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本文阐明了黄土湿陷的机理,研究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及新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技》2021,(1):92-94
湿陷性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土结构会迅速被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如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湿陷或因少量湿陷对结构造成的危害是该复杂地质工程施工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太原市双塔北路道路改造工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地质市政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针对施工中的重难点,采取相应的施工工艺,顺利完成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通道深基坑工程施工,形成了湿陷性黄土地质地下通道深基坑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砌体结构房屋横墙多,房屋空间刚度大,常用于住宅、教学楼、办公楼和医院等。但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的特点,在地基浸水产生湿陷变形时,常会使该类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病害。本文在对黄土地区砌体结构房屋湿陷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施工及使用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湿陷病害发生后的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砌体结构房屋横墙多,房屋空间刚度大,常用于住宅、教学楼、办公楼和医院等.但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具有湿陷性的特点,在地基浸水产生湿陷变形时,常会使该类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湿陷病害.本文在对黄土地区砌体结构房屋湿陷病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设计、施工及使用阶段应注意的问题,并对湿陷病害发生后的处理措施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信息优化处理技术中的信息扩散原理,建立黄土湿陷性评价方法。收集60组黄土湿陷性试验资料,选用与湿陷系数紧密相关的含水量等重要影响因素,运用信息扩散原理中的正态信息扩散离散回归方程得到原始信息分布矩阵,进行正规化处理,并进行模糊近似推理,采用信息集中公式求取最终结果,建立了评价指标与湿陷系数之间的模糊关系和黄土湿陷性评价的方法。通过对10组黄土湿陷性试验数据的非母体验证,均方误差较小,结果较为理想。该方法步骤清晰、易懂,结果可靠、实用,效果快速、良好,可使用在黄土高原地区区域性的城镇防灾规划、区域黄土湿陷性分析和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渭河盆地位于黄土高原南部,该盆地广泛分布黄土,到2017年已发现252次裂缝。以西白村地裂缝为例,通过钻探和槽探等一系列地质调查,查明了西白地裂缝的平面展布特征和剖面结构特征;通过黄土湿陷实验分析了由黄土湿陷性对地裂缝所造成的影响,并推测了西白地裂缝的成因发展过程,得出了西白地裂缝的产生是由于污水坑的侧向渗漏和黄土的湿陷性所造成的地面不均匀沉降所造成的。研究揭示了黄土湿陷性地裂缝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其成因机理,为黄土地区地裂缝的防治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吕清显 《河南科技》2023,(1):96-100
【目的】基于EPC项目设计阶段,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基础采用的2种技术方案。【方法】以钻孔灌注基础和强夯法2种处理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方面比较,比较两种方法在处理本项目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适用性。【结果】经对比分析发现,钻孔灌注桩基础不用考虑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且能满足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沉降变形小,但造价高、工期长;强夯法能够消除土层的湿陷性,提高土层的承载力,而且造价低、工期短。【结论】综合比较本项目确定强夯地基处理方案,强夯法在处理非自重湿陷性黄土轻微~中等湿陷等级土层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可消除湿陷性,提高土层地基承载力,使得满足设计要求,便于施工、节省工期、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8.
采用概率统计方法,对兰州Ⅲ级阶地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分析,根据该区黄土典型物性指标的离散程度对黄土抗剪强度、湿陷性的影响,推导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并判断回归方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兰州Ⅲ级阶地黄土,液限是内聚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含水量、原始孔隙比和干容重是湿陷系数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其由于自身特性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会诱发相关灾害问题.因此,相关施工企业需要合理采取应对措施,使湿陷性黄土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本研究针对湿陷性土壤特性进行分析,探讨湿陷性黄土给工程施工造成的影响,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施工企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大黄山至奇台高速公路全长112.376公里,是新疆干线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实施将带动沿线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疆优势资源的战略转化.由于项目沿天山北麓一线布设,受沉积条件和沉积时代的影响,部分路段分布有大最湿陷性黄土,压实作用低,土的孔隙比值大,士体的承载力低,垂直节理发育,湿陷程度为中强.工程性能较差,对项目实施造成一定程度影响.因此,为保证公路路基及其构造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黄土地基的湿陷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科学处治.  相似文献   

11.
用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湿陷性并提高其承载力,目前规范中只有8500kN·m能级以下的有效深度预估值,而15000kN·m的高能级强夯在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应用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其试夯情况和深达15m的处理效果,为今后的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膨胀法纠偏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物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根据孔隙挤密原理推导的建筑纠偏生石灰桩使用量的计算理论,详细地阐述了模型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将模型试验结果与计算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使其更加合理与完善,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采用膨胀法纠偏加固危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湿陷性黄土地区DDC法(孔内深层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时合理桩间距的控制问题,在代表性场地采用不同桩间距处理地基,对其处理前后地基土的干密度和湿陷系数等指标做了比对,并分析其挤密效果,得出当桩间距为预成孔直径d的3倍时,地基土受到挤密所产生的侧向力是相对均匀的,当桩间距〉3.0d时,三桩间土体的挤密效果明显较两桩间差,故挤密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时的有效挤密区为3.0d,即DDC处理地基时的合理桩间距为3.0d.  相似文献   

14.
土工布袋组合微型桩是对传统生石灰桩法加固湿陷性黄土的一种技术改进,通过桩身填料的不同配合比试验确定适合研究的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得到组合微型桩在地基土中的平均膨胀率,从而推导计算出顶升加固单位面积地基土所需要的组合桩桩身体积.最后,通过某4层宿舍楼基础顶升加固实践对土工布袋组合微型桩技术进行检验,能为类似加固工程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肃榆中碱沟泥流,是黄土地区由滑坡转化为粘性泥流的典型实例,其形成条件、运动特征和过程的分析探讨,对研究和防治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民和骆驼山黄土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民和黄土粒度组成与兰州,洛川和西安等地差别较大,其黄土粒度明显高于上述地区,传统地把民和黄土划分为黄土带的南部是不妥的,应归属于砂黄土与黄土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7.
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甘肃省永登发生的5.8级地震,触发了150多处滑坡,为了分析地震区黄土滑坡灾害的成因,通过对地震滑坡区域内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了黄土的相关性质与易损性关系,并对地震引起黄土滑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有密切关系.易损性大的黄土,地震引发滑坡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使用英国WF微机控制电磁式振动三轴仪,对不同湿度下黄土动力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密度、固结度、结构性对黄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大量的应力控制下动力压缩三轴试验,结合工程实际阐述了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本工作对黄土地基处理,黄土的动力特性研究有着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石灰改良黄土路基的CBR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银武大通道罗定高速公路定西段黄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含水量、石灰剂量、浸水时间和击实次数对黄土与石灰土的CBR值影响.结果表明:黄土的CBR值对含水量变化比较敏感,掺拌生石灰后,石灰土的CBR对水的敏感性逐渐减小,其水稳性也优于黄土;在不考虑石灰土强度随龄期增长的条件下,最佳石灰剂量范围在1%~3%之间,石灰土被充分压实后再浸水4 d的CBR值可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0.
黄土滑坡空间预报的一种新理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对黄土力学性质大量测试的基础上,结合50多个典型黄土滑坡灾害实例的研究反演,提出了考虑滑出条件的一种新的黄土滑坡空间预报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