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顿悟"和"渐悟"思维形式是一对不同的思维形式,但它们又都是在"领悟思维形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领悟"等思维过程中的表现状态。"顿悟"思维形式,是人类原始先民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的内容"突然式"进行的"有效"把握进程。它通过"物象"、"物象群"或"表象群"、"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和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而信息接受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累积的"体验"或"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心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历经"顿悟"途径或形式,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的领会过程或状态。  相似文献   

2.
"他悟"和"自悟"思维形式,是"悟性思维形式"过程中两个不可分割的不同表现形态。人类原始先民们在生存劳动和氏族群体生活中,"他悟"思维形式,是对"本悟""体悟""感悟""领悟"等思维形式内容"更有效"的把握情形;它通过"物象"或"物象群"或者"意象"或"意象群"等形式及其记忆,即"悟象"的多种"意象"形式,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信息互换)。"他悟"思维形式主要体现信息接受主体的一方,依据自己在劳动活动和群体生活中积累的"经验",通过情感、联想、想象等意识活动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某种沟通或交流中的领会、理解状态。  相似文献   

3.
感悟思维形式是在“本悟思维形式”和“体悟思维形式”基础上的升华。感悟思维形式就是原始先民在劳动生活中,利用“物活感”“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原始法术”“巫术”“神话”“传说”“禁忌”等创造或传承下来的多种形式和记忆,对多种表象(“物象”或“物象群”或“表象群”)的初级熔炼综合和初级熔冶整合的方式即“悟象”形式进行的联想或想象或幻想,从而创造“内心视象”或象境,达到思维与外界的“异质同构”状态。它是朦胧地表达出人类祖先思维产生、发展线索的雏型。  相似文献   

4.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点与思维教育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内容包括情感化的表象体验,认知性的概象推理和综合性的意象思维.表象体验属于枕顶颞叶之感性建构,概象推理属于联络皮层之知性建构,意象思维属于前额叶新皮层之理性建构.本项目组对中外1000位杰出人才的调查分析显示,他们大多在青少年时代自觉建构了深广的审美表象世界,丰富前沿的科学概象王国和全息超越的意象新大陆,从而孕育了卓越的创造性智慧.这提示我们,应当在青少年早期大力强化其表象体验和感性塑造,在中期锐化其概象耦合与知性建构,在后期强化意象思维与理性修养,以有效孵化他们的情知意能态与创造性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汉代之后逐渐形成的一个审美范畴,王充较早提出这一概念。王弼探讨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将其看做是意和象的统一。“立象”是意象创造中的核心问题,自然涉及艺术思维。“立象”的过程是比兴思维的过程,无论是选择物象还是心理创造都离不开比兴思维。在比兴思维的调和下,意象才能真正地发挥审美作用。“兴象”从基元上讲就是一种审美意象,但它不是普通的意象,而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且具有刚健壮大情思的审美意象。这种审美意象就是象外之象。  相似文献   

7.
第一,人类的语言认知心理呈现为感性层面的语言表象加工,知性层面的语言概象加工和理性层面的语言意象加工等三大形式结构;第二,语言表象的表征内容是音素 - 音节 - 音位,语言概象的表征内容是字词法则 - 句法 - 语法(规则),语言意象的表征内容是符号世界的映射规律 - 客体世界的运动规律 - 主体世界的价值规律;第三,语言表象生成于历时空的经验 - 情感体验场,语言概象生成于共时空的想象 - 推理认知场,语言意象生成于超时空的理念 - 意识境义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诗至今已近乎100年。其所赋予的中国现代诗的含义基本是共同的:形式是自由的;内涵是开放的;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意象,从何而来,这是诗歌的灵魂,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加以深入探讨的大是大非问题。对"象"的"想",就是一个诗歌创作或释读的过程,就是象思维的观象、取象、立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现代小说意象的研究是小说文本叙事分析的重要途径。意象处在点染人物、贯通情节以及蕴含世俗哲学的功能层面。意象经过作者的选择和组合,达到象与意互相蕴涵和融合的状态,然而由于组成意象的物象来源不同,它们所包含的意蕴、味道和幻想形式也千差万别。《杂色》的叙事意象是值得研究的。借助于比较、联想的主动参预,会体悟到小说文本许多未被阐释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意象造型的"意象"是画家主观的审美意念与客观的事物形象的统一体,是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的复合物.意象造型",就是画家不满足于停留在对客观物象的自然描绘上,而把所表现的自然物象的形经过画家主观审美加工提炼而变为意识中的形,即以意造型.  相似文献   

11.
庄子的玄珠喻与柏拉图的太阳喻都是在人类早期的文明源头以譬喻的形式对形而上学的本源所作的探究。通过对言辞辩论、机智、感官等认识方式的考察,他们认为这些不能够达到最高的道。由于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他们对于理性、物象、譬喻等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出于对感性事物的排斥和对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辩证方法的推崇,从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走上理念思维或者说相思维的理性思维道路,而中国哲学则因为"尚象"的传统,逐渐走向以象思维为中心的诗性思维道路。  相似文献   

12.
刘薇 《科技信息》2010,(29):141-141
设计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设计造型基础课程在思维教学上,一方面要紧跟时代设计思雏潮流,另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思维方式的继承和保留,从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思维养份传导给学生。“观物取象”是汉字造字思维的代表典范,因此设计造型基础教学可以立足传统“象”思维。对“象外之象”的延展是现代设计造型基础教学从汉字造字“象”思维中所要汲取民族性思维方式的一种形式。设计造型基础教学过程中可以借用这种造字“象”思维所体现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字方式、构型原则和意象性思维表现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造型基础设计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象外之象”的“象”思维设计能力。把一个普通的物象的最简单的外形和设计者最内心的情感、思维相结合。创造出无限的设计造型形态。  相似文献   

13.
浙东渔歌是浙江东部海岛或沿海地区渔民在海上捕鱼作业或休渔晒网时自编自唱的民间歌谣。渔歌中的"海"、"船"、"鱼"等典型意象或物象,呈现出浓厚的海洋文化色彩,是浙东渔歌的一大特征;浙东渔歌按内容可分为劳动渔歌、风土渔歌和生活渔歌等,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浙东渔歌给人留下宏阔的审美感受,蕴含刚毅的人文精神,具有丰厚的遗产价值。  相似文献   

14.
“意象”本身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自然产物,符合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和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念,贯穿了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包括对自然物象的感悟、画家的情感与物象的相互交融、画家运用艺术语言把这种情感通过物象表达出来.从古至今,“意象造型”都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特点.在工笔重彩人物画中,“意象造型”主要体现在以线造型和以色造型上.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7,(5):87-91
不具有性别区分的自然物象在古代典籍中往往有雌雄的区分。"雌雄"本是指称鸟类,后来扩展指所有的动物,最后演进到非生命的自然物象的区分。探究雌雄区别的原因,有形状大小、色彩明暗、单双奇偶、声音差异、高下差别等。雌风雄风、雌金雄金等词汇在众多汉语词汇中独具一格。自然物象神化过程中也有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雷公""电母""风伯""雨师"四神。这些雌雄的区别是中国传统的取象思维和类比推导思维的集中反映。在"雌雄""牝牡"等词的命名与自然物象的取象关系上,"名"的选择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取象"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以智能来概括人类的精神特征,迄今缺少令人满意的定义,且长期以来充满争议。从表征共时空的内外世界(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这个新坐标出发,可为把握人类创造性精神的内在本质提供一种新型框架。其中,表象、概象和意象形式乃是人类对共时空的内外世界之心理表征方式,亦是认识与改造内外世界的精神图式,体现了创造性精神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形式与外观、形象概念的辨析,重新认识和理解了什么是形式。建筑环境在与人产生情感交流时,通常取决于形式的表象、意象、意义三个层面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在最原始的时候就被定义为社会人的属性,即人们的生活方式离不开群体,人类的生活方式是群体的、交互的、分布的,通过沟通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随着人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交流的方式也越来越现代化,科技化。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沟通的方式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多媒体通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视频会议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通信方式。  相似文献   

19.
在尚未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时候 ,现代书法以西方现代派绘画艺术理论为根据 ,从而抛开汉字这一载体 ,否认传统书法的形式意义和抽象内涵。从现代派书法强调不以汉字为载体的纯形式观与传统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的意象形式观的比较中 ,不难看出传统书法取自然物象之象的抽象模式和现代书法超越自然物象的抽象观不同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部分汉字字体设计作品单纯以形式表象作为其创作思路的片面性,提出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化表现的重要性.从前沿的字体设计理论出发,深入剖析汉字字体设计之"意"的内在意境,和"象"的识别性、艺术性和整体性.结合相关理论运用例证的方法,重新阐释了汉字字体设计意象表现的内在创意思维、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审美取向,总结出汉字意象化设计的新理念和创新应用方法,从而为现代汉字字体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