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大白菜品种“早皇白”雄性不育系及同型保持系花药三种同工酶谱,不育系均少于保持系.细胞色素氧化酶显示,不育系为3条,保持系为7条;过氧化物酶谱不育系为3条,保侍系为8条;脂酶、不育系为4条,保持系为7条.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小麦几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同核保持系的萌动胚、单核早期花药、二核——三核期花药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与保持系之间的酶谱差异以萌动胚最小,二核——三核期花药最大,同时,不同细胞质类型及同一细胞质类型的不育系间,酶谱也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3.
不同活力辣椒种子芽期同工酶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程度人工老化的辣椒程子芽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电泳谱带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不同活力的辣椒种子芽期这两种同工酶电泳酶谱的变化不同,高活力的种子同工酶谱带表达得快,低活力的种子同工酶谱带表达得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麦E型不育系和太谷核不育系花粉发育过程的观察,与过去对T型小麦不育系的观察加以比较,发现三种不育类型的小麦花粉败育过程大体相似,但三种不育类型也存在差异。用细胞化学方法对E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细胞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分布和活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发现不育系比保持系酶活性低,酶颗粒少。用I—IK对E型不育系及其保持系花粉进行染色,发现保持系花粉染成深蓝色,淀粉颗粒多,不育系花粉呈棕红色,几乎无淀粉颗粒。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水稻红莲型粤泰不育系和保持系黄化苗、单核、三核期花药约3000条mRNA,共观察到24条差异带,差异率为0.8%,说明绝大多数mRNA均是组成型表达,24条差异带中的50%的带银染色着深,其余的染色很浅,苗化苗期未能观察到差异带,单核期差异带为4条,二核期7条,三核期11条,另有2条差异带在保持系三核期出现而单核和二核期不存在。  相似文献   

6.
过氧化物酶(E.C.1.11.1.7)同工酶是一类底物较为广泛的氧化酶。在高等植物中分布广,并且有较多的同工酶存在。因此,国内外有些学者曾用花药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探讨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学机理。但是,他们的结果并非完全一致。例如,Alam和Sandal在苏丹草花药中发现不育系的正极向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区带少于可育系。而傅鸿仪,代尧仁等分别在高梁和水稻花药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1980年我们对农进2号A×幸吨这一新组合的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种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的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农进2号A×幸吨的过氧化物酶的酶谱图式,无论功能叶片或是花药的杂种酶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一条酶带,且与大田观察结果相互印证,表现出有明显的优势;酯酶的酶谱图式,也无论是功能叶片或花药的杂种酯带数目都较其亲本多出1—2条酶带,而且杂种的酶带与其亲本有相似之处,同样也表现出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对盛花期甘蓝型油菜萝卜质不良系和保持系叶片在色素含量,色素丙酮提取液吸收光谱,干物质含量,类囊体膜蛋白质方面的对比研究表明,不育系叶片的生理生化表现水平在盛花期已接近保持系,其生理生化功能并无缺陷,而仅在幼苗期由于温度的影响没有完全表现出来;不良系叶片和花药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高于保持系。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研究了从酵母细胞壁中提取寡糖素诱导丹参发根培养细胞后,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诱导后过氧化物酶活力显提高,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出现新的谱带,原有的某些谱带增强。  相似文献   

10.
吲哚乙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关系的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小麦和普通小麦中国麦与鄂恩1号为材料,用Davis和Reisfeld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析以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吲哚乙酸氧化酶和阴、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并用SC910型双波段薄层扫描仪进行扫描,记录其谱带数及强弱,结果表明阳离子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与IAA-氧化酶同工酶谱十分相似,而阴离子过氧化物酶酶谱相差甚远,由此表明具有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位点的过氧化物酶,应主要是阳离子过氧  相似文献   

11.
水稻马协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线粒体体外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选育出的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及其相应保持系协青早(简称马协B)为材料,分别从它们黄化苗中提取线粒体.一方面于体外测定线粒体能量代谢谱,进行热化学分析,得到一系列热力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建立起反映线粒体体外能量代谢模式的热动力学方程.通过对不育系和保持系的比较发现,不育系线粒体在能量释放大小、代谢时间、能量代谢阶段的复杂性上明显低于保持系,从而得出不育系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低,造成供能匮乏从而导致不育;同时进行线粒体DSC(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发现不育系能量代谢的释活能(E)、释活指数(n)明显比相应保持系高,从而可得出,不育系能量代谢水平低,形成原因可能是不育系线粒体中参与能量代谢的酶系统活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采收期及层积前后的山楂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8月25日以前采收的种子种仁中POD活性随成熟度的提高呈增加的趋势,之后趋平稳;而种皮中POD活性8月25日前基本平稳,以后迅速下降。随成熟度的提高,种仁中POD同工酶条带数有所增加,而种皮中其条带数不变,只是随成熟度的提高酶带颜色变浅。层积后未裂壳的种子种仁和种皮中POD活性与干藏种子差异不显著,而层积后裂壳的种子种仁和种皮中POD活性均显著高于干藏及层积未裂壳的种子;层积后,在POD同工酶谱中,种仁缺少了原有的2条酶带,但增加了4条新的酶带;种皮保留了原有的酶带,并增加了7条新的酶带。  相似文献   

13.
基于POD同工酶对石蒜属种间和石蒜居群间进化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蒜属(Lycoris)9个种和石蒜(L.radiata)16个居群的P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1)石蒜属植物共显示出24条酶带(种间和居群间各12条),其中五条是特征酶带(种间和居群分别为3条和2条).(2)石蒜属9个种可分为两类:一类由具有两型核型结构(V型和I型)的7个种所组成:即中国石蒜L.chinensis、忽地笑L.aurea、长筒石蒜L.longituba、鹿葱L.squamigera、安徽石蒜L.anhuiensis、香石蒜L.incarnata、乳白石蒜L.albiflora;另一类由具单型核型结构(I型)的2个种所组成:即石蒜L.radiata、换锦花L.sprengeri.其中,中国石蒜和忽地笑亲缘关系最近,与形态学和细胞学研究结果相近.(3)石蒜POD同工酶变异比较丰富,与石蒜染色体核型和数量多样性相符.POD同工酶研究显示石蒜居群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同工酶变异分析可以作为探讨石蒜属种间亲缘关系和石蒜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不同寄主尖孢镰刀菌同工酶异质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来自不同寄主枯萎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OD)和酯酶同工酶(EST).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3条主酶带,其迁移率分别为:Rf=0.08,Rf=0.20和Rf=0.4.但不同寄主的尖孢镰刀菌POD同工酶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来源于花生的尖孢镰刀菌只有2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和Rf=0.08;来源于甜瓜的尖孢镰刀菌只有1条POD同工酶酶带,其迁移率为:Rf=0.20;来源于不同寄主的镰刀菌的EST同工酶谱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来源于黄瓜、甜瓜和西瓜的镰刀菌的EST酶谱较为相似,都具有Rf=0.018,Rf=0.114和Rf=1.000的3条酶带,其它寄主来源的镰刀菌的EST酶谱间互相则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这些菌株基本上都存在着Rf为0.018和1.000的2条酯酶同工酶酶带.  相似文献   

15.
芦笋雌雄性别间同工酶酶谱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凝胶电泳(PAGE)技术,对芦笋雌雄株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谷氨酸脱氢酶(GDH)和淀粉酶(AMY)同工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芦笋雌株与雄株之间的过氧化物酶及酯酶同工酶酶谱存在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在雄株中比在雌株中多了Rf值为0.86的一条酶带;酯酶在雄株中多了Rf值为0.18和0.30的两条酶带.谷氨酸脱氢酶和淀粉酶在雌雄株间具有相同的酶谱带,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POD对Pb2+的胁迫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植物对重金属污染环境的适应是否产生体内酶系统的耐性机制及其遗传性,以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Zea mays L.)及其易地栽种子一代(F1)为实验材料,通过酶活性测定与同工酶电泳研究了玉米过氧化物酶对重金属Pb2+的胁迫反应.结果发现,重金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种群材料在重金属Pb2+的胁迫条件下,与非污染环境来源的玉米材料相比其过氧化物酶具有相对较高的活性,其F1保持相同的趋势;不同玉米种群材料F1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对重金属Pb2+的胁迫反应在材料间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同时区分出两条对重金属Pb2+胁迫反应的敏感酶带,称之为标志性酶带.  相似文献   

17.
18.
万寿菊雄性不育品系的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方法对万寿菊9个雄性不育品系及3个育性正常品系的小花、萼片、叶片进行了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分析,研究了不育品系间及其与正常品系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酶带数、R值、酶活性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不育品系小花的酶谱比正常品系少快带区D,而且酶带数较少;在萼片的酶谱中,不育品系至少具有正常品系所没有的P4、P6和PIO中的1条,一般具有2条甚至3条,另外,品系的植株越矮,酶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野生苋组织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三种野生苋苗期根、茎和叶中的POD、COD、ATPase同。酶作了初步分析,其中POD、COD同工酶在皱果苋、凹头苋中谱型接近,认为这两种野生觉的亲缘关系比反枝苋近,因此,POD、COD同工酶可作为分析野生苋亲缘关系的一种生化指标.ATPase同工酶在三种野生觅中各有其自己的谱型,对这种酶同工酶的研究可以为我们今后对野生觅资源的生理生化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