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城融合是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产业升级的主要动力之一.基于学者们对于产城融合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长株潭城市群产城融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6年城市群的26个产业园区进行产城融合的综合考量.研究表明:城市群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整体水平不高,将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水平分成3类,处于第1类的产业园区只有3个,表现出产城融合发展不均衡.同时,根据产城融合方面的问题,从产业园区的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的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产业及城市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但目前对于产城融合的研究对产城融合定量评价关注还不够,该文指在初探"产城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产城融合"融合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的产城融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采用层次分析法测算广西2005、2010、2015三年的产城融合度,结果发现,广西这三年的产城融合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两高一低",发展路径上的存在惯性依赖等演变特征。其中演变的机制是,产业结构升级、城市时空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分别是产城融合的重要推力、拉力及润滑剂。为提升广西产城融合水平,建议以"两高一带"战略优化产城融合的布局、以产业结构系统升级增强产城融合的韧性、以城市空间的存量增量互动提升产城融合的耦合、以基础设施的完善壮大产城融合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正蚌埠高新区在科技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蚌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方针,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改革开放合作、产城融合发展"四大战略,着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打造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的千亿级高新园区。  相似文献   

5.
高新区扫描     
《广东科技》2013,(19):37-38
佛山高新区:2015年工业产值将突破万亿大关佛山高新区作为佛山市产业最集中、发展空间最大的园区,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正力争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环境,成为佛山城市升级、产业升级和产城人融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产城融合概念定位与拓展方向,建立以人为本的产城融合发展框架,选择融合效应的评价指标,并以扬中市为例,对比分析各项指标的效果,探讨产城融合中土地利用方式选择.结果显示:扬中市及其各乡镇经济增长、不同产业价值增长、从业人员数量增长均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相匹配,指标测算结果表明,一产衍生三产的潜能,较二产吸纳从业人员能力更强.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1产城融合中的"产"应涵盖一产、"城"应包含乡镇,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产城融合的最终体现.2经济价值、从业人员数量、产业增加值的稳定性均可作为衡量产城融合效应的指标.3优先发展农业基础好的区域,强化一产带动三产,是农区产城融合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7.
特色镇、示范镇建设是乡村振兴最重要平台,也是乡村振兴夯实的基础。而特色镇、示范镇的发展应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加大资源要素扶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进一步推进特色镇、示范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开发区发展环境面临重大转变。合肥市开发区以新兴产业引领产业升级,以创新创业平台支撑载体升级,以产城融合促进功能升级,以新政策打造保障升级。在未来发展中,困境与机遇并存,建议实施走出去战略,升级为具有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的开发区;创新升级模式,实施特色发展,升级为占领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特色园区;突出生产、创新功能,优化配套功能,升级为功能完备的创新空间;创新产业组织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升级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  相似文献   

9.
开发区在快速促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往往出现过度关注产业功能,忽视城市功能建设,出现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这阻碍了开发区的转型升级,因此"产城融合"的发展对开发区意义重大.而之前的研究多关注"产城融合"的内涵和实现路径,缺乏对其的测度.因此,该文旨在建立适用于开发区的"产城融合"度评价体系.基于开发区"产城融合"的互动机制与影响因素,从产业功能和城市功能两个子系统分析,并用熵值法为各类评价指标赋权重,来评价特定地方产业功能系统和服务功能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熵值法能够较好地刻画昆山开发区"产城融合"情况,与昆山的实际情况相契合,即早期依托老县城发展,"产城融合"情况较好,但随着外来人口大规模涌入,昆山"产城融合"状况保持了平稳发展甚至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石宇 《太原科技》2014,(12):30-31,36
本文通过调研太原市3个产业园区的人才环境建设情况,从人才环境的视角分析该市园区经济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打造"产城融合"式现代园区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1+X"证书制度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1+X"制度促进"产教融合"的内涵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升级,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并构成了新的评价机制.它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有效载体,解决了...  相似文献   

12.
产城融合不仅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融合发展,更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文章结合合肥市产城融合的发展现状,在分析制约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加强产城充分融合。  相似文献   

13.
曾敬 《安徽科技》2021,(9):35-37
采用情报跟踪方法,通过公开资料整理,获取实时定性定量信息,对我国排名领先的国家高新区进行了调研和对比分析,研判我国高新区发展态势.主要结论为:当前领先高新区呈现出区域统筹强化、人才争夺激烈、产城融合步伐加快、融入全球创新链意愿增强等趋势.对高新区争先进位发展提出建议如下:高新区应重视规划引领,促进"一区多园"统筹发展;促进包容性创业,加快产城融合;推进多要素、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4.
<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趋势、把握时机作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要求。国家高新区的"产城融合"建设是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表现之一。从"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始,全国各地政府先后提出"产城融合"这一概念并探索实施。历经30多年的发展,开发区逐步由单一形态向综合形态转变升级,产城关系进入更为深层和多元的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出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产城融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城市的一种新趋势。产城融合突出的是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依托发展,由产业的集聚效应带动人口的集聚效应,从而形成产城人的融合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在城市(镇)发展形成的"空城"、"鬼城"、"睡城"的产城分离现象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的城市病问题,通过比较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的产城融合发展状况,从中吸取相关城市发展经验来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产城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是马鞍山市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对马鞍山市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调查与思考,针对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划不完善、优势不明显、运行不乐观、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明晰定位、抢抓机遇产业招商、突破体制创新机制、集约资源循环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谢帆 《科技资讯》2015,13(2):251
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子是黄山市当前最主要的任务,依照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模式,加速新老城区的一体化进程,打造出强带动、高品味的区域中心城市,做到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突出特色打造,彰显城镇个性与风格;突出均等化服务,统筹做好进城农民与本地农民的基本公共服务;突出发挥"两个作用",既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使政府在编制发展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加强社会治理及创造环境制度等方面的职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促进城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作为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建设深刻影响着河南省区域人口的集聚及城镇化进程.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是促进产业集聚区有序发展的前提,通过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前期规划进行深入研究,找出目前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提出"五规合一"和"产城融合"的规划理念,以此为基础,在产业引导、空间统筹引导和政策措施引导3个层面破解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产业集聚区空间规划提供方法与策略的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的深度融合,保证产业集聚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佛山狮山镇和东莞松山湖为例,利用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两个城市2016年社会经济数据,从空间结构融合、城镇化发展质量与管理体制整合等方面,分析园镇融合的特点和模式,并探讨园镇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园镇融合是产城融合在村镇尺度上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包括体制整合、空间与功能融合以及城镇化发展。2)狮山采取园镇合一逐步更新发展模式,空间上核心带动组团发展;松山湖则采取新区统筹规划的发展模式,形成功能分区组团发展空间结构。3)园镇系统受到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融合发展,其中外部动力包括全球化、土地财政和国家区域政策调整。作为统筹力、发展力和支撑力,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构成推动园镇融合的系统内部动力。4)作为主要的外部动力承担者与内部动力实施者,地方政府主导园镇发展。狮山在镇域尺度重构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推动逐步融合;松山湖基于统筹规划、利用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地方化以及高质量的城镇化来促进园镇融合发展。狮山和松山湖的园镇融合改变了珠江三角洲村镇原有城乡混合、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动“产–城–人”相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标签产城融合创新升级"十四五"时期是宝山建设科创中心主阵地的关键5年,宝山区将围绕这一战略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促进区域转型发展。区位独特、毗邻高校,交通畅达,央企集聚、产业腹地……这些是宝山留给世人的印象,亦是宝山科技创新发展道路上的基石。当前,产城融合下的高速发展已成为宝山的主要课题,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现实需要,也是必然选择,因此科技创新成了推动宝山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