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断层传播褶皱是前陆盆地中发育的一种重要构造样武,往往出现在冲断构造带的前缘隐伏前锋带.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与滑脱褶皱共同构成了断层相关褶皱的三种基本类型,是重要的油气圈闭构造.通过对莲花山地区地震剖面的构造精细解释,结合野外剖面调查、钻井倾角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川西盆地南段莲花山构造为-发育在古隆起背景上的、具反转性质的断层传播褶皱.此褶皱走向为北东向,剖面上表现为北西翼缓、南东翼陡的不对称箱状背斜.  相似文献   

2.
川西坳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坳陷是晚三叠世以来于四川盆地西部发育起来的前陆坳陷,经历了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多期次构造运动.受西缘龙门山冲断带、北缘米仓山构造带和南缘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川西坳陷相应发育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三组主要构造.川西坳陷现今构造具有东西倾向分带、南北走向分段和垂向分层的变形特点,据地表构造形迹和地腹构造展布,可划分为三个变形区(带):龙门山前缘扩展变形带主要受龙门山冲断带影响,发育北东向构造;川西北低平褶皱区同时受龙门山和米仓山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构造;川西南低缓断褶区同时受龙门山和川滇构造带的影响,发育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构造.川西坳陷的构造形成受控于三大因素:基底结构和中下三叠统富膏盐岩层的分布提供了边界条件和物质基础,而周缘构造带影响下的多期、多组构造最终造就了倾向分带、走向分段、垂向分层以及复合-联合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构造格局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家围子断陷形成于晚侏罗—早白垩世早期,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最重要的生气断陷.运用构造解析的方法,结合地质背景和应力环境分析,对徐家围子断陷的构造格局及其成因进行探讨.断陷期形成的地层中发育有近南北向(北北西、北北东向)伸展断裂、北东向—北东东向正断层、北北西向逆冲断层、北北西向褶皱、北东向褶皱、北东东向褶皱等多组构造形迹.除北东向褶皱为晚期北西—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的产物,其它构造形迹均形成于断陷期.断陷期地层内发育的3个不整合被解释为断陷期构造幕式渐进变形的产物.徐家围子断陷的两凹一凸的构造格局受近南北向压扭应力场控制,其中平行于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育的左旋斜列低角度边界正断层控制了2个箕状断凹的形成,分隔这两个断凹的断凸的形成则与边界断裂的倾滑作用派生的局部挤压应力有关.  相似文献   

4.
重庆北碚鹰耳岩节理的构造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对重庆北碚鹰耳岩节理的研究,建立该地区节理的认识和理解;对该地区的节理特征进行描述。运用构造解析方法,遵循共轭节理配套原则对重庆北碚鹰耳岩地区发育的次生节理进行分析,该区共发育5套共轭节理,分别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节理、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节理、北北东向和南西西向的平面共轭节理。北东向和南西向节理、北西向和南东向的剖面共轭节理,分属为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个构造期次。结合地质背景,推出该区节理的形成和发育受到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西北部地区的南段,主构造线方向为北西-南东向,而其北段的主构造线方向突变为近南-北向(区域性南北向构造).研究表明,在北西-南东向区域构造线发育地区,在一些已知的矿区内也存在南-北走向的断裂系统(矿区南-北向构造).通过地质填图综合调查和应变分析研究,区域性的南-北向构造仅发育于前奥陶系分布区,特斯巴汗断裂北东,是海西运动前的产物.在额尔齐斯山前地带新发现两套石英质砾岩,是阿尔泰推覆构造的沉积响应.结合对冲乎尔盆地进行的构造分析,表明推覆构造是由南向北、由南东向北西扩展的.矿区的南-北向构造系统是在先存的北西-南东向构造基础上,随着推覆构造应力扩展新产生的分支断裂,同时局部形成张性空间,成为容矿构造.而区域性的南-北向构造实质是海西运动前构造形迹的残留.  相似文献   

6.
川西南新生代构造作用以及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过程.方法 川西南构造变形野外研究.结果 川西南山地的隆起破坏了四川原型盆地,大凉山中生代凹陷以及楚雄盆地原本可能是四川原型盆地的组成部分.川西南山地的隆升与两个背斜构造的形成有关:牛栏江背斜的形成造成川西南的隆起,始于北西一南东向挤压,是北西一南东向紫云一罗甸断裂的左行走滑引发的,该断裂是协调四川盆地顺时针旋转运动的主干断裂之一.结论 川西南隆起受控于两次构造事件,分别发生在晚古新世或渐新世,导致四川原型盆地的破坏,楚雄盆地向西挤出.晚新生代,随着青藏高原沿鲜水河一小江断裂左行走滑断裂挤入扬子西缘,川西南发生北西一南东向挤压,由此形成大渡河背斜,与此同时,楚雄盆地沿小江断裂向南运动并位移至现今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松华镇-白马庙地区须二段气藏为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以致密碎屑岩为主,有效储层以裂缝为基础.测井裂缝识别和岩心观察表明,须二段具有北西、北东和东西向3组裂缝,其中北西向裂缝是在北西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区域裂缝,另外两组是与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大致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玛拉雅期,其中喜玛拉雅期是形成构造裂缝和区域裂缝的主要时期.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以及局部构造制约,区域裂缝则与区域应力场强度有关.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裂缝开启性较好,是开发布井应首先考虑的一组裂缝.  相似文献   

8.
在实测地质-地球化学剖面的基础上,通过遥感图像解译,新发现“康定杂岩”分布区内存在北东、北西、南-北等走向的线性构造和24个环形构造。讨论了线性构造反映的地质意义和环型构造成因类型。根据金矿化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康定杂岩”分布区内的金矿化主要与北北东、北西、北东向线性构造和环形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地区断裂构造分形特征与金银成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形理论的盒维数方法,以研究区1:20万区域地质图和1:5万区域矿产图作为研究对象,并到野外进行实地调研作为补充,对桂东南地区北东向和北西向进行分形统计,并用计算机Surfer7.0软件对分维值进行趋势分析。结果是:桂东南地区断裂分维值为1.61,鸡笼顶、望天洞等矿区分维值为1.62—1.82,属于断裂结构较复杂、构造活动性偏强地区,且北东向断裂分维值高于北西向断裂。金银矿化均落入分维高值区。矿带受北东向断裂分维梯度带控制,与陆川—岑溪断裂位置相一致,矿化密集区则集中于北西向断裂分维趋势的3个高值区,与北西向断裂叠加有关。桂东南地区断裂带中,南部比东北部对成矿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0.
姜玮  吴财芳  王聪 《科技信息》2010,(17):I0410-I0410
三坝勘探区位于凹褶断束的东翼,在北西-南东向主压应力的作用下,形成一系列轴向大致平行的、呈北东方向展布的背斜与向斜。区内构造中等,局部地段构造较复杂,断层和次一级褶皱均较发育,对今后煤炭开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