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代吴越时杭州慧日永明寺(即今南屏净慈寺)的住持智觉禅师延寿(904—975),平生著述很多,成书于延寿死后不久的《景德传灯录》说他曾著“诗偈赋咏凡千万言,播于海外”。可惜的是我们在《全唐诗》里竟找不到他的作品,仅《全唐诗外编》(上)辑录其《闲居》诗一首。延寿当年写的那么多诗到哪里去了呢?时过千余年,亡佚殆尽的可能性是  相似文献   

2.
《全唐诗》卷七八五载无名氏《杂诗》:无定河边暮笛声,赫连台畔旅人情。函关归路千余里,一夕秋风白发生。由于该诗“辞意俱不尽”的艺术特色,颇得后人青睐,曾被作为名作选入《唐诗鉴赏辞典》,遗憾的是作者不明。《五代诗话》卷三陈陶下引明杨慎《丹铅录》,云是“唐陈祐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卷三六八有崔护《郡斋三月下旬作》诗一首:“春事吕已歇,池塘旷幽寻。残红披独坠,嫩绿间浅深。偃仰卷芳褥,顾步爱新阴。谋春未及竟,夏初遽见侵。”《全唐诗》卷四七九张又新名下亦收该诗(题同),仅异二字:“嫩”作“初”,“卷”作“倦”。据此,诗作者应在崔、张两人之中。不料,《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169页说此诗是谢灵运在温所作,题为《读书斋诗》。逯钦立先生所据是光绪八年(1881)《永嘉县志》卷二十一,较《全唐诗》晚170多年,一般应以《全唐书》为准。不过,这首《读书斋诗》还可找到更早的出处:明末清初永嘉人周天锡曾编过一本专收外地人在温诗作的《慎江诗类》,完成于康熙十九年(1680),手抄本共六卷,原藏玉海楼,温州市图书馆今藏有黄群敬乡楼、永嘉乡著会等几种抄本。其卷一收谢灵运诗二十七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就中华书局1982年7月版《全唐诗外编》所收“逸诗”进行过全面查证,一九八五年于本学报第二期发表查证文字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篇幅所限,当时未能同时刊出。前不久,学报主编同志找我要这部分未刊文字,感激之余,于草稿堆中寻出旧稿,重新录出,聊完文债。因是续作,所以一仍旧题。 《全唐诗外编》所收逸诗,致误原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辑者查检不细,《全唐诗》原卷下存而辑者误以其逸;一是其人之诗被《全唐诗》编者据某种材料收入他人卷中,辑者不察,却据另一些材料误以其逸;一是其诗实为某人之诗,辑  相似文献   

5.
(1)南诏骠信与清平官赵叔达“星回节”唱和诗(下简称“唱和诗”),见《太平广见》483卷“南诏”条,诗出《玉(奚谷)编事》、《锦绣万花谷》和《全唐诗》等书。下引《太平广记》,文中有小字夹注者,今用()号标出,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全唐诗》所收许浑诗《颍州从事西湖亭燕饯》是研究许浑早年行迹的重要依据。而《夹注名贤十抄诗》与《文苑英华》所收此诗题目“颍州”作“颍川”,结合诗文中关于许州西湖和许浑早年行迹的记载,可以断定《全唐诗》所收此诗颍州应是颍川的讹误。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唐代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是开元唐玄宗朝贤相,又是一位著名的盛唐诗人。《全唐诗》第二册四十七至四十九卷中收集了他的诗作将近二百首,《全唐诗补》也增收了他的几首诗,《文苑英华》除收集他一些诗外,还收集了他两首赋。他的诗作以《感遇十二首》、《杂诗五首》、咏史、咏怀诗等政治抒情诗为主,也写有许多山水纪行诗、送别诗、  相似文献   

8.
晋中师专中文系开设的中国古典文学课程,所采用的教材是游国恩等五人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上列《文学史》的“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公元581——978年)”之“第三章盛唐边塞诗人”中,专辟了“第二节岑参”.在上列《作品选》的“中编第一册隋唐五代部分”之“一、诗歌”中,选录了“岑参诗(四首)”,即;《逢入京使》、《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参照清代彭定求、杨中纳等十人所编《全唐诗》,计收唐五代诗作者二千二百余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余首的情况来看,足见上列《史》和《选》的编者,对于岑参及其作品的重视.而在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  相似文献   

9.
高适的《燕歌行》诗前有序曰:“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文苑英华》、《全唐诗》“元戎”作“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这就引起了研究者对诗歌所感“征戍之事”的针对性的讨论,有的认为专咏张守珪,有的认为讽刺安禄山,总之,如清人陈沆所说:“非泛咏边塞也”(《诗比兴笺》卷三)。笔者认为,此诗并不因某人某事而发,恰恰是一篇“泛咏边塞”之作。  相似文献   

10.
《五灯会元》,宋僧普济编著,此书将《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努和《嘉泰普灯录》五书摘要合编而成,以语录体形式,记述了佛教禅宗的源流本末。正如沈净明跋言:“禅宗语要,具在《五灯》。”由于它保存了大量的当时口语,因此在近代汉语的研究中,有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选用了宋宝祐本《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第1版),今将其中若干词语试释  相似文献   

11.
晚唐仕人章孝标(桐庐人,曾任秘书省正字、试大理评事),曾写一首关于“饶州”的诗:《送张使君赴饶州》。诗云: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日暖提筐依茗树,天阴抱酒入银坑。江塞鱼动枪旗影,山晚云和鼓角声。太守能诗兼爱静,西楼见月几篇成。(载《全唐诗》卷506页)  相似文献   

12.
关于唐诗《渡桑乾》的作者问题,大都认为是贾岛的作品,后来注释唐诗的人也均从此说。刘逸生先生所著的《唐诗小札》(修订本)一书,也持这种说法。我认为《渡桑乾》不是贾岛的作品,应该是刘皂的作品。理由如下:(一)刘皂是唐代咸阳(今陕西成阳县附近)人,“归心日夜忆咸阳“一句中的“咸阳”是他的故乡,与他的生平联系得上。(二)《全唐诗》存其五首诗,诗的语言和风格皆与《渡桑乾》诗象似。(三)在《全唐诗》中《渡桑乾》诗名为《旅次朔方》,作者为刘皂。当时编辑《元和御览诗集》的主编是令狐楚,他的年龄比刘皂大,他们之间有过交往。当  相似文献   

13.
想要查找某个唐人有多少诗作,最好的参考书当推张忱石编的《全唐诗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3年版)。不但编制较细,而且时加考订,“发现《全唐诗》等所收作者有疑误者,则作注说明之“(见《凡例》)。可是,这本索引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在使用时不能不加以注意。譬如该索引于郑说名下系诗四处,前三处皆为联句,分别见平装本《全见诗》第22册第8887、8934、8940页。郑说名下注曰:“太常寺奉礼郎”,同作者有清昼(即诗僧皎然)、皇甫曾(时官待御),齐翔(名下注云:“前吏部郎中,兼括州刺史”)等人。皎然是唐肃宗、代宗、德宗年间的著名诗僧。皇甫曾是天宝十二载(753)进士,据傅  相似文献   

14.
文天祥有一首《海上》诗,原诗如下。天边青鸟逝,海上白鸥驯。王济非痴叔,陶潜岂醉人。得官须报国,可隐即逃秦.身世何时定,挑灯看剑频。诗载《指南后录》卷一。“得官”一作“得当”,“身世何时定”一作“身事盖棺定”.《后录》卷二自序。“予后录诗以广州至金陵为第一(卷).”但《海上》诗与同卷其他诗相较,在内容、感情、格调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如《过零丁洋》(编次在其前)、《赣州》(编次在其后)等诗都透出一种面对国七家破时的悲痛欲绝的心情,而在《海上》中则着不到这种感情,有的只是报国无门的苦闷.我们经过反复推勘…  相似文献   

15.
(一)邵谒,晚唐岭南著名诗人。新旧《唐书》无传,仅在诗序及后世私人传记、方志传记留有简略生平资料。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和明黄佐《广州人物传》记载邵谒事迹较详,且内容基本接近;明高棅《唐诗品汇》和清代官编《全唐诗》所言较简,内容亦基本相同。明、清方志所载邵谒生平事迹有详有略,但基本内容不出上述四书范围。而所有这些记载,基本内容都来自五代入宋的胡宾王(韶州曲江人,今属乳源)为其所编的《邵谒集》写的后序。《邵谒集》今无单行本。胡宾王序言存于《永乐大典》卷之九百七(中华书局1960年9月影  相似文献   

16.
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字季凌,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及其附近地区)人。官文郡文安县(今河北省文安县)尉。他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和高适、王昌龄齐名,可惜其作品“流落人间者,太山一毫毛”,《全唐诗》仅存六首。他的诗善于“歌从军,吟出塞”,《凉州词》就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的名作。  相似文献   

17.
戴,字虞臣,华州人。马戴,两《唐书》无传。《新唐书《卷六○《艺文志》四,《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仅云戴‘字虞臣’。而未及其占籍。此所谓华州人,未知何据?《全唐诗》卷八一三僧无可有《寄华州马戴》,卷五七三贾岛有《马戴居华山因寄》,卷五○九顾非熊有《送马戴入华山》三诗,或即为辛传所本。  相似文献   

18.
《全唐诗》之编纂,主要抄自胡震亨《唐音统签》与季振宜《全唐诗》,由于成书过速,搜罗不广,遗漏在所难免,尤其是各种地方志中的唐五代佚诗。有些方志在当地随处可得,如拙文提到的《歧海琐谭》、《奉化县补义志》等,外地就很罕见;而清代仙居人王魏胜编的《安洲诗录》就是集浙江方志之大成的《浙江方志考》(收录浙江方志二千余种)都未提及。因此,从方志中辑佚的工作还是由当地的人来做比较合适,况且使乡邦文献不至于湮没无闻,丧失它的价值,亦是当地人的责任。下面是本人从几部浙江方志中辑录的二十余首唐五代佚诗,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9.
遗民之有录,奚昉乎?明初洪武中有佚名者所为《宋遗民录》一卷,明末毛晋刊之,附于《忠义集》之后,《四库全书总目》入“传记类存目三”。其后成化间休宁程敏政撰《宋遗民录》十五卷,都列十一人。天水朝养士泽至深厚,乃厓山之变以后,遗民可数者仅此,然如《山阴陆氏族谱》所载,放翁玄孙天骥宋亡后杜门不仕,来孙世和、世荣拒绝蒙元征辟,皆程录所未收。洪亮吉《蒋清容先生冬青树乐府序》云:“三百年之运,已尽庚申;一二士之心,犹回天地。”此我汉族人民爱国  相似文献   

20.
孟宾于(约897—983),字国仪,因仕水部员外郎,时称孟水部,广东连州(今连县)人。五代晋天福九年(944)进士及第,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著名诗人,孟宾于与李昉、马致恭、徐铉等名诗人相友善(他们均有诗赞孟,见《全唐诗》)。作有五部诗集:《金鳌集》、《湘东集》、《金陵集》、《玉笥集》、《剑池集》。诗集在元代后失轶,民国末修《连县志》称《万有文库》载有《金鳌集》,不实。解放后,研究孟的资料甚少,仅见周汝昌、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陈永正《岭南历代诗选》,黄志辉、龙思谋《粤北历代名人诗选》。身为粤人的我们,今天知道孟乡贤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