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UML建模在软件开发中的广泛应用,基于状态图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方法逐渐成为规格说明测试中的重要研究方向.在研究了现有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函数最小化思想,依据边界测试准则生成测试数据,采用深度优先策略及记忆化搜索高效地生成测试用例.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以较少的测试用例达到较高的路径覆盖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UML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及着色Petri网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着色Petri网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该方法将UML的时序图描述转化为着色Petri网的形式化描述,通过深度优先遍历着色Petri网找出系统的测试路径,对给出的测试数据采用爬山法进行测试用例的选择,最后,根据路径覆盖的原则产生完整的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3.
应用UML2.0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在研究基于模型的测试用例生成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UML2.0序列图与用例描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采用事件确定有限自动机来描述系统序列图,通过命题投影时序逻辑的模型检测技术,验证了自动机模型的正确性.使用自动机模型与用例描述来生成测试用例,该用例满足事件与全路径覆盖准则.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提高软件的测试效率,而且还确保了针对管理员的执行动作所产生的测试用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统一接口平台需要大量包含足够测试用例占比的测试数据这一难题,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一接口平台测试数据集的生成方法;在对原始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基于相似度的交叉算子对原始群体扩充,使用提出基于群体趋势不变的染色体变异算法,在保持群体数据集特性的情况下增大测试用例占比,从而形成测试数据的自动生成方法;应用该测试数据集生成方法,基于某省级电力公司2016年7—9月300万个典型用电客户用电数据进行数据集生成实验,利用熵原理比较无变异因子、插值法变异和改进遗传算法分别生成的测试数据与原始数据的重合度。结果表明,改进遗传算法生成的测试数据集,具有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数据相同的属性和属性值分布以及类似的属性关联关系,能够满足测试用例需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三元组形式化定义了UML顺序图及其对应的结构操作语义规则,并采用该方法描述了身份验证过程对应的操作顺序.这为基于UML顺序图的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奠定了基础,也为UML顺序图的模型转换和模型验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组面向对象分析和设计的形式化表达语言,基于UML,统一软件开发过程(USDP)提出了软件开发的过程方法。目前,基于UML的软件测试研究中,很少有研究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结合的系统研究。笔者提出了一个基于UML的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框架,该框架有效地结合了UML和统一软件开发过程。所提出的测试框架将软件测试分为系统测试、类族测试和类测试,其中,系统测试根据use-case和系统序列图生成测试用例,类族测试根据集成的状态图生成测试用例,类测试根据类的状态图生成测试用例。介绍了UML与软件测试的层次关系,并讨论了各类测试用例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7.
Web应用测试是保证Web应用程序质量的重要手段,测试的核心工作是生成测试用例.针对Web应用的功能测试,介绍了基于UML活动图的产生测试用例的方法,并根据一定测试覆盖准则,重点考虑了活动图中的并发活动的顺序及排序,避免了测试用例数量爆炸,从而提高了Web应用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UML活动图的测试用例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给出了形式化的UML活动图生成测试场景的覆盖准则,然后依据覆盖准则提出UML活动图转化测试场景的算法(ATOS)将活动图转化为测试场景,最后使用算法(STOT)将测试场景转化为测试用例,有效地解决了UML活动图到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减少了编写测试用例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通过图形用户接口(GUI)测试已经成为软件测试的主要手段,但现阶段GUI测试自动化程度不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GUI测试用例自动生成技术.给出了基于有色Petri网模型的GUI对象建模方法.定义了2种测试覆盖标准,设计了基于不同测试覆盖标准的测试路径和测试数据生成算法.介绍了支持工具GUI测试用例生成器(GTCG)的设计与实现.实验表明: 该模型可有效地描述GUI系统的状态和行为,该技术有助于提高GUI测试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在软件测试中,为了更有效地生成测试用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应用于软件测试中生成不同的测试用例.该算法采用柯西变异算子来自动生成具有较高变异的测试数据集,利用相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来选择较好的测试用例.柯西变异算子的引入可以防止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进而增强了算法搜索的效率.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启发式算法相比,该算...  相似文献   

11.
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最为耗时的阶段之一.通过自动执行大量的测试用例,可以高效、及时地发现软件程序中潜在的错误,这是提高大中型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目前较多的元启发式优化算法已经能够实现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但测试效率较低且开销较大,所以如何使得生成的测试用例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覆盖尽可能多的目标,就成为自动化测试用例生成中的核心技术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损失函数的单元测试用例自动化生成算法(LFGA),在遗传算法的执行过程中,根据测试用例种群的路径覆盖情况,动态改变后续种群的分布,保证整体数据分布的平衡性.并利用分支信息优化自适应交叉变异算子,自动生成规模尽可能小且高覆盖的有效测试用例集.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已有的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模型中初值依赖、收敛早熟、局部寻优能力滞后等缺陷,保证了生成的测试用例平均覆盖率达到95%,提升了搜索效率及数据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了生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软件可靠性测试数据,建立了软件可靠性的测试剖面、环境剖面等概念,提出了基于任务剖面的测试剖面生成技术和由测试剖面生成测试数据的方法,即将输入数据分为系统模式数据和环境数据,并在任务剖面下分别形成系统模式剖面和环境剖面,最后将两种剖面合成为测试剖面;将环境数据分解为控制分量和随机分量,再利用仿真的方法生成控制分量,从而生成复杂关联的测试用环境数据.通过对飞机执行任务的软件测试表明,所提方法能更为准确地描述软件的实际使用情况,其描述方式与硬件可靠性试验较为类似,可作软硬件系统综合的可靠性试验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测试准则是完成软件测试必须满足的条件。一个可行的测试准则是当且仅当对任意一个程序,都存在一个测试用例集能够满足该准则,但在通常情况下,由于程序中不可执行的语句或路径的存在,使得基于数据流的测试准则不可行,在一类具有可行性的测试准则FDF的基础上,给出院 三类新的基于数据流的测试准则。并且证明其中两类准则比FDF测试准则具有更强的故障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维MANOVA假设检验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统计量,且对数据的维数和个数的关系没有限制;在一般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新检验统计量在原假设和局部备择假设下的渐近分布. 模拟结果表明新的检验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在合理利用已有测试数据形成优势初始种群的前提下采用遗传算法自动生成回归测试数据是软件测试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通过在已有测试数据的基础上依据MC/DC准则演进增补部分用例提升MC/DC覆盖率.首先,通过记录每个已有测试数据覆盖的条件组合确定要增补用例的目标条件组合,其次,根据适应度函数从已有测试数据中筛选出部分数据作为初始种群,再次,根据已筛选的部分初始种群所覆盖的条件组合与目标条件组合确定遗传操作分量,最后,演进并判定提取目标数据.理论与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回归测试数据生成效率及代码覆盖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与汽车防护气袋有效性有关的计算机模型参数,并用以分析气袋设计是否可以根据一些参数来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广泛的碰撞情况.  相似文献   

17.
单形分布变离差检验的Score统计量的局部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数据对于单形分布非线性模型变离差检验的Score统计量的局部影响,该文利用梯度方法分别研究了因变量及自变量的微小扰动对于该模型的Score检验统计量的局部影响,相应得到了度量最大局部影响的诊断统计量。最后,利用所得统计量获得了眼科学方面的一个实际数据中的影响点,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用高维随机矩阵理论, 对高维双样本协方差矩阵相等性的检验给出一种新方法. 结果表明, 利用高维随机F-矩阵线性谱统计量的中心 极限定理给出检验统计量的极限分布, 不仅适用于高维数据, 而且对于非正态的情形仍有效.  相似文献   

19.
对于具有结构变化的非线性回归模型,为了识别出数据对其阶段异方差Score检验统计量的影响,提出采用梯度方向探讨了模型中响应变量及自变量的微小扰动对于该模型的Score统计量的局部影响,分别得到了度量最大局部影响的诊断统计量.将所得统计量应用于2个澳大利亚南方地区栽培洋葱而得到的产量和密度数据,并识别出了其中的影响点.  相似文献   

20.
水文地质求参实际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野外水力试验常遇到的四种实际情况,根据非稳定井流理论和势函数叠加原理导出了它们各自的求参公式。对于单孔稳定抽水试验可用水位达到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求参;而提水试验可通过把提水过程概化为连续的非稳定抽水过程,再利用其水位恢复资料求参;其它两种情况也是利用稳定之前的非稳定资料和水位资料求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