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青壮年起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 ,发病病因至今未明。其特点为病灶多发 ,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 ,由于病灶不定 ,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在疾病早期或初次发病时易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颈椎病 ,脑梗塞 ,散发性脑炎。其他多神经损害的内科疾病也易误诊为该疾病。文章中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可防止误诊发生  相似文献   

2.
郑大金 《甘肃科技》2003,19(7):116-116,118
目的:探讨结肠憩室炎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方法:对永登县人民医院1996~2000年收治的4例结肠憩室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例,后经剖腹探查确诊。结论:误诊的主要原因为结肠憩宣炎发病率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医务人员对该疾病认识不够。排除诊断可以减少本痛的误诊,对腹部疼痛原因不明的患者行X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有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对多种神经系统炎性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病(AD)、帕金森氏病(PD)和多发性硬化(MS)等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显示脑内慢性免疫炎症反应可能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而小胶质细胞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脑内的主要免疫效应细胞。正常成年人脑中,小胶质细胞处于相对静息状态,而在免疫炎性反应过程中,小胶质细胞显示激活的细胞形态,在向病灶区移行的同时,可以产生神经毒性分子和神经营养因子,具有致炎和抗炎的作用。因此小胶质细胞的双重性对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寻找疾病的治疗靶点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顽固性疾病。本文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症状、检测方法入手,探讨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更加有效地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痛风(简称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一组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为进一步探讨本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现将我院近几年来发现误诊的34例痛风患者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奶牛乳房炎疫苗防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的常发病和难以防治的疾病,危害奶牛业的发展,是造成奶牛业经济损失的主要因素.现就奶牛乳房炎的疫苗防治等进行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急性腹痛误诊100例回顾性分析陈贞巧(暨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510630,广州)关键词:急性腹痛,误诊,手术中图分类号:K656.1急性腹痛是临床上的多发病,由于发病急,病情严重,病因复杂,易与内、外、妇、儿等科的疾病混淆,危害性大;治疗上又因...  相似文献   

8.
我院在8823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黄色瘤110例,胃镇检出率为1.24%。胃黄色瘤属于良性疾病。Endo1910年首先报告。胃粘膜出现黄色斑点,像是脂肪沉积,发生部位多发生在胃窦部。多数胃黄色瘤病灶小于0.5cm,黄白色,平或略突出粘膜表面,个别呈息肉状。本身无何特异症状。发病机制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0.
苏清菊 《甘肃科技》2004,20(8):162-162
本文就陈旧性宫外孕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进行了临床分析,从而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性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其疾病种类除了传统的性病外,又增加了10余种。但目前我国则以淋菌性尿道炎发病较为突出。 性传播性疾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尿道炎,另一类是出现生殖器官病灶的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B型(LGMD2B)被误诊误治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LGMD2B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经过,总结其临床特点并分析其被误诊的原因.结果:本组5例LGMD2B均因被误诊为多发性肌炎而辗转就医,均有使用激素治疗,且疗效欠佳,最终通过肌肉活检、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方法确诊为LGMD2B.结论:LGMD2B和多发性肌炎在临床表现、病理表现上存在一定相似性,故而容易被误诊.临床医生需要提高对LGMD2B的认识,尤其在"多发性肌炎"治疗疗效不佳、病情反复时应警惕可能为LGMD2B,肌肉活检、免疫组化、基因测序等方法可助确诊.  相似文献   

1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急性脑缺血患者的常规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和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DWI扫描,均可发现梗塞灶,病灶检出率为100%,而15例发病在6h以内的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中,常规MR扫描T2WI上只有1例有轻微改变,而DWI均可显影;在35例发病在6~24h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中,T2WI上可逐渐显示病灶,但DWI显影更为清晰,显示病灶的范围也大于T2WI上的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缺血十分敏感,能对急性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疗方法,减少误诊率提高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收治1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叶内型11例,行病灶肺叶切除术;叶外型3例,行局部隔离病变切除。术前明确诊断12例,误诊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无并发症发生。随诊6月~1年无复发。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诊断较困难,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其症状、体征、常规肝功能检查缺之特异性,病原检查又因受报告时间的影响,故常易误诊,本文就我院近10年来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误诊的153例作一简要分析。1临床资料1.1其他疾病误诊为病毒性肝炎52例,其中胆囊炎、胆石症15例,伤寒14例,药物性肝炎8例,肺炎5例,胆道蛔虫症3例,血液病3例,肝癌2例,心衰2例。1.2病毒性肝炎误诊为其他疾病101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42例,消化不良、肠炎14例,伤寒12例,胃炎、胃溃疡8例,药物性肝炎8例,胆囊炎胆石症6例,胆道蛔虫症6例,不明原因发热5例。2诊断标准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16.
探讨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现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90例,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且以男性居多,常见滑膜结核(无软骨损伤)、滑膜结核(有软骨结合)及全膝关节结核,其中全膝关节结核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变,结核菌细菌培养率为100%,单纯依靠临床症状诊断率较少,联合诊断率则达66.67%。治疗方式中以病灶清除关节融合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较为常见。进行病灶清除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膝关节破坏得较为严重且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需要综合确诊且主要以关节镜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治疗为主,一般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肝豆状核变性(HLD)误诊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收治的5例HLD误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5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者5例,神经、精神为首发症状况的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2例,误诊时间最长者达4a。结论:以神经、精神症状者居多,肝病亦不少见,故对原因不明的肝病以及神经系统症状表现来诊者应及时检查角膜K-F环及血铜蓝蛋白,以利于早期诊治。  相似文献   

18.
何云绮 《遵义科技》1997,25(4):29-30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恶性瘤中最多见者,作者报告了我科诊治的11例MM患者,男女性别无明显差异,发病年龄49-67岁,平均年龄56.1岁,MM临床表现多样化,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本组11例首次就诊确诊者3例,仅占275误诊8例,占73%,误诊时间最长为3年。本组5例患者接受化疗,2例无效;1例进步,缓解2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深度黄殖误诊重症病毒性肝炎82例,其主要疾病有:胆道疾患,肿瘤、非重症之病毒性肝炎,并对误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误诊是指医生对患者疾病的错误诊断、拖延或遗漏[1],是疾病诊断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误诊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危及病人安全、造成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医患双方都不愿误诊的发生。为了避免误诊,长期以来人们在诊断学的理论和手段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但至今临床误诊率并没有因此而下降,据报道[2],包括国内外一些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大医院在内,目前误诊率仍在30%左右,复杂疑难病种在40%以上,与本世纪1912年的文献统计没有根本变化。造成误诊的原因很多,涉及到医生、病人、疾病本身、医院设备条件和社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