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小青 《广东科技》2016,(13):15-18
正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提出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自主创新示范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核心,以自主创新为驱动,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创新资源集聚优势,调动相关资源形成协同创新局面。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竞争战略制高点、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河南省科技厅紧紧围绕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围绕传统优势产业、高成长性产业和高新技术产  相似文献   

3.
赵浚宏 《华东科技》2009,(10):48-49
创新,是民族之魂、国家富强之本。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就肩负着弘扬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李煜 《安徽科技》2008,(6):30-3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是从世界发展大势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作为国家级高新区,我们应承担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加快推进以“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成功阶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东澜  袁庆 《太原科技》2009,(11):44-45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然而,长期以来,技术转移也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因其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成为我国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在近期召开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中央领导同志关于自主创新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  相似文献   

7.
姚慧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3(4):109-112,119
建设创新型国家,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我国企业已经具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条件和动力的主体,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企业应当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创新政策来构建一个完整的创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胡锦涛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温家宝自主创新民族进步的灵魂@苑西军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首次向世界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构想。党的十七大更明确地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并强调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如今,自主创新在我国国家战略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厦门市也出台了以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0.
纪圣森 《海峡科学》2006,30(6):130-13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国家长期竞争优势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我国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核心所在.本文首先分析了在知识与资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及其对中国开展自主创新的启示;并分析了传统的技术创新理论在新环境下受到破坏性创新、不连续性创新、网络创新等理论与实践的挑战,这些新的创新理论给中国自主创新带来的新思路与发展机遇;最后就开放式创新背景进行自主创新所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支持环境和政策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把科技创新作为太原市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基点,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条件环境建设等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但自主创新仍是我们的软肋。推进自主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是推进我国科技体制和管理改革的必然要求。如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推进风险投资,实现金融资本和知识资本的结合;必须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法律和政策环境;必须积极推进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七届七中全会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点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政策和部署,高度重视自主创新,确立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奋斗目标,把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浙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浙江工业企业正处于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  相似文献   

16.
刘锋  曹哲 《科技资讯》2010,(5):234-234,236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赋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历史使命,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本文介绍了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建设高水平自主创新基地的基础和条件,针对基地自主创新的发展瓶颈,提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对策,最后展望了基地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我们要引进和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成果,但更重要的是要立足自主创新,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才能享有受人尊重的国际地位和尊严。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在关键领域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科…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企业作为微观经济主体,是自主创新的落实者,同时也是国家税收的主要贡献者。世界各国普遍通过制定税收政策来促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我国也不例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都明确提到运用税收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 用  相似文献   

19.
杨志发 《安徽科技》2012,(11):23-25
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事业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也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已成为全社会共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2011年,在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和安徽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和领导下,安徽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成功申报科技部重大专项"基于安徽地方特色的创新方法宣传、示  相似文献   

20.
《甘肃科技》2006,22(1):I0001-I0001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