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悟思维形式是在"感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跃迁。领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感悟思维"形式进行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凝炼整合的方式,即"悟象"的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信息接受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状态。它与"感悟思维形式"一样也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历史发展的雏形状态。  相似文献   

2.
"顿悟"和"渐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顿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突然式"进行的"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物象"、"物象群"或"表象群"、"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体验"或"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历经"顿悟"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相似文献   

3.
"他悟"和"自悟"思维形式,是"悟性思维形式"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表现形态。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他悟"思维形式,是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内容"更有效"的把握情形;它通过"物象"或"物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及其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他悟"思维形式主要体现信息接受主体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意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中的领会、理解状态。  相似文献   

4.
刘薇 《科技信息》2010,(29):141-141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思维教学上,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设计思雏潮流,另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保留,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思维养份传导给学生。“观物取象”是汉字造字思维的代表典范,因此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可以立足传统“象”思维。对“象外之象”的延展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从汉字造字“象”思维中所要汲取民族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形式。设计造型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这种造字“象”思维所体现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字方式、构型原则和意象性思维表现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象外之象”的“象”思维设计能力。把一个普通的物象的最简单的外形和设计者最内心的情感、思维相结合。创造出无限的设计造型形态。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6.
现代思维系统是由原始思维系统发展演化而来的,原始先民大都用表象、用最简单的、来自经验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去进行思维。是一种“标示”某种信息的“替身”,具有象征性。象征性的原始思维贯穿人类的全部艺术史,我们将其演变分成原始象征、古典象征和现代象征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论言语生成中的思想创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创造中的言语生成不是语言对思想的“模铸” ,而是语言与个体经验表象双向互动辩证统一的结果。其中 ,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只是意义区分与联系的理性坐标 ,而主导语义生成的是携带客体信息和认识经验的个体经验表象———由表象驱动语词联想 ,并通过语词辨析理性语词概念系统与感性经验表象的矛盾统一 ,生成特定语境中新的语词概念和语义 ,由此完成言语生成中的思想创造。思想创造中的言语生成是主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及内心象、意、言的重新统一。  相似文献   

8.
“意象”本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符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念,贯穿了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对自然物象的感悟、画家的情感与物象的相互交融、画家运用艺术语言把这种情感通过物象表达出来.从古至今,“意象造型”都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特点.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中,“意象造型”主要体现在以线造型和以色造型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五种再现象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即:原始物象、三种共(?)象(逆象、镜象、逆镜象)和异级象,并简单讨论了影响异级象的象差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与思维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内容包括情感化的表象体验,认知性的概象推理和综合性的意象思维.表象体验属于枕顶颞叶之感性建构,概象推理属于联络皮层之知性建构,意象思维属于前额叶新皮层之理性建构.本项目组对中外1000位杰出人才的调查分析显示,他们大多在青少年时代自觉建构了深广的审美表象世界,丰富前沿的科学概象王国和全息超越的意象新大陆,从而孕育了卓越的创造性智慧.这提示我们,应当在青少年早期大力强化其表象体验和感性塑造,在中期锐化其概象耦合与知性建构,在后期强化意象思维与理性修养,以有效孵化他们的情知意能态与创造性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本期“文学人类学研究"主题是“文化文本多级编码论”,倡导用一种打通的视野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化文本的多元编码。叶舒宪《中国文化的编码与解码自觉——序〈中国灯谜年鉴〉》将谜语(灯谜)视为图像之谜和文字之谜以后出现的三级编码,谜语创作和解谜此种符号编码和解码的自觉意识,对于重新解释文字记述小传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柳倩月《古代中国的文化编码自觉——以〈周易〉为例》指出《周易》“卦爻象”作为文化编码和解码的关键,主要遵循“立象尽意”的思维原理,它确立并强化了中国文化的“象”思维特征。赵周宽《N级编码理论与挖不透的表象之墙》指出突破表象主义深度模式对文化表述语法的尝试是N级编码理论创新性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2.
《潍坊学院学报》2017,(5):87-91
不具有性别区分的自然物象在古代典籍中往往有雌雄的区分。"雌雄"本是指称鸟类,后来扩展指所有的动物,最后演进到非生命的自然物象的区分。探究雌雄区别的原因,有形状大小、色彩明暗、单双奇偶、声音差异、高下差别等。雌风雄风、雌金雄金等词汇在众多汉语词汇中独具一格。自然物象神化过程中也有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这些雌雄的区别是中国传统的取象思维和类比推导思维的集中反映。在"雌雄""牝牡"等词的命名与自然物象的取象关系上,"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取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立象以尽意”的方式与文学的创作方式是相通的,它体现出了文学的创造特征和审美心理特点.文学创造活动是“心学”过程与形式化过程的和谐对应;“立象以尽意”的创作思想突出了写作的形式化特征,揭示了文学创造必须坚持以客体的感性对象去体验天地人生抑或自我生命活动的思维特性.  相似文献   

15.
取象思维方式是源于《易经》的一种思维模式,在文学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金代女真族的诗词受这种思维方式影响较大,他们在诗词中有的借物象吟咏雄壮豪迈的建功立业之情,有的借物象歌颂太平盛世,有的用以怀古伤今、感时伤事,有的用以抒写闲适之情。  相似文献   

16.
“象”是《周易》的思想内核。《周易》中“观物取象”的审美观照方式以及“立象以尽意”的说理方式,使得“事象之宜”“万物杂象”等一切事物都被纳入“象”之范畴。“象”作为《周易》的基本阐释单位,从文学意义上进行考察,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即“卦有事象,有物象,有图象”。卦爻辞中借“物象”以明人世之事,借“事象”以明抽象之义,借“图象”以明天地之道,形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的整体性象征结构。在描述各“象”的过程中,不仅融合了对自然的观察、对社会的品评、对规律的把握,还有意识地追求语言、韵律、修辞等语象方面的文学性。历代学者对于周易之“象”的“仰观俯察”,凝聚了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智慧,更为今人留下了内容丰厚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7.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18.
张健  乔敏 《科技咨询导报》2009,(20):221-222
本文论述了在优秀的设计离不开创新思维,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要注重思维目标、思维结构、思维进程.思堆方向以及思维的效果。认识和表达,并分析说明了几种创意方法。提出创新思维是设计者通过对众多事物的视觉,触觉或其表象或印象的意知并升华或认识以后,再进行创造性艺术加工的能力。即创意,是科学技术和艺术结合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头脑中出现该事物的形象,从而使人产生在心理面“看”或“听”的体验。由于表象天生地个体私密性而难以研究,目前对于视觉表象本质的解释主要有两类理论:图片理论和虚无假设。双方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上都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如表征形式、表象与知觉的关系、内隐知识、实验者效应等。目前研究中还存在证真偏向严重,忽略表象个体差异和将表象简单化、单一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李正  姜超 《科技信息》2011,(7):I0113-I0113
摄影图形是现代平面设计中采用最多的图形表现方式。摄影图形创意就是即指摄影师对客观物象的用途经过综合思维后完美的表现物象所产生新的创造力。创造力(Greativity)源于拉丁文(Creatus),是生长的意思,也是古罗马五谷女神(Cererts)的名字。摄影图形视觉创意思维形式共有两种:一种是综合式,另一种是创造式。综合式创意,就是把一些好的已经获得的创意,加以组织、配合、提炼,并加人一些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