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通过现场调查与案例分析,阐述苏州历史街区控保建筑的保护利用现状与困惑,提出控保建筑可持续发展的原真性保护原则与空间功能的现代转换策略.结果表明:控保建筑的原真性保护原则应兼顾本体与外部环境的空间维度、有形与无形的价值维度、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控保建筑可以通过重点修缮、复原整理和有机更新等策略由传统居住向现代居住、文化和商业空间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2.
始于2008年的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运动引发了众多争议,反映了社会各界对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理解.该文从形态与设计,材料与材质,用途与功能,习俗、技术和管理制度,位置与环境,语言和其他非物质遗产,精神与情感,其他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等体现遗产原真性信息的八个方面,对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进行了分析.得出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的实践遵循文物修复的原真性原则又有所突破,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3.
李乔  徐翠翠 《科技信息》2012,(33):846+841
本文结合丽江古城民居改造理念对民居建筑提出相应的改造方案并评价其设计结果,试图从这个案例中获得对民居改造原真性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点明古建中的民居改造工程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载体,并探索民居保护性改造行之有效的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4.
以阆中古城保护为例,从保持历史文化城镇的风水环境、文化思想、物质实体等几方面对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中的“原真性”原则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全面客观理解原真性对于正确选择保护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张婧 《当代地方科技》2011,(15):129-130
本文献综述在提供本真性概念发展的哲学背景下,回顾了旅游研究中本真性概念由客观主义--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存在主义--互动本真性的发展过程,通过案例分析了各本真性概念在旅游规划中共存的意义。文章最后通过对比分析指出:基于本真性概念为研究旅游现象提供视角,和其在旅游规划中有着动态发展的需求,旅游本真性概念的发展与哲学界本真性概念的发展几近同步。  相似文献   

6.
原真性是影响古村落旅游地形象的关键要素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基于认知-反应-视角,忽略了游客情绪体验的作用。文章根据情绪评价理论,引入怀旧情绪作为中介变量,情境涉入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通过收集6个古村落旅游地571份游客问卷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原真性对古村落旅游地形象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怀旧情绪维度中的个人怀旧和历史怀旧分别在原真性与古村落旅游地形象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历史怀旧的中介效应大于个人怀旧;情境涉入对原真性与怀旧情绪之间的关系起正向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情境涉入水平越高两者间的正向关系越强;情境涉入还进一步影响怀旧情绪的中介效应,即当情境涉入水平更高时,怀旧情绪在原真性和旅游地形象间的中介效应更强。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了旅游中的单向本真性概念及其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互动本真性的概念。并以好客旅游为例说明互动本真性,对互动本真性的复杂含义进行了概念分析和词义澄清。认为单向本真性更多地是与观光旅游相联系,而互动本真性则更多地同参与性旅游相关。好客旅游(或做客旅游)就是一种游客参与建构互动本真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8.
朱春松 《广东科技》2011,20(22):129-129,131
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接地极线路的重要保护配置,天广直流控制保护改造后,南瑞直流保护系统在原西门子直流保护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优化。本文重点对天广直流控制保护改造前后接地极线路不平衡保护的工作原理,通过举例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提高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黄昊  岳婷 《甘肃科技》2014,(1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张掖市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过程。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持城市的整体活力不断加强,如何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以保留,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以张掖市文庙巷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从遗址保存走向文化再生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通古镇的历史概况与文化特色、传统建筑的现状、保护发展规划及大通古镇保护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应从维护大通古镇原真性、文化性、差异性、持续性出发,坚持宜游、宜商、宜居的开发原则,对古镇的保护开发应以抢救濒危古建筑、保护整修传统建筑院落为基础,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重组,找准定位、打造特色,运用市场运作方式保障大通古镇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耿贝贝  黄维 《广东科技》2010,19(24):149-151
天广直流控制保护改造后,南瑞控制系统与原西门子系统同样采用双重化的冗余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但在如何进行系统切换上各有特点。本文重点对控制保护改造前后极控系统的切换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对高压直输电流系统的运行维护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商标细化是笔者臆造的一个名词,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可以理解为一个理论概念。商标细化与商标防御相对,是在原注册商标保护范围内进一步的细分和转化并重新进行注册申请的商标。这与联合商标保护的性质相近,区别主要体现在原注册商标标识不变,指定的群组项目不变)也有可能因分类表调整而发生变化),只在原类似群组上重新进行的注册申请。商标细化保护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常德丝弦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常德丝弦具有较明显的地方文化底蕴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近年来涌现出大量相关优秀作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大众的审美随之变化,常德丝弦在创新与传播方面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文章分析常德丝弦原真性“历史遗存”“说唱衍生”“重新演绎”三方面的外在表征,系统剖析常德丝弦原真性保护的当代困境,提出结合数字技术的常德丝弦的传播策略,以期探索更有效地传承常德丝弦的数字化方式,实现其重现、再生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大遗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大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大遗址"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它既可以使大遗址遗产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民族体育与传统节庆密不可分,均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文化空间保护着重强调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为全面有效保护我国民族体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推动民族体育及其节事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对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关注、研究和保护.为保证民族体育节事文化空间的持续良性发展,必须注重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与原真性表达,提升民众参与性与认同感,并培育民间社会组织与民族体育社团.  相似文献   

16.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展示给公众和后人,而旅游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大众旅游会对遗产资源商业化利用,从而使遗产资源面临退化和枯竭的危险,但是原真性、科学、合理的旅游在更大层面上有利于遗产的保护。文章分析了当前开平碉楼遗产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开平碉楼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位于贵州的少数民族典型村落羌寨为例,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深入分析村寨的自然形态特征和民居的建筑形态特征,把握其关于形态学方面的典型特征和其演化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自律性。根据羌寨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羌寨整备与保护规划设计的三个层次,并对村寨保护规划和民居建筑保护更新提出具体策略。使其在保护少数民族村寨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与提升,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依托文化意象要素,探索场所精神重建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的耦合策略,更好地传承场所文化和场所精神。方法使用野外调查、查阅文献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原真性、场所精神与游憩体系的逻辑关系实质是对文化遗产内在价值的共识与契合,文化遗产保护与游憩体系耦合式发展是传承文化的有效路径。结论注重场所精神,优化遗产游憩空间体系,对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民族旅游研究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在对民族旅游的概念进行归纳和比较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评析。国外对民族旅游的研究侧重民族旅游者、民族旅游原真性和影响性、民族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方面;国内的研究主要围绕民族旅游资源、民族旅游市场、民族旅游开发模式、民族村寨旅游等四个方面。最后结合中国民族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今后国内民族旅游的研究应当在四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保护背景下的开封古城复古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更新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得到根本的有效保护.开封市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也遭遇到传统与现代,复古、创新与原真性保护的冲击.针对这些矛盾与冲突,开封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更新观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理念;立足本土文化,致力于整体文化形象的规划与构建;真实性与创新性兼顾;发挥闲适文化优势,突出古城特色;完善保护监督机制,有序推进开封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和谐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