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代以后,多数湖湘精英都曾与教育有过不解之缘,也正是近代湖湘精英引领下的心系桑梓、情牵教育的人文氛围,成就了人才辈出的近代湖南独树一帜的教育家群体,有力地推动了湖南教育近代化转型进程.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后,作为传统中国典型区域的湖南开始走出边缘化,天下称之。激荡风云中,湖湘文化重镇、湖南首府长沙更是精英迭出,他们以积极进取的姿态,与时俱进,应势而起,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复兴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作为后来者,近代湖南教育转型演进无法遵循教育内在的发展逻辑与连续性,而表现为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同步性,除了整个国家教育近代化进程中被动性、非计划性、局部性、新旧杂陈和不平衡性等特点之外,由于特殊的地缘位置,以及特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湖南教育近代化进程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维新运动和新政改革的影响,特别是在长沙开埠通商的直接带动下,长沙城市经济迅速地完成了由传统型经济向近代型经济的转型,长沙逐渐成为湖南全省的工商业中心、航运中心和外贸中心,最终确立了其湖南区域经济中心的地位,从而大大地加快了长沙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代湖南报刊应时代之需而起,适应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它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湖南的社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代湖南报刊应时代之需而起,适应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变迁,它积极推动政治变革,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为湖南的社会现代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19世纪末,随着家庭传统手工业的衰败和改组,近代机器工业开始出现并逐步发展起来。1895年,湖南诞生首家机器工厂宝善成机器制造局。早期的湖南近代机器工业,按企业性质分,有"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三类;按门类分,有矿业、机电工业、轻纺工业、化学工业。采矿和金属冶炼是湖南最古老的原始手工业之一。清光绪二十一年九月(1895年10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到任后,实施工业发展的第一项措施就是开矿,奏请开设了官矿机构——湖南矿务总局。矿务总局会同地方官员一起维持全省矿务。此时,全省各地也陆续开办了一些小矿,包括民营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近代湖南、湖北两省为时空背景,重点考察传统订婚习俗的变迁以及新式订婚习俗的兴起,试图从婚姻文化史的视角解读近代中国社会订婚习俗的变迁与婚姻纠纷之间的互动关系。新旧订婚习俗的冲突是婚姻纠纷一个重要的诱发因素,同时体现了近代社会转型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9.
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前的学者较多倾向于其发展过程、失败原因等问题的研究,而对个案研究较少。笔者对近十年来有关湖南维新运动的研究成果进行浅显地回顾,以期有抛砖引玉之效,从而推动湖南维新运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湘潭的商业兴起于宋代,明、清时期湘潭是湖南省的中转贸易中心,但到了近代,湘潭的商业中心地位逐渐被长沙所取代。湘潭商业兴盛的原因在于湘潭具有便利的水陆交通,而近代湘潭的水运优势失去以后,湘潭在湖南商业地位开始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1.
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湖南慈善救济事业成绩突出,在湖南慈善发展史上地位重要,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明显不足。比如,灾荒救济缺乏长远规划,时常疲于应付;没有形成稳定的慈善救济专业人才队伍;现代慈善意识和理念缺乏,传统因果报应思想浓厚;灾赈机制运转效率低下,慈善救济效能大受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边城》是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的著名的代表作,与其它小说不同的是,作者用散文式的笔调。描绘了湘西小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宁静和谐的风土人情,展现给读者一个充满艺术美感的“善”的天地,赞美了湘西人民淳朴自然的人性美,留给后人一片永恒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抗战爆发后,为了使湖南的交通与大后方连接,国民政府和湖南省政府大力开发水陆交通线,修筑了湘桂铁路湘段、衡宝公路和洞榆公路,并对原有公路进行改造。但由于日军不断进攻,湖南的陆路交通线常遭破坏。同时,政府统制水运,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水陆联运业务;近代走向衰落的驿运事业也发展起来。战时湖南的交通便利了后方大量物资的流通和人员流动,支撑了中国抗战;促进了全省经济和城市发展,加快了湖南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14.
30年代前期由于地理环境壅隔,廉价免税洋米输入,缺粮的广东严重依赖洋米进口,湖南多余谷米销粤困难。30年代中期,以广东统一征收洋米进口税与粤汉铁路全线通车为契机,湘米大量销粤,改变了广东米市进口米占绝对优势的格局,但湘米却不能从根本上取代洋米。  相似文献   

15.
湖南绅士曾经以守旧闻名于世,但在甲午战争中国惨败的强烈刺激之下,他们反躬自省,抛弃了过去沉重的历史包袱,主动向西方学习,发出了"救中国从湖南始"的时代强音,出现了官绅一体,共谋维新的崭新局面,使湖南一变而为全国最富朝气的省份。但是由于绅士内部变革观念的差异,在变"器"与变"政"方面出现了严重分歧,因此,在湖南维新运动走向高潮的关键时期,洋务派绅士和温和派绅士却退出了维新阵营,他们反戈一击,向激进维新派绅士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使轰轰烈烈的湖南维新运动迅速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6.
沈从文的小说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抒情诗,是因为他的小说的主体是湖西小说,他的创作观念有着梦牵魂萦的湘西情结。他不仅以湘西为参照座标反衬出都市生活的恶浊,更重要的是,他把具有秀丽的自然景色,淳朴的乡风民俗和醇厚的人性的湘西作为一种人生形式的象征。他歌之咏之,实际上是在张扬他的理想的人生形式,他希望这种优美、健康、自然的人生形式能被现代人所利用,从而达到重塑民族性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嘉庆、道光之际,是中国学术发展的转折时期.其标志是理学经世学派的崛起和今文经学的复兴.湖湘理学经世派反对为考证而考证的乾嘉学风,主张以理学进行道德教化,同时讲求治世才能,以免理学空疏之讥.今文经学重新解释儒家圣道,为变法改革寻找理论根据.这两种学术思潮的路向不同,但都主张学术要关心现实、经世致用,都是基于乾嘉学术的困境和社会现实的危机而形成的,并对晚清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侗族以及湘西侗族居民的基本特征,然后从民居造型结构的地域表现、民居材料的地域表现以及民居建造与地域民俗表现等三个方面来论述湘西侗族民居的地域艺术特色,并结合地域环境、气候环境、生活习俗、生产劳作、居住特征等方面阐述了民居地域艺术特色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有清一代,私家刻书现象蜂起,以刻书为荣的官宦学者比比皆是。清代两湖地区私家刻书主要有以下基本特点:仿宋元影刻之风盛行;刊刻经史著作和名儒著述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的大宗;丛书辑刻此起彼伏;力刻乡贤著述,编纂、刊刻乡邦文献;延请精工良匠写刻雕版;以写刻为主流。清代两湖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清统治者振兴文教的政策和官员、士绅、文人学士的倡行,清代两湖地区学术繁荣,学术人才辈出和良好藏书风气的传承以及教育事业的兴盛和家学的发展,则是两湖地区私家刻书昌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巨大的民族危机前,《湘报》以民权这个先进政治理念建构了政府的合法性依据,并提供了新的施政方针,吁求湖南官绅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作砺敢死,变法图存,建此"首推之功"。同时,极力宣扬了湖南政府在推行新政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为当时的湖南政府建构了"敢为天下先"的良好形象,其中所体现出来的"立文明潮流之先"和"遵传播规律之先"的历史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