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细条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Xooc)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是我国南方稻区的主要病害.为了探明水稻对细条病的应答机制,我们应用双向电泳联用质谱技术,研究了水稻品种明恢63在水稻细条病病菌侵染后不同时期的全蛋白变化,并对差异蛋白进行了鉴定以及分析归类.共鉴定出17种表达上调的蛋白和10种表达下调的蛋白,这些蛋白参与了水稻对细条病侵染的信号识别及防卫应答,其中包括信号转导类蛋白、防卫相关蛋白、代谢相关蛋白和参与蛋白质合成的蛋白等.  相似文献   

2.
采用Mg/NP-40及PEG预分离技术,在去除叶片高丰度表达蛋白主要是Rubisco的基础上,研究了鲁原92(高抗),78599-1(抗),E28(感)和黄早4(感)4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叶片对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强致病株系CX-3侵染应答反应差异蛋白质图谱.接种病菌后抗、感自交系蛋白质点总数均明显增加;抗性自交系表达丰度上调二倍的蛋白点数多于感病自交系.对可能与抗、感病性明显相关的8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发现玉米萌发素类似蛋白GLP和翻译起始因子elF-5A与玉米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水稻感病基因型种质响应稻瘟病侵染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变化规律和作用途径,以水稻感稻瘟病种质日本晴为材料,采用接种稻瘟病菌分生抱子悬浮液,24,48和72 h后提取叶片蛋白质,采用i 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稻瘟病胁迫下水稻叶片蛋白质组的变化.结果表明,稻瘟病侵染诱导了水稻幼苗叶片内涉及氧化还原平衡、防御、信号传导、糖和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光合作用,以及蛋白质代谢等代谢途径相关的53个蛋白质的表达量发生了改变.GO分析表明稻瘟病主要调控了植株体内细胞内平衡、代谢过程和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稻瘟病侵染激活了活性氧代谢、防御,以及热休克蛋白等相关的途径,而抑制了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结合这些差异表达蛋白的丰度变化结合它们可能的功能,描绘了水稻应答稻瘟病侵染的蛋白质代谢网络,有助于在蛋白质水平上了解其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4.
黄发强 《广东科技》2014,(6):116-117
水稻产区中,中国及东南亚国家重要细菌病害之一是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在局部水稻产区不同年份起灾流行。针对该病害在中国的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发生危害情况、寄主范围、侵染特性、致病性致、病因子等相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花椰菜抗黑腐病近等基因系C731(感病系)和C712(抗病系)作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花椰菜黑腐病抗性在黑腐病菌侵染和非侵染条件下基因表达的情况.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M2和M6.Northern杂交和点杂交进一步证明M2是组成型表达的cDNA片段,只是在病菌侵染与非侵染条件下表达丰度不同.而M6是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M6 cDNA片段在花椰菜基因组中是单拷贝序列.随后的序列分析发现M6cDNA片段与拟南芥1号染色体的BACF19P19中66665~66813bp有84%同源性,该片段编码拟南芥的2A6蛋白的部分序列.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2A6蛋白部分序列有91%同源性.用H2O2作为外源分子胁迫处理的初步功能分析发现:M6cDNA片段受H2O2诱导,在诱导早期16~24h高度表达,其在叶片中的积累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序列分析和初步的功能分析的结果推测:M6cDNA片段可能就是编码花椰菜中类2A6蛋白的部分基因片段.是参与花椰菜抗病反应信号途径的相关调控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6.
在橡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通过RT-PCR技术扩增得到了橡胶树的一个ADP核糖基化因子的鸟核苷酸交换因子基因(HbGNOM),该基因包含了一个4 41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了一个含1 470个氨基酸的蛋白.生物信息学的分析结果表明:橡胶树HbGNOM蛋白与麻风树、木薯、蓖麻和拟南芥的GNOM蛋白高度相似,相似性分别为97%,96%,95%和84%.半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当橡胶树受到白粉病菌侵染时,HbGNOM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但其对炭疽病菌的侵染不产生应答;HbGNOM基因在叶片中的表达可受植物激素乙烯(ET)的诱导,但其对水杨(SA)和茉莉酸(JA)的处理没有明显应答,因此,HbGNOM可能与乙烯信号传导途径有关,并且参与了橡胶树对白粉病的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新洋、大中等农场出现的水稻“黑米”是一种细菌性病毒,与日本报道的水稻粒黑腐病相似,自病粒分离获得细菌18株,人工接种其症状与田间相同,再分离菌株的细菌学性状与接种菌株基本一致,经细胞学鉴定,平均达78.9%,而其他方法接种发病率均在10%以下,这表明灌浆期籽粒伤口可能是病菌的主要侵入途径。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讯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一种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发生的作物新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经浙江农业大学植保系和临海县农科所的多年研究,获得了重大成果,于最近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来自全国各地的有关专家、教授和植物病理工作者,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而在寄主植物、症状描述及其与水稻生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水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引发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利用广西分离株GX01作为建库出发菌株,采用EZ::Tn5转座子标签法构建GX01菌株的Tn5随机插入突变体库,其后利用针刺接种法在水稻上进行致病性试验,筛选到1个致病性明显下降的突变体。TAIL-PCR定位该突变位点位于XOC3376,该基因的编码产物注释为假设蛋白。为了研究XOC3376的功能,对其进行表型检测及功能互补,结果表明其互补菌株的表型及致病力都能恢复到野生型的水平。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致病相关基因的功能、阐明该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月从校园内健康孝顺竹叶分离纯化得到1株具有生防潜力的细菌BME17菌株.为研究BME17菌株的生防潜力,对水稻白叶枯病菌PXO99和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平板抑菌活性以及水稻盆栽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水稻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材料.通过形态观察、理化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对其进行鉴定.平板对峙法检测其对PXO99和RS105的拮抗作用,并对该菌的生防效果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BME17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平板上,内生菌BME17对PXO99的抑菌圈直径(D)/菌落直径(d)为2.18;而对RS105的抑菌效力比值为1.87.盆栽防治试验,内生菌BME17对PXO99引起的水稻白叶枯防治效果为43.06%;而对RS105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效果为24.32%.内生细菌BME17对水稻细菌病害表现出一定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是深圳市农业(种养业)科技项目,一九九四年由深圳市农业局正式立项。 芒果细菌性黑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芒果生产。随着芒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该病已成为芒果生产上的严重威胁。本课题首次系统地对深圳地区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研究。鉴定了病原细菌,明确了病菌潜伏在病叶、病枝条和病果内越冬,尤其是病秋梢为  相似文献   

12.
稻曲病是当前造成稻谷产量损失和降低稻米经济价值最主要的病害之一。国内外对稻曲病侵染规律研究有较多的报道。在侵染时期方面,大都认为在水稻孕穗期:I. Kegarmi(1960)在孕穗期采用向叶鞘内注射厚垣孢子悬浮液的方法接种成功;R. A. Singh(1985)认为菌核在六七月份的雨季萌发,子囊孢子成熟后与早播水稻扬花期一致,子囊孢子落到花器上侵染。广东黎毓千(1986)报道孕穗后期为此病的侵染时期。江苏黄正兴(1984)认为病菌的侵染时期在水稻破口至齐穗阶段。本研究自1987—1989年连续三年人工接种,对冀东滨海稻区稻曲的侵染时期进行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受网斑病菌侵染的花生植株内主要防御酶活性和细胞损伤因子含量测定,探讨白沙1016抗网斑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为白沙1016品种改良及抗性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实验对白沙1016进行了花生网斑病抗性鉴定,并测定了感染网斑病菌的白沙1016植株在0~144 h期间O_2~-、MDA含量及4种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白沙1016对于花生网斑病属于感病品种,在接种网斑病菌144 h内,O_2~-和MD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种防御酶活性变化显著,POD活性变化程度最大,其次为CAT、PAL和SOD。得出结论:白沙1016的活氧代谢系统对网斑病菌的侵染有明显反应,清除病菌侵染而产生的活性氧是植株内进行最为强烈的生理生化反应,其次是对受病菌侵染的组织进行修复和防止病菌扩散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白叶枯病是由革兰氏阴性黄单孢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所引起的一种世界性水稻细菌病害.水稻Xa7基因是一个具有广谱抗性的显性抗白叶枯病基因.通过对水稻抗病品种IRBB7(含Xa7)和感病对照IR24接种白叶枯菌PX086,发现:在叶片的病原菌侵染部位,IRBB7比IR24的活性氧(H2O2和O2-)积累更快且含量更高;与活性氧代谢相关的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也更高.推测活性氧的代谢调节可能在Xa7基因介导的抗病反应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金华市蒋堂等地水稻细条病蔓延,已成为晚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为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农药,蒋堂农场农科所在晚稻大田细条病发生期进行4种农药的防治试验,结果以5%菌毒清防治效果最好,3次重复平均防效分别达到99.11%、81.66%、77.63%.  相似文献   

16.
采用花椰菜抗黑腐病近等基因系C731(感病系)和C712(抗病系)作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研究了花椰菜黑腐病抗性在黑腐病菌侵染和非侵染条件下基因表达的情况.获得了两个阳性克隆M2和M6.Nprthern杂交和点杂交进一步证明M2是组成型表达的cDNA片段,只是在病菌侵染与非侵染条件下表达丰度不同.而M6是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Southern杂交表明M6 cDNA片段在花椰菜基因组中是单拷贝序列.随后的序列分析发现M6 cDNA片段与拟南芥1号染色体的BAC F19P19中66 665~66 813 bp有84%同源性,该片段编码拟南芥的2A6蛋白的部分序列.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的2A6蛋白部分序列有91%同源性.用H2O2作为外源分子胁迫处理的初步功能分析发现:M6 cDNA片段受H2O2诱导,在诱导早期16~24 h高度表达,其在叶片中的积累呈逐渐上升趋势.根据序列分析和初步的功能分析的结果推测:M6 cDNA片段可能就是编码花椰菜中类2A6蛋白的部分基因片段.是参与花椰菜抗病反应信号途径的相关调控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是水稻生产中最严重的细菌性病害之一。本研究采用Tn5转座子随机插入突变的方法构建水稻白叶枯病菌广西菌株K74的突变体库,Southern杂交显示Tn5随机单拷贝插入基因组。通过水稻致病性检测试验,目前获得15个致病力降低50%以上的突变体,为定位Tn5插入突变基因,经质粒拯救、测序、序列分析后发现:4个突变基因为gum基因簇基因,5个为LPS基因簇基因,2个为metB基因,1个为hrpB1基因,2个是与糖合成转移酶相关基因,1个为编码假定蛋白的基因。其中14个突变基因是已知的与致病相关的基因。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个筛选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致病相关基因,阐明该病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石河子垦区近年在甜瓜植株上发生一种新病害,病菌为害甜瓜叶、蔓、果,以叶片为主,病斑近园形,褐色,边缘水渍状,外缘有退绿晕圈。很多病斑,联接成片,使叶片枯焦,果实含糖量降低,重者,毫无食用价值。因对该病诊断不清,防治不利,病害扩展很快。经鉴定该病系Alternaria cucumerina(Ell.et Ev.)Elliott侵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以抑制植物主要病害病原菌和内生防病相关酶活性为评价标准,从蔬菜作物体内分离筛选植物内生细菌资源。从苦瓜、丝瓜、空心菜、大豆等10种蔬菜体内分离到101株细菌,发现内生细菌在不同种类的蔬菜中出现的频率不同,其中丝瓜叶上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多,洋葱体内分离到的内生细菌数量最少。运用平板对峙法从中筛选出了对黄瓜枯萎病菌、番茄青枯病菌、水稻细条病菌、荔枝霜疫霉病菌等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获得对以上4种病菌均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有41株,占总株数的40.6%。对101株细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表明,同时具有3种酶活性的菌株有32株,占总菌数的31.7%。从中选出1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内生细菌。经初步鉴定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进一步对筛选获得的同时对以上4种病原菌均有拮抗作用,且具有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的13号、14号、59号和82号菌株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4个菌株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subtilis)或其近缘种。  相似文献   

20.
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水稻稻瘟病是世界水稻生产最具毁灭性的病害之一,也是研究植物与病原物相互作用分子机理的模式系统之一.真菌分泌蛋白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分泌特性极有可能成为被宿主植物识别的作用病菌分泌蛋白,该研究到目前为止还比较有限. 文章证明了稻瘟病菌分泌蛋白的存在并且检验了其中几个蛋白在其宿主植物水稻中的诱导因子作用. 通过同源基因的时空表达技术,表明分泌蛋白在稻瘟病菌中大量表达.其中两个在稻瘟病菌中的未知蛋白被测试出具有诱导因子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