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Co-Sn替代钡铁氧体系列样品进行了室温下的 ̄(57)Fe穆斯堡尔谱测试,给出了各子谱的相对强度、各晶位的超精细磁场与替代浓度的关系.MS结果表明,Co-Sn对Fe原子的取代是在12k晶位上进行的.采用晶场作用下的单粒子模型,由MS结果出发,对宏观磁性浓度的变化作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与宏观磁性测量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用穆斯堡尔谱技术对AF1410钢在不同回火温度下超精细磁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合金元素的分布与超精细磁场的关系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Co-Ni二次硬化马氏体钢AF1410的超精细磁场中出现一些高场成分,平均超精细场在480 ̄510℃出现一峰值,此温度是屈服强度二次硬化峰的峰位。奥氏体量在430℃附近有一极小值,此回火温度下冲击韧性最差。  相似文献   

3.
对自组装生长的Ge量子点超晶格样品进行了光荧光谱(PL谱)和拉曼散射谱(Raman谱)实验测量研究.对Si的TO发光峰和Ge的发光峰特征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对变温PL谱的拟合及分析提出了对Ge量子点尺寸和其电子有效质量一种新的测评方法;首次在非共振Raman模式下观测到低频声子模,研究了样品的结构组份、应变及声子限制效应问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以穆斯堡尔效应为理论依据,对镍锌铁氧体和钢铁酸铅介电体的混合烧结体──一种多功能的磁性材料的穆斯堡尔谱线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材料中存在着微晶粒之间的超精细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利用熔甩法制备的Co10Fe5Cu85样品在室温至800℃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时退火.采用室温穆斯堡尔谱测量,研究了制备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样品的结构和相分布变化.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超顺磁相先增加而后又减少,并在450℃达到峰值,说明巨磁阻效应与超细微颗粒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对利用熔甩法制备的Co10Fe5Cu85样品在室温至800℃范围进行了一系列的等时退火,采用室温穆斯堡尔谱测量,研究了制备态和不同温度退火样品的结构和相分布变化,研究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的超顺磁相先增加而后又减少,并在450℃达到峰值,说明巨磁阻效应与超细微颗粒的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采用改进的溶胶乳化法制备了纳米SnO2粉末.由X射线衍射实验测定了纳米SnO2粉体的晶化动力学.并采用穆斯堡尔谱技术研究了它的超精细场参数与颗粒精细结构.随着处理温度升高,无论晶化长大或超精细场参数均分二个阶段发生变化.当热处理温度低于500℃时,SnO2粉末的平均晶粒尺寸小于15nm.纳米SnO2颗粒由近似非晶态的表面相与晶态的体相构成.表面相分数可高达80%,其四极分裂参数比体相小.  相似文献   

8.
化学共沉淀法包钴铁微粒磁相变现象的实验观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本世纪60年代起人们就开展了对超细微粒的研究[1~3],目前,超细微粒材料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新型材料,其颗粒线度也逐渐向纳米级转移.由于颗粒表面的原子所占颗粒总原子数的百分比随颗粒直径的减小而升高,所以表面原子的性质就将影响整个材料的性能,超细微粒的...  相似文献   

9.
从实验室坐标系Compton散射截面出发,对其中的谱函数进行了重新计算,除了谱函数的共振项系数有修正外,还得到一个直接依赖于磁场的非共振项(磁场项),利用改进了谱函数,就强磁场脉冲星表面的高能电子束对热光子的Compton硬化作用的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1)每一个共振散射都存在一个上限能量,其大小与磁场有关;(2)当磁场较弱时,由于磁场项的存在,每一个共振散射都存在一个范围相当宽的高能尾巴。  相似文献   

10.
活性硫化镍是一种用于镍电解阳极液除铜的超细微粒物质。对华南理工大学合成的活性硫化镍进行了一系列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种丝状,多孔,含水的非晶态集合体,镍硫化学组成为NiS0.806,比表面为98.5m2/g,在常温下表现溶度积数量级为10-9~10-8,微粒略带负电荷,|ξ<30mV.  相似文献   

11.
赵湘仪 《江西科学》1993,11(1):59-64
粒径小于0.1μm的超微粒子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过渡区域,其性质既不同于原子和分子,又有异于我们宏观世界中的通常物质.它具有幻数结构和体表效应,在热、电、磁及化学催化等方面都具有奇特的性质,在新材料的研制中已崭露头角,许多潜在应用还有待开发.  相似文献   

12.
超细NiB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XAFS、XRD和DTA技术研究了化学还原法制备的超细NiB非晶态合金的结构及退火晶化行为.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的退火晶化分两步进行在598K形成晶态的Ni3B和纳米晶的Ni;652K退火导致Ni3B分解以及纳米晶Ni聚集.在623K退火处理后的NiB样品的苯加氢活性最高.活性组分的苯加氢催化性能高低顺序为纳米晶Ni>超细Ni-B非晶态合金>晶态Ni.超细Ni-B非晶态合金的活性中心主要为纳米晶的Ni和Ni富集的NiB非晶态.超细NiB非晶态合金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失活的原因主要是纳米晶Ni的聚集和积碳而所导致活性表面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两种不同Ti含量的铁素体基Ti--Mo微合金钢中析出相的尺寸、分布特征、析出规律和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钢中绝大多数析出相为超细碳化物,尺寸小于10 nm,析出相尺寸呈正态分布.随着Ti质量分数由0.072%增到0.092%,析出粒子平均尺寸增大,分布峰值向粒子尺寸增大的方向移动.Ti--Mo微合金钢具有栅格状的相间析出方式,栅格间距受冷速的影响较大,晶内和靠近晶界处的栅格间距不同.能谱分析发现,不同尺寸的粒子Mo含量不同,较大颗粒(50 nm左右)析出相中不含Mo,小颗粒(20 nm)中碳化物是Ti和Mo的复合析出相,且随着粒子尺寸的减小,成分中Mo所占比重增大.  相似文献   

14.
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Mg-Ni储氢合金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g粉、Ni粉混合,经球磨、烧结等不同工艺制备电弧阳极材料,通过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Mg-Ni储氢合金超细粉。用XRD、TEM、ICP分析手段研究了粉体的相组成、形貌、成分等。物相分析显示,Mg粉、Ni粉混合烧结后基本都转化为Mg2Ni相;经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后,Mg相增加,同时生成了MgNi2相,证明在电弧作用时母相Mg2Ni发生了分解生成Mg和Ni相,Mg与Ni再反应生成Mg2Ni和MgNi2。成分分析显示,烧结形成Mg2Ni后再经电弧作用更利于Ni的析出。TEM结果显示:Mg颗粒形貌近似六方形,颗粒大小为100~600nm;Mg2Ni颗粒附着在Mg大颗粒的表面,大小在10~50nm之间。纳米Mg2Ni颗粒附着在超细Mg粉上的这种结构将有助于改善Mg的吸放氢性能。  相似文献   

15.
The dispers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 in the air can be achieved by mechanical method or surface modification. In this work,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was first employed for anti-aggregation of ultrafine particles. When the relative humidity of the air is within the region of 70%-75%, effective storage time of ultrafine particles can reach 72 h after treatment by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technique imparted ultrafine particles much more pronounced anti-aggregation property. In the dry air, the critical diameter of ultrafine particles anti-aggregated by the electrostatic technique is the function of particle property and charging field intensity. The critical diameter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charging field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6.
应用穆斯堡尔谱学技术测量了一系列 Ni_(1-x)Fe_x 电沉积层的磁织构和~(57)Fe 原子核处的超精细场。结果表明,电沉积层中Fe 含量在 10~18at.%,磁择优方向垂直于镀片表面,随着Fe含量的增加磁择优方向逐渐转向平行于镀片表面的方向。总结出磁超精细场与合金电沉积层中原子平均磁矩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热喷涂用Ni60-B4C复合粉制备及涂层耐磨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能球磨及化学镀镍技术来改善B4C颗粒的粒度、分布及其表面状态,制备了热喷涂用Ni60/(Ni/B4C)团聚粉和Ni60-B4C(包覆Ni)复合粉,采用亚音速热喷涂技术制备了其耐磨涂层,在自制的销盘式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涂层的磨粒磨损实验,结果表明:Ni60-B4C(包覆Ni)涂层与Ni60/(Ni/B4C)涂层相比更耐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磁场控制导电镍颗粒在丙烯酸酯乳液中的排列,制备了镍粉/聚丙烯酸酯复合涂层.采用扫描电镜对施加磁场前后涂层的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磁致取向对复合涂层电导率和屏蔽效能的影响,并结合动力学模型探讨了影响磁致取向时间的因素.结果表明,磁致取向可以在涂层中形成"纤维束"状的微观组织,提高其电导率,使复合涂层导电渗阀值从5.6%降至3.0%(体积分数).经磁致取向后涂层的屏蔽效能曲线变化均匀,电磁屏蔽效能得到优化;磁致取向时间可以通过改变磁场强度和体系黏度来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9.
用NaBH4还原Fe2+和Ni2+制备了Ni-Fe-B合金粉末,利用TEM、XPS、XRD、BET-N2和AAS等表征手段,测定了合金中Ni、Fe和B等的含量,形状和大小,物相结构及其BET比表面积,表面组成及表面电子能态.TEM表明,Ni-Fe-B的平均粒径在30 nm左右,Ni含量为5 wt%时,其BET为22.8 m2g-1.XPS结果表明,表面Ni浓度较高.XRD谱图显示,仅在衍射角2θ为44.5°处有一宽峰,呈典型的非晶态合金衍射,因此可作为优良的加氢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分别利用分形理论和电子自旋波角分布场理论研究了磁性超微粒的超顺磁化特性,并且导出了两个理论公式.理论计算模拟得到的超微粒磁化曲线与Shunji bandon等人实验测得的磁化曲线相符合,有效地解释了超微粒与块状材料之间磁化特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