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为了解决加大新风量带来的处理能耗增加和室内空气品质提高的矛盾,将溶液全热回收装置和单级喷淋模块结合起来,构建了溶液全热回收型新风机的处理流程。溶液全热回收装置的热回收效率较高,有效地降低了新风处理能耗;同时由于盐溶液具有杀菌除尘作用,能够避免新风和室内排风的交叉污染。热回收型新风机在夏季的平均电性能因数和热性能因数分别为9.4和3.0,冬季的平均热性能因数为2.2。在北京市现有的能源价格水平下,热回收型新风机的冬、夏运行费用分别为常规新风机的25%和75%。  相似文献   

2.
建筑采暖问题一直是困扰暖通工程师的一个难题,我国近年来采用的燃气辐射采暖以节能、舒适、卫生等优点成为大空间采暖的理想选择,辐射采暖是以电磁波的方式将热量直接照射在需要采暖的人体、地面、墙壁或物体上,而室内垂直方向的温度基本相等,所以能减少房间的热损失和燃料的消耗,还可以提高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减少人体散热损失,人员感觉比较舒适。这种采暖方式很容易达到室内温度分区,以满足不同地区对温度的特殊要求。文章拟就燃气辐射采暖系统进行分析,并重点对其节能特性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供冷、采暖两季采用开窗和设置新风系统为房间引入新风的能耗差异,以长沙某房间为模型,计算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外窗在室外有风、无风状态下的开窗换气能耗;并与设置机械新风系统(有、无热回收)提供新风的能耗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保证室内新风需求量的前提下,采用有热回收新风系统的能耗最低,无热回收新风系统的能耗次之,开窗换气的能耗最高;该结论在室外有风还是无风情况下都成立。通过对三种形式外窗开窗换气能耗的比较,发现推拉窗开窗能耗比悬窗和平开窗能耗要小。因此在长沙地区不适合采用开窗换气的方式为房间提供新风,应设置机械新风系统;若在没有条件安装新风系统的情况下,外窗形式则优先考虑推拉窗。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新型的毛细管顶板辐射采暖与独立置换式新风结合的新型空调末端装置,建立了房间内顶板辐射传热模型和毛细管顶板辐射采暖与独立置换式新风空调末端模型,以用于求解室内温度场和相对湿度场,评价室内的热舒适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顶板毛细管辐射采暖和置换式新风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空调末端形式可以带来较高的热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刘伟  钟声 《科技信息》2010,(20):I0329-I0330
本文简述了地暖和新风的结合应用,介绍了新风出现的必然性和新风发展的过程.重点介绍了目前主要采用的新风类型--全热交换型.全热交换型新风不仅能交换空气,同时也伴随着热量的交换.夏季,它能把污浊空气中的冷量回收过来.冬季,它能把污浊空气中的热量回收过来,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翟盼盼  张威  李娟  李红博  李航超 《甘肃科技》2014,30(17):133-135
以热舒适度为主要参数分析研究锡林郭勒盟地区冬季常用三种室内采暖方式,即暖气采暖方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和传统火炉子采暖方式。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三种采暖方式在室内传热的温度场,由模拟结果绘制出三种采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分布曲线。通过比较三种采暖方式的室内温度分布曲线与人体舒适时室内温度分布曲线,结果表明,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的室内温度分布曲线与人体舒适时室内温度分布曲线最相近。因此,建议当地居民在选择采暖方式时可优先选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介绍楼宇现场控制器的节能原理。楼宇现场控制器能够对于不同使用性质的分时段采暖用户,在采暖的不同时段(白天满足采暖室内计算温度的要求,夜间维持防冻温度要求),实时采集室外温度、楼宇的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及基准房间的室内温度,通过在各楼宇前供回水管线上安装的电动三通调节阀,实现根据室外温度、室内温度、回水温度信号控制电动阀开度调节楼宇的供、回水流量。这可以降低能源消耗,保证用户的供热量满足采暖需要。楼宇现场控制器是一种节能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使用状况、不同时间阶段下教学楼负荷的变化趋势,分析其变化原因,优化负荷计算方法,以降低能耗,挖掘教学楼冬季供暖的节能潜力.方法针对该类建筑的使用特点,采用Dest软件模拟冬季室内在新风条件下的逐时负荷变化,将人均新风量换算为换气次数,解决Dest软件运算中新风无法根据作息调节的问题,并与采用了值班温度供暖模式下负荷的变化情况相对比.结果教学楼内人员密度较大导致新风负荷占比较大,通过根据作息调节通风后负荷可以降低50.49%;教学楼在非使用时段采用值班温度供暖负荷可以降低28.13%.整个采暖季平均热负荷指标为31.11 W/m~2.结论教学楼冬季供暖和新风供给设计中引入调节通风作息和值班温度供暖模式可极大改善室内环境并降低建筑能耗.  相似文献   

9.
以P.O.Fanger热舒适方程为理论依据,提出采用空气全热回收装置处理新风的空气处理方式,实现对室内相对湿度的控制以改善室内热舒适性。结果表明,在相对湿度为30%~70%的范围内,用空气全热回收装置预处理新风能降低室内相对湿度,使人体的热舒适指标PPD值随着相对湿度的降低而降低;并且,提高热回收效率能进一步降低PPD值,使热舒适性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0.
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介,在加热管内循环流动,加热地板,通过地面以辐射和对流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的采暖方式。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具有温度梯度小,室内温度均匀,脚感温度高,舒适、卫生和不占室内空间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节约建筑能耗,文中设计了一种具有回热功能的呼吸鼻式新风装置.它利用在通风道中设置储热体的方法,将废气中的部分有效热能保存下来,并利用新风送回室内,从而减小建筑能耗.介绍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测试方法,并在模拟房间内,分别对冬季供热和夏季供冷两种情况下该呼吸鼻的储热体温度变化规律、换热效率和节能量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装置每小时换风量达到60 m3,冬季可节省新风热负荷约280 W,夏季节约新风冷负荷270 W,装置的热回收效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2.
对冬季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统计,设计了热泵新风机组,计算了在最不利气温条件下所需要的新风排风混气比,热泵机组供热量。计算数据结果表明,当有充足的建筑物排风时,该热泵机组能够实现在寒冷地区整个供暖季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新型遮阳式光伏新风系统进行研究,该系统在夏季利用光伏板发电的同时为建筑遮阳,在冬季则可以利用光伏板余热加热新风.采用类区域方法建立了遮阳式光伏新风系统的光电光热转换模型,并采用实验数据对系统模型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遮阳式光伏新风系统进行优化.研究表明:随着新风量增大,光伏板发电效率、新风得热量与集热效率增大,新风温升与送风温度减小;系统发电效率和集热效率随太阳辐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本文研究的遮阳式光伏新风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太阳能发电、建筑遮阳和新风加热功能,为建筑节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转轮式全热回收器的数学模型,与现有文献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并利用此模型研究了迎面风速、新排风比、新风温度(含湿量不变或相对湿度不变)、新风含湿量的变化对转轮热回收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的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降低;随排风量与新风量之比增大,或新风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均增大;随新风温度的升高(含湿量不变时),转轮的显热效率增大,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降低;随新风含湿量增大,转轮的显热效率不变,潜热效率与全热效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孔介质导热方程、DO辐射模型以及标准κ-ε湍流模型,建立三维热物理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计算了室内沙疗室气固耦合传热问题。首先在自然对流条件下,即沙疗室不开风扇、处于无风状态时,改变其加热方式,分别为单面加热和双面加热。对比分析不同加热方式下,空气层以及沙体层温度场的变化。其次在双面加热条件下,改变其对流方式,分别为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对比分析不同对流方式下,空气层温度场、速度场的变化,以及沙体层温度场的变化。最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研究发现强制对流条件下的双面加热能够加快空气热对流速度及沙体传热速度,使沙体层温度分布均匀化,进而提高沙体的传热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热泵型空调机组室外机换热面积通常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的特点,对室外机换热面积变化对其换热量及机组性能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别在制冷和制热工况下测试了室外机沿制冷剂管路管壁温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室外机传热和制冷剂流动计算模型,并对以R22为工质的一机组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内的相变过程均为非定温过程,但温度变化较小,且供热时作为蒸发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大于制冷时作为冷凝器的室外机的压降。当室外机换热面积远大于室内机换热面积时,室外机换热量和机组性能系数均随换热面积的减小而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远较换热面积减少的比例小得多。且在制热工况下的影响远小于制冷工况。  相似文献   

17.
对于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必须计算户间传热引起的热负荷,并将这一热负荷作为散热器选型的依据之一。相对于热水循环泵的作用压头,尽管重力作用压头很小.但它是引起双管采暖系统垂直失调的重要原因,在设计分户热计量采暖系统时,必须充分重视其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研制了以城市污水为热(冷)源的供热与空调实验系统,采用间接换热的方法回收城市污水的热(冷)能,解决了由于污水水质造成的换热设备及管道的腐蚀问题,为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各项技术指标稳定,满足建筑物冬季供热及夏季空调的负荷要求;测得平均供热系数为3.20,平均制冷系数为3.64,具有良好的节能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9.
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压省煤器,可回收锅炉烟气的余热,加热给水回热加热系统中的主凝结水,提高锅炉给水温度。低压省煤器连接方式有多种,针对霍林河电厂1#机组设计了6种连接方式,并利用等效热降原理对这6种连接方式进行了热经济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将低压省煤器与6#低加并联连接的方式节能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热管是一种具有特别高的传热性能的传热元件,简述热管的工作原理,以回收余热的热管换热器为例,通过分析热管换热器在传热过程中的熵变量,提出一种评价换热器传热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