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卿  李征 《科技信息》2008,(5):195-195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大学是社会的重要细胞,大学生是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努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搞好平安校园建设,搞好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就会保持高校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促进高校的稳定,进而对社会主义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国高校正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之际,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识到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不断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这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发展.也关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青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接班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增强青年大学生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组织和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3.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深刻把握和理解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韩艳红 《科技信息》2009,(23):I0335-I033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5.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只有深刻把握和理解十七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崇高使命,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6.
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赖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推进村民自治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营造良好的民主政治环境,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标志看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新的发展观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对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创新型银川建设,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它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  相似文献   

10.
<正>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央权威是深化我国综合改革,协调组织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各种力量整合,加速现代化的关键。维护中央的权威.要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动;正确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反腐倡廉,加强作风建设,增强党的威信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是我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通过对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扬弃以及创新、发展现代的人本理论,党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深刻认识推进电子政务的重大意义 作为信息化技术在经济指导、宏观决策、社会监管、公共服务、舆论宣传等政府行为领域的应用,推行电子政务,是“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各级机关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浙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推进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坚持以教育为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完成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光荣任务.而完成好学校教育的任务,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呼和浩特科技》2005,(1):31-34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经验,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根本指导方针,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我们必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切实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迅速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在应对挑战中抓住机遇,在破解难题中建立优势。把发展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和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对于我们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并用来指导实践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另外,科学发展观凝聚了新中国50多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体现了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我们党发展思想的与时俱进,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确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我们应当在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明的根本点的基础上,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的重要性,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榆林科技》2006,(4):1-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深入学习辩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是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逐渐深化的过程,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不断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党对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