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旭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57-61
明末清初的著名剧作家李渔,在传奇创作中善于利用重复这一艺术手段,凸现情节中的喜剧因素,强化整部剧作的喜剧氛围。他让剧中人物常处于一系列相似情节中,通过其不同言行,既引发了情节的充分展开,又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喜剧性格;李渔将重复性喜剧情节设计得较为复杂,但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其重复的喜剧情节往往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能够形成前后相似情节间的对照效果。  相似文献   

2.
《围城》是一部用喜剧手法表现的有深刻蕴含的哲学悲剧.其喜剧格调表现为讽刺性的人物群象;近于闹剧的情节;诙谐戏谑的议论类比和幽默调侃的语言.悲剧意蕴则表现在人物生存方式的深刻寓意和对人生终极目的的探讨上,作品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和宇宙意识,其思想意蕴升华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阮大铖的《石巢传奇四种》有着鲜明的喜剧风格,往往以悲衬喜,在弱化悲剧意味的同时强化了喜剧氛围.误会、巧合的手法频繁使用,使得情节新奇而不落窠臼,同时也易造成情节的单调贫乏.阮大铖还非常注重喜剧的舞台演出效果,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发掘性格的喜剧因素,善于营造热闹、谐趣的喜剧情境.  相似文献   

4.
文章具体讨论运用范文详析方法从题名选择、情节安排、用词、引用典故、运用修辞手段等五个方面探讨《帕克泰德夫人的老虎》喜剧性讽刺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文章具体讨论运用范文详析方法从题名选择、情节安排、用词、引用典故、运用修辞手段等五个方面探讨《帕克泰德夫人的老虎》喜剧性讽刺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的电懋剧本往往运用巧合与误会、冲突与悬念来安排情节,架起整个剧本的结构框架,而在情节安排中不乏一个个令人捧腹大笑的笑料.同时,通过谐闹、急中生智的人物行为所塑造的喜剧性形象也是剧本的笑点,增强了剧本的喜剧性效果.相比小说的苍凉风格,张爱玲的电懋剧本创作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充满了喜剧性色彩,这其中除了迫于生计、市场导向的因素之外,还源于张爱玲对电影的审美喜爱以及自身的编剧才华.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美学》第二卷《寓言》章节中,曾使用“滑稽”,“戏谑”,“玩笑”等语词评论《伊索寓言》事实上他已触及了寓言文学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即喜剧性,这一特征并非《伊索寓言》独有,我国先秦寓言体现得更鲜明突出,先秦寓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人物,情节和语言已形成浓厚的喜剧色彩;幽默,滑稽和讽刺构成了先秦寓言最主要的喜剧形态,本文拟从艺术手法角度,对先秦寓言喜剧性产生的诸多因素进行粗略地探讨。  相似文献   

8.
<李尔王>被视作莎剧中悲剧性最强的作品,然而该剧的荒诞喜剧色彩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也最为浓厚.在<李尔王>一剧中,莎翁通过喜剧性场景的设置、喜剧小丑的安排、荒诞命运的揭示等多种手段拓深其悲剧性,使其达到悲剧艺术之颠峰.  相似文献   

9.
半个多世纪以来,香港喜剧电影秉承20世纪40年代以前内地喜剧的优秀传统,走出了一条以描写小人物为特点的多元化喜剧之路。细品香港喜剧电影,我们发现了其喜剧化"小人物"的演变、形式上多元化电影风格的喜剧因素、未来喜剧走向上进行北上合拍的总体风格。发展至今,香港喜剧电影不仅情节架构、人物关系模式等方面的类型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已有成型并改变,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它还将吸收和融汇内地喜剧电影中的养料,不断提高香港本土喜剧的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英国"黄金时代"最有成就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这出节日喜剧中通过两个完美女性的形象,以巧妙的情节故事,幽默戏谑的语言娱乐观众并向当时已经年迈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表达了敬意。《第十二夜》是一出向女王致敬的剧作,是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巅峰之作。  相似文献   

11.
分析席勒的喜剧观,认为它主要强调主体从审美的高度上达到的对客体的超越性,并由此讨论中国现代话剧中的两个不同喜剧派别: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的异同,重点探讨后者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一些人认为《阿Q正传》是悲剧的观点,明确认定《阿Q正传》是喜剧性质的,并对其喜剧性进行探讨,结合鲁迅先生创作动机,从作品的艺术风格和阿Q这个人物本身分析该作品的喜剧性以及用喜剧创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绛是我国现代文学著名作家 ,早年曾以创作喜剧而成名 ,后来她对喜剧美学的追求 ,一直贯穿在她所从事的各种文学活动中。本文对她的小说的喜剧风格 ,从选材和人物形象的刻画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喜剧式情节结构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指出这都是她博大胸怀、慈爱心肠、幽默人生观的自然流露和艺术化 ,并与她的聪明才智和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学习借鉴外国文学作品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壮族民间故事中 ,有不少作品具有喜剧美的特征。探索并把握构建壮族民间故事喜剧美的方法和策略 ,对了解和把握壮族的审美人生态度 ,创造富有意味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喜剧是笑的艺术。它通过令人捧腹的情节和个性鲜活的人物,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美的熏陶。喜剧有讽刺喜剧,有幽默喜剧。前者用于揭露生活中的阴暗面,鞭挞丑类;后者用来讴歌、塑造正面人物,颂扬正义。康进之的元杂剧《李逵负荆》就是一出优秀的幽默喜剧。在众多的以水浒故事为题材的元杂剧中,它表现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在一阵阵欢畅会心的笑声中,领悟了作品的底蕴,喜爱上了刚直、可爱的主人公李逵,收到了其它元杂剧难以比及的喜剧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以跟随张刚导演的亲身经历,从张刚导演的阿满喜剧系列电影,以及从九部电视喜剧聊斋到四川方言喜剧二十四集电视连续剧《王保长后传》,阐述了张刚喜剧的耕耘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王朔到冯小刚--当代社会文化转型中的审美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改革"阵痛"的中国,正在经历和完成着社会转型,在这种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人文精神一度出现失落,崇高被躲避,文学失重,产生了王朔和王朔现象,中国文化正经历着从一个乌托邦的理想主义形态,转向实用主义、现世观念和消费社会的变化,审美文化开始向世俗化转变,冯氏喜剧应运而生,冯氏影片的喜剧设计具有一定的后现代特征.从王朔到冯小刚文学创作和影视创作的发展,恰恰伴随和印证了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转型这个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美学范畴、一系列的喜剧性变幻事件以及喜剧艺术手法上,揭示出《围城》中萌动于字里行间的新的喜剧品格。  相似文献   

19.
欧阳予倩是我国现代在戏剧艺术上的一位"全材";喜剧是他的戏剧创作中最有特色的一个方面;主要从爱情、婚姻和妇女问题取材,逐步从单纯的爱情喜剧发展为较广泛的社会讽刺,风格由温婉、轻松的明快、泼辣,结构精巧,喜剧性强,是其喜剧创作的基本特点;其喜剧代表作<屏风后>明显受到欧洲世态喜剧<造谣学校>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樱桃园》是一部“契诃夫式”的新型现代喜剧。《樱桃园》用维持平衡状态这种特殊的推进方式,展示了无动作性的主人公与永恒变动着的时间之间的特殊的喜剧冲突;塑造了“与众不同”的喜剧人物;抛弃了巧合、误会、夸张等传统的喜剧手法,而采用气氛性布景、气氛性音乐舞蹈、气氛性人物等方法来营造笼罩全剧的喜剧气氛。《樱桃园》是契诃夫把喜剧改造成“高尚的体裁”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