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大都市,是王安忆成长的地方,是她小说创作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背景,她的许多小说都明显地是以上海为背景创作的。本文以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上海叙述为立足点,对其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剖析了上海作为经验世界进入王安忆作品所呈现出的三个阶段:幻象化的上海、舞台化的上海、文本化的上海。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 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 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在小说创作中秉持"开拓精神空间,建筑精神宫殿"的理念,《启蒙时代》就是作者这种理念的践行文本。然而,文本创作中作者的理念追求成了其艺术表达的绊脚石,使得小说不像小说,更像是一篇思想随笔。客观地说,我们不能不说王安忆有思想、有精神追求,但也正因为她颇为自得的文革感思,导致她总是急于表达些什么,让一个很简单的情节故事担负起如此沉重的思想反思,有着难以承受之重。由此也导致其失去了以往冷静细腻的叙事风格和点石化金的艺术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变化无序,90年代评论界关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研究,基本把握了其思想内容、心灵追求、叙事方式及发展线索,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试图按照王安忆创作的具体情形.对90年代以来的研究文章进行分阶段述评,期待对90年代王安忆小说研究作一个小结。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身世阅历、艺术个性促使张爱玲王安忆在上海小说中采用了不同的叙事策略。张爱玲的小说追求一种激光般的深度的艺术穿透力,她的意象化叙事与反讽叙事侧重于将读者的感受导入人的内心世界。王安忆则喜欢在广阔的时空里展开动人的画面,她的叙事由直观写实向元叙述的转变,表明了她追求的是广度的艺术辐射面。王安忆比张爱玲更具宽阔的文化视野与不懈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她的作品常被误读为古典式叙事。分析其小说的空间形式,可以显示出其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她的小说是通过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对话性、反高潮等手法凝固时间,并设置地域空间和情境空间来获取空间形式的。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她的作品常被误读为古典式叙事.分析其小说的空间形式,可以显示出其艺术表现的现代性.她的小说是通过日常生活叙事,细节描写、对话性、反高潮等手法凝固时间,并设置地域空间和情境空间来获取空间形式的.  相似文献   

8.
在时代的变迁中,王安忆以真诚的写作态度不停地寻找、拓展,随着世态的变更,她的小说也呈现出丰富多变的状态。在初期的青春自叙中,她倾诉的是个人的内心世界,带有明显的诗化特点,既清新优雅,又有几分寂寞的感伤。随着创作中对日常琐碎生活的关注,王安忆的小说在叙述中日渐平实,以准确的细节和近距离描写,使作品紧密细致、真切感人。在这过程中,王安忆对小说叙述技巧的探寻也有了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铁凝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而独特的视角意识.对叙事视角的选择和把握,不仅表现了铁凝小说创作的叙事技巧,同时也成为她作品中的人性探索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成人/儿童两种叙事视角的对立与共存,成为她人性批判的有效策略;女性/男性/第三性视角的多元互补,则为其小说表现丰富复杂的人性提供了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10.
王安忆是当代文坛中一直引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创作在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之间的强大张力时,又将心理学理论融入其中,对人物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刻画与剖析。本文将挖掘王安忆作品中的心理学元素,分析作家利用心理学理论体现其作品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1.
丁纯 《世界博览》2008,(10):6-6
1970年,王安忆下放到我的老家蚌埠农村捅队,那年她16岁。三年后,我才出生。王安忆插队的村子就是小说《小鲍庄》的原型。后来我读了王安忆的《隐居的时代》、《漂泊的语言》、《姊妹们》等作品,发现文章中的人和事,仿佛就是我们村里的真人真事。  相似文献   

12.
黄晶 《科技信息》2013,(6):229-229,23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安忆因为抒写上海而声名大噪。可王安忆却不是一个只写上海的小说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她小说中一直有一个和上海同样重要的"乡村世界"。乡村既是她小说最初的发源地,也是她理论反思和创作意识剖析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最年幼知青的一员,王安忆与知青文学有着注定的不解之缘。王安忆本人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直接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在其早期创作中占相当的比例;近期创作中,作者又将笔触投注在知青时代的乡村生活上,以对乡村生活不同的观照角度写了一系列短篇,促进了知青文学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此外,在她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或者以插队的农村为背景,或者小说人物曾经是知青,也都脱不掉与知青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从创作伊始,王安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其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语言是每一位作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作为表现内容和组织结构的载体———语言,对任何一位作家都具有挑战性。而王安忆娴熟的驾驭,让人时时刻刻都感受到“王安忆语调”的存在。其语言或清丽或奇崛或朴实,让人感受到汉语的精妙与魅力!就其创作而言,她虽无意于站在浪尖风口却时时处于浪尖风口,而她的每一次转变,都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而且还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5.
从创作伊始,王安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其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语言是每一位作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作为表现内容和组织结构的载体——语言,对任何一位作家都具有挑战性。而王安忆娴熟的驾驭,让人时时刘刘都感受到“王安忆语调”的存在。其语言或清丽或奇崛或朴实,让人感受到汉语的精妙与魅力!就其创作而言,她虽无意于站在浪尖风口却时时处于浪尖风口,而她的每一次转变,都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而且还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唐传奇是我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它在作品结构方面为后世提供了多种创作模式,从多个角度拓展了小说创作的空间。在发轫期,唐传奇的题材、主题结构、叙事重点和叙事角度等都有所创新,为后来的传奇创作及叙事文学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为唐传奇的兴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创作风格最嬗变的作家之一,王安忆从创作伊始就对现实主义保持着极大的热情,沿袭着按照生活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原则,她努力探寻着现实的自然原貌。在回望自己独特人生经历,书写个体生命特有体悟的过程中,她始终将"真实性"作为其小说创作的主要原则,不同于我国古代写实传统中强调的"实录",也不同于"五四"以来政治性观念映射下对生活的客观反映,王安忆崇尚的客观真实更具有西方现实主义所倡导的认识论上的意味。  相似文献   

19.
作家王安忆从1976年踏入文坛,至今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几年中,她的作品题材与叙述策略几经变化,作品风格也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然而对现实的关注,对女性的书写,却从未改变。她的作品承载着作家对世俗生活的悉心关怀、对人类命运的哲学性思考和对小说构筑心灵世界这个目标的不懈追求。以王安忆小说对女性的关注这个视角,来揭示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文学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小说独特的历史叙事方式既是对现实的一种隐喻,同时又表现了作家自己对现实的理解,表达了她对个体生存价值的追求和她对人性的期盼。严歌苓的历史题材小说,向内寻求叙事规律,向外诉诸历史示范。其创作目的是要定位于人性本体的思考,回归对现实世界的体认,营建精神家园。借用“元小说”中“戏拟”概念,可以揭示严歌苓历史题材作品中历史背后的异常特性和隐藏于细节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