语义模型去探讨的,由此还引发了关于"真"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22,(6):74-75
量子计算被认为是一种对未来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新型计算模式.量子计算的高效来自于两个关键的量子力学现象:量子态的叠加和纠缠.在非理想的(不封闭的)量子环境下,叠加和纠缠会因外界信息的干扰而在短时间内遭到破坏.近年来国际上研制真正实用的量子计算机的努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寻找合适的量子比特载体和量子纠缠技术以解决此困难.由于在工...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量子时空、圈量子引力,及它们与超弦中M-理论的接触、汇合上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动向.特别是公布了圈量子引力的时空量子化研究上,在空间体积与曲面面积的离散本征值谱,以及黑洞的熵的计算上取得的突破性创新成果.同时,对量子信息中的信息最小量子单位qubit的来源以及纠缠态的非定域性,用量子时空中激发出的曲面面积量子"1/2"给出的空间叠加态的自旋(零时)关联做出了新解释.  相似文献   

16.
围绕量子力学量子实在论和量子反实在论的重大争论,俄苏学者提出了语境实在论的解释方案。语境实在论的目标是向广义哥本哈根解释的回归,克服正统解释之后量子力学各种解释的局限性。语境实在论将物理理论定义为在语言的语境中对物理实在进行识别(测量)的维特根斯坦式的规则,量子对象由量子理论在语境中对其识别来确定,认为对量子系统在给定时刻的状态描述,是给定时刻相对于给定观察者的波函数识别的结果。语境实在论的贡献在于,消减了围绕量子力学的形而上学争论,优化了关系实在论的问题方案,瓦解了流行于当下的量子反实在论。语境实在论有关量子力学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科学实在论的发展形成了重要的支持,语境重建已成为后现代科学实在论走向的一个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7.
牟宗三的逻辑哲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理性批判:一是建立逻辑系统之超越的"体",二是对逻辑常项的起源作了理性的探讨.通过这两方面的理性批判,奠定了逻辑及其系统的先天性与必然性.这种理论对于"逻辑可否被修正"一问题可以作一判决与解答.  相似文献   

18.
日常语言哲学学者巴兹认为目前主流分析哲学惯用的案例方法中预设的"理论者问题"与日常实践脱节。通过考察知识定义和知识归赋案例中的"理论者问题",巴兹认为知识论案例中的"理论者问题"缺乏具体的意图和旨趣。立足于此,他持一种激进的不连贯论,即:当下哲学实践中的理论旨趣与日常关切脱节。另一位学者多伊奇反对巴兹界定"理论者问题"意义的方式。本文主张,即便接受巴兹对"理论者问题"的界定,知识归赋案例中的"理论者问题"与日常问题仍具有交集,鉴于此,我们可以捍卫一种温和的连贯论。  相似文献   

19.
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吴国林教授新著《量子信息哲学》,已于201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多年来对量子信息进行哲学探索的结果。量子信息理论基于量子力学,又具有新的特点。量  相似文献   

20.
在智能新文化环境中,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人机关系,不同于以往工业革命时代的人机关系。机器智能愈来愈逼近人类智能,甚至有超越人类智能的势头,人机关系变得愈来愈紧张。因受到人类理性的滥用、利益的零和博弈、智能机器的奴役,以及人工智能机器异化的渗透,导致人机关系的矛盾冲突愈来愈明显,需要从技术文化哲学的视角辨别人机关系的伦理本质,以期从敢于批判与重塑现实、对人机伦理进行赋值、对非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在拥抱理性选择中坚守"帕累托最优法则"、以社会规范弥补伦理失范加固伦理根基、以文化和谐超越文化冲突等维度,对人机关系进行伦理解构与伦理重构,从而走向人机关系的和谐之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