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甘肃北山红山井地区早二叠世红山井灰岩中上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的钙质风暴岩。其内发育丘状、波状层理和平行、水平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暴岩。风暴岩主要由以下沉积单元组成:A.为风暴重力流沉积,由砾屑灰岩、介壳灰岩组成。底部具冲刷侵蚀面;B.由风暴浪旋涡流沉积组成,为具丘状交错层理和丘状沙纹层理砂屑灰岩、细砂岩;C.为粉砂质页岩、炭质页岩和泥岩,发育水平层理。风暴岩的发现反映该区在早二叠世时期处于有利于风暴沉积的保存和不再受破坏与改造的下临滨-陆棚浅海的沉积环境中。同时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重建北山双鹰山小区二叠纪的古地理、古气候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井研—犍为地区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是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页岩气勘探的重要阵地,但沉积特征研究相对薄弱。通过岩心描述和测井资料分析对研究区麦地坪—筇竹寺组进行沉积相特征分析及总结。麦地坪组发育深灰—灰黑色磷质细晶白云岩、灰黑色—黑色含粉砂质页岩与硅质磷块岩互层,硅质结核及水平层理发育,顶部见灰色—深灰色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互层,泥岩与粉砂岩突变接触,发育冲刷面、包卷层理、泄水构造以及粉砂岩中的泥粒定向排列,为典型重力流沉积;筇竹寺组发育灰黑色—深灰色页岩、粉砂质页岩与灰色—深灰色钙质细粒岩屑砂岩、灰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块状及水平层理,顶部见波状层理和小型交错层理,黄铁矿发育,三叶虫和高肌虫化石发育。建立了2个三叶虫化石带:尖头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acutus)—阎家寨遵义盘虫(Tsunyidiscus yanjiazhaiensis)带和始莱得利基虫(Eoredlichia)—武定虫属(Wutingaspis)带,以及3个高肌虫化石带:梁山虫(Liangshanella)—小遵义虫(Tsunyiella)化石带、峨眉虫(Emeiella)—粗脊昆明虫[Kunmingella(Validocostatella)fusulus]化石带和朵氏昆明虫(Kunmingella douville)—卵形川滇虫[Chuandianella ovata(Lee)]—简单虫(Mononotella)化石带。研究区受兴凯地裂运动控制,位于坳拉槽西侧缓坡带中,为陆棚相沉积。识别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和坳拉槽3个亚相,以及滩坝、砂泥质浅水陆棚、浊积砂、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深水陆棚和坳拉槽底共计6个沉积微相。麦地坪组主要发育构造作用下的深水沉积,其顶部发育重力流沉积,富含磷元素,含少量黄铁矿;筇竹寺组发育较稳定构造背景下的陆棚沉积,具有以泥岩沉积为主,磷元素含量低,局部富含黄铁矿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地层学理论,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志留系可划分成2个沉积层序,又可分为3个沉积体系:(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积体系;(2)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砂泥岩不等厚间互的滨外陆棚和斜坡沉积体系;(3)具平缓地势缺乏障壁岛的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这些沉积体系的岩性序列、沉积构造及粒度概率等沉积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碎屑海岸和碎屑潮坪沉积模式,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满加尔坳陷草1井区为盆地的沉积中心。根据该区积相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探明了塔北南斜坡滨岸砂岩和塔中北斜坡砂坪砂岩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4.
利用野外剖面考察、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粒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沉积区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长城系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白色石英砂岩、石英岩,夹少量碳酸盐岩,含多层石英细砾岩。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比较高;层理构造发育,主要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层理构造,可见波痕和干裂等层面构造;鄂尔多斯地区中元古界长城系自北东向西南具有水体逐渐加深的趋势,依次发育河流、三角洲、滨浅海、浅海及深海沉积相。  相似文献   

5.
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研究等方面,研究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风暴沉积具有①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岩性特征;②重力流特征的变形构造;③反映风暴浪作用的层理及层面构造;④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成因构造及典型的“似鲍马序列”。本区风暴岩沉积物源来自于湖盆的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划分出两种风暴岩类型的“似鲍马序列”。本区  相似文献   

6.
根据构造背景、海平面升降变化、沉积特征等的研究,在琼东南盆地渐新统崖城组中识别出特征明显不同的两种海洋扇三角洲相。靠山型扇三角洲相紧邻高地物源区,发育于盆缘断层下降盘坡度较陡的斜坡区,沉积物往往很粗,分选较差,粒度概率曲线多呈弧形或一段式斜线形,常见重力流成因的递变层理和块状层理,表明沉积水动力以重力流作用为主,兼有牵引流作用。靠扇型扇三角洲相以紧邻陆上冲积扇为特征,通常发育于盆缘断层下降盘坡度相对平缓的斜坡区,沉积物一般较粗,分选较好,粒度概率曲线以两段式和多段式为主,常见牵引流成因的各种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表明沉积水动力以牵引流作用为主,兼有沉积物重力流作用。靠扇型扇三角洲相砂体的储集性能优于靠山型扇三角洲。盆地边缘斜坡较陡和海平面较高,有利于靠山型扇三角洲相的发育;当盆地边缘斜坡较平缓和海平面相对较低时,则有利于靠扇型扇三角洲相的发育。随盆缘斜坡坡度和海平面升降变化,这两种扇三角洲相可以互相演替。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理论 ,对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大量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志留系可以划分成 2个沉积层序 ,又可分为 3个沉积体系 :(1)发育较高成分和结构成熟度的冲洗层理和前积序列的滨岸沉积体系 ;(2 )生物扰动构造发育的砂泥岩不等厚间互的滨外陆棚和斜坡沉积体系 ;(3)具平缓地势缺乏障壁岛的碎屑潮坪沉积体系。详细分析了这些沉积体系的岩性序列、沉积构造及粒度概率等沉积特征 ,建立了研究区碎屑海岸和碎屑潮坪沉积模式 ,确定了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满加尔坳陷草 1井区为盆地的沉积中心。根据该区沉积相与生储盖层之间的关系 ,探明了塔北南斜坡滨岸砂岩和塔中北斜坡砂坪砂岩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深湖重力流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利用钻井岩心,周缘野外露头及钻井测井资料,识别出深水区的块状砂岩、具撕裂屑块状砂岩、平行层理砂岩、沙纹交错层理粉砂岩、同生变形构造粉砂岩、水平层理粉砂岩、块状泥岩等7种岩相类型,代表了浊流沉积(高密度、低密度)、碎屑岩、滑塌岩、深水原地沉积等成因类型;其...  相似文献   

9.
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研究等方法 ,研究了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部沙河街组三段上部风暴沉积的主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本区风暴沉积具有①低成分成熟度、高结构成熟度的岩性特征 ;②重力流特征的变形构造 ;③反映风暴浪作用的层理及层面构造 ;④与风浪作用相关的生物成因构造及典型的“似鲍马序列”。本区风暴岩沉积物源来自于湖盆的三角洲及滩坝沉积。按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划分出两种风暴岩类型 ,即滩前较深水风暴岩和滩后浅水风暴岩。建立了该区的风暴沉积相模式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究鄂尔多斯地区中新元古代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以便恢复研究区中新元古界的原始构造沉积格局和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和震旦纪经历了4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裂谷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边缘沉降阶段和边缘坳陷阶段。研究后认为,长城系主要为一套陆相—滨海相石英砂岩沉积建造,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海、浅海和深海等沉积相。蓟县系主要为浅水陆表海沉积,发育砂坪、云坪、燧石云坪、开阔台地和浅海等沉积相。青白口系主要为滞留海盆和大陆斜坡等沉积环境。震旦系主要为冰川沉积,发育大陆冰川、滨岸、陆棚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11.
天祝炭山岭盆地侏罗系是一套陆源沉积物,其沉积时为潮湿气候,淡水-微咸水条件,沉积环境为河流→沼泽→湖泊。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通过对双河地区核桃园组第三段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和测井相研究,利用电子计算机技术、电镜扫描和X—射线衍射曲线分析等手段,提出区内既有重力流沉积又有牵引流沉积,其中重力流沉积占主导地位。根据主要支掌机制,区内重力流沉积可以分为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沉积。重力流可以由滑塌引起,也可以由洪流引起,并具冲积性质。依据沉积背景,结合沉积机理,本文论述了碎屑流沉积的特殊性和部分具有浅水性的特征。并提出了扇三角洲—湖底扇模式,简略阐述了各亚相的沉积特征和空间展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野外露头、岩心描述、电测曲线研究分析为基础,结合二叠系盒8、山1段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特征,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山1-盒8段地层由下至上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其主要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等4种亚相类型;在对沉积相进行识别和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纵向上标准单井综合柱状图和南西-北东、西-东两个方向的沉积相连井剖面,可知从山1段到盒8段,由下至上表现出由曲流河三角洲转变成辫状河三角洲、水体由深变浅、物源向湖盆推进,整体呈现进积型三角洲沉积的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内蒙古乌海桌子山地区岗德尔山寒武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根据野外调查及室内电镜、阴极发光、氧碳同位素等一些新的鉴定方法,研究了10种岩石类型和15种重要环境标志。将寒武系沉积环境划分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指出了各组地层沉积环境的主要特点。古地理面貌的恢复,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地台的演化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成因的铝土矿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通过铝土矿的结构特征可以进一步推断其成因及沉积环境。通过对广西平果县太平镇、贵州清镇市站街镇大院两个地区的沉积型铝土矿野外及实验室观察分析认为:平果铝土矿中具鲕豆状结构的矿石少,多为碎屑结构、胶状结构,颗粒大小相差较大,分选差,且颗粒的含量较低,指示铝土矿就近沉积的特点,推断其沉积环境为滨海沼泽或泻湖;清镇铝土矿主要由鲕粒构成且具有完整的鲕粒及豆粒结构,颗粒的含量高,磨圆好,分选好,伴有少量碎屑颗粒组成的铝土矿,指示铝土矿经过较长距离搬运,沉积至水体能量高,扰动强烈的沉积区,为滨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河道充填及河道边缘4类主要储层的非均质模式,其中心滩、边滩砂体属中等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充填砂体属中偏强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砂体则属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属较差油层。  相似文献   

18.
以东营凹陷东北部沙河街沉积为例,对洪水型和滑塌型断槽重力流水道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阐述了断槽重大流水道的形成条件、发育机刷、沉积环境及一般沉积特征,并划分出槽道亚相(包括深槽道及浅槽道两个微相)和漫溢亚相(包括近漫溢及远漫溢两个微相)。  相似文献   

19.
A quantitative study was undertaken on diatoms from cores (SA08-34) obtained from the southwestern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 total of 165 diatom species belonging to 45 genera were identified. We constructed a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atom assemblages together with 14C dating and carbonate analysis. We also discus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n the sea area since the last glacial time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iatom assemblages coincide with interglacial and glacial times, and changes in diatom abundance reflect the instability of the climate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CS, such that short-term, temperature descending events correlate with the interglacial interval. The abundance of diatoms is relevant to interglacial and glacial times, since high abundance valu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terglacial interval, and low abundance values with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We assume that strong upwelling developed in the interglacial interval, the development of which was influenced by variations of monsoons in the East Asian region.  相似文献   

20.
由于高台子油田扶杨油层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对其沉积环境以及微相类型还没有明确认识,因此为确定该区的有利勘探储层,满足扶杨油层精细勘探和开发的需要,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细致研究。结合岩心分析、测井相分析、沉积环境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等,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识别出了2类亚相9个微相。根据岩-电对应关系,建立了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并以该模式为依据对各单层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确定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