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法学毕业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开设法学专业的民办院校在招生和就业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更好的发展民办院校的法学教育,就必须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改革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式,培养社会中需要的实务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前,法学专业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法学本科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严重脱节。基于法学教育既要为法律职业部门培养职业后备人才,又要为法学研究培养学术型后备人才这一特点,法学本科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将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准确定位为培养大众化、"复合型、应用型"的法学人才,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为其实现培养目标的路径,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同时,注重实践训练教学,最终实现法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  相似文献   

3.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制定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用或撰写应用型法学教材,聘用双师型法学教师,加强课内实践教学,丰富课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汪倩 《长沙大学学报》2009,23(3):121-122
在现代社会中,法学教育作为一国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学教育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向社会输送的法律人才的优劣。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改革开放后,我国对法学教育倾注了极大的关心和力量。全国各大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法学院系,也基本形成了有我国特色的法学教育体系。但长期以来,专业与职业相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法学专业学位制度混乱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问题的症结在于对我国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不够准确,法学教育体制不健全。对此,必须明确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从制度上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体制,以适应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随着法学教育的长足发展,法学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多。我们结合我校毕业生的具体情况,在本省范围内就法学毕业生毕业后在社会中的就业情况进行了调研,对他们的就业状况和用人单位对他们的评价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法学本科教学和课程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法学教育的基本模式的分析入手,通过比较法上法学教育模式的考察与分析,分析了法学教育模式移植与借鉴的着力点,并以此为基础,选择了独立学院为例,对我国法学本科教育的模式选择与革新方向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对我国法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是导致我国高素质法律人才短缺与法学专业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因。科学定位我国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法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关键。未来法学教育应该是多层次、一体化体系下的高起点、法律事务的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的精英化相统一的发展方向,因此也决定了我国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理应在多层次结构上的法学应用人才、法学研究人才和社会管理人才的共同培养。  相似文献   

8.
法学专业就业难的内在原因是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为此,必须重新审视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法学教育组成部分的工科院校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课程体系设置庞杂、教学方法传统单调、实习实践流于形式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要走特色发展之路,结合市场需求,借力工科优势,构建"2+2+J"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该模式关键在于明确定位,选准专业方向,调整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培养全面适应的法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法学教育体系当中,实践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实现高等教育中关于法学方面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我国法学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法学专业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认识,并逐步地意识到实践教学在法学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但通过对全国法学专业教育现状调查发现,实践性课程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校难以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人才的需求。法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建构高等院校法学专业中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科学的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增加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途径,引入更为科学的新型法学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创建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从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诊所是上世纪兴起于美国的新的法学教育模式,在美国获得成功后被广泛地引入到世界其他国家。2000年我国一些大学也开始尝试使用这一教育方法,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于地处西部的大学法学专业而言,这一新的教学模式要获得足够的重视和发展还有很多困难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教育的诸多方面:法学专业培养目标、法学专业培养方案、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法学专业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相对轻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不利于法学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能适应法学实践性学科的要求,客观上也是造成当前高校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笔者以律师实务课程为视角,对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的缺陷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对现行法学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实质性的、全方位的改革,强化案例教学、模拟法庭教学等多重法学教学方法的革新,强化法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等院校在法学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对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足,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之一即是建设法学实验室。财经类高等院校应当利用其特有的财经、管理等专业的资源,建设富有财经院校特色的法学实验室,并使其辐射全校、服务于其他专业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尽管中国法学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与法治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和要求的矛盾仍然很突出,矛盾的根源在于:法学本科教育目标定位、培养方案趋同化.师范院校法学专业年轻化之现象,决定了其法学本科教育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生源、创新能力等方面寻求突破,构建自身独具特色的法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之间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应以司法考试为契机,充分发挥司法考试对法学本科教育的积极影响,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司法考试的大背景下,应立足我院法学专业的具体情况,从法学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三方面对我院法学专业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概况进行简析,并根据调研对用人单位所关注的要素予以量化。藉此,对法学教育的现状反思,并提出"法律知识应当普及,但是法律人不能‘普及’"的观点。法律职业是精英职业,应当辅以相应的精英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以论辩式方式、实践环节为主。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年的扩招之后,各理工科院校培养出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已经开始陆续走向市场,从各理工科院校所统计的数据来看,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显得十分突出。突出法学教育在理工科院校的专业特色,多方面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理工科院校法学专业走出就业困境的必由之路。各理工科院校应理性地面对目前的艰难与困境,充分依据各自的资源来追求自己在法学教育上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8.
从法学专业的特性与法律人的职业素质构成来看,实践能力是法学应用型人才素质的核心。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法学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一直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倾向,法学专业毕业生因实践能力较差而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了适应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该通过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建立法学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健全法学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以全面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导致与法律职业实践分离的问题,提出在法学教育实践教学中单独开设法律诊所课程.并从诊所课程内容、教学主体的选择、教学方式、教学过程设计、课程考核方面探讨诊所法律教育的具体运用方法,为法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经过多年的探索式发展,独立学院层次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已经初具规模。独立学院层次的教育教学,始终表现出一些鲜明的特点,在坚持以教育对象为依托的教育理念的同时,必须走出传统高等教育的固有模式,对学生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以此为依据,研究适应时代要求和学生特点的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教育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