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春旺 《科技潮》2004,(8):48-50
亿万年来,生物的繁衍生息造就了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地球上千千万万的生物通过无性或有性的繁殖方式传递着生命的火炬,历久不熄。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生物由简单走向复杂,由低级走向高级。和其它生物一样,动物也是由低等的单细胞动物逐渐进化到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其繁殖方式也由相对简单的无性生殖进化到更复杂的有性生殖。大自然为高等动物设计了一个精密的繁殖程序:雌性个体贡献出卵子,雄性个体提供精子,当精子遇到卵子,一个新生命的历程就此拉开帷幕。雌雄结合,是高等动物延续自身基因最根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五彩缤纷的生物大千世界,从深海到天空,约有形形色色的动物150万余种,植物40万余种,大自然给天地间的生物做出了神奇而又巧妙的安排,花朵、动物有雌有雄,人类有男女之分,通过这种方式延续后代,保证万物更生。在高级生物的进化、繁殖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  相似文献   

3.
物质进化论     
世界是物质的。由少数到多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物质不断地向前进化。物质进化分为阶段进化和层次进化。阶段进化经历了非生物阶段、生物阶段和人类阶段。层次进化经历了个体层次、群体层次和积体层次。当今世界,不仅非生物群体和生物群体积合成物物积体,而且非生物群体、生物群体和人类群体积合成物人积体,成为复合积体。进化的动因是组分作用和组分适应。进化的动力是组分矛盾。人类阶段物质进化的方向是共产主义物人积体。  相似文献   

4.
吹绵蚧(音:jiè)(Icerya purchasi)是一种重要的林果害虫,在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它的踪影.可若想找到它的雄虫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这是怎么回事呢? 大多数生物都有雌雄之分,还有一些生物为雌雄同体,即单一个体既可产生精子也可产生卵子.雌雄同体现象在昆虫以外的无脊椎动物中很常见,比例甚至可达30%,如蜗牛、蚯蚓、鱼和海星等.其中,有些种类能自体受精并繁殖,另一些则需要与其他个体交配后才能繁殖.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两种方式,一类就是两性生殖,需雌雄个体或两个个体互相交配,使卵子受精,方能开始卵裂,然后发育成为子代或小个体.另一类叫单性生殖,大多数为孤雌生殖,即雌性个体所产的卵不需受精,就能发育成为小个体,而且小个体在正常的条件下,它所产生的子代仍发育为雌性个体,并延续多代.植物中的无融合生殖,即不需精子与卵子结合即可结籽的生殖方法,也可以认为是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6.
在动物界尤其在无脊椎动物中如蚜虫、果蝇、蜜蜂,脊椎动物中如蜥蜴都发现有孤雌生殖.所谓孤雌生殖是指只有一个雌性个体的动物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这种生殖方式既可以是无性生殖但更多的是有性生殖.故其遗传表现也是复杂的各种各样的,总起来可有四种情况.1 孤雌生殖的无性繁殖后代的遗传表现这种无性繁殖是指只有一个个体不经过有性过程和减数分裂能够产生下一代的生殖方式.这种繁殖方式在原生动物等单细胞的生物,几乎都是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使细胞个体数目增加,达到繁衍后代的目的.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可通过出芽的方式来繁殖后代…  相似文献   

7.
基于个体水平上的生存和繁殖的专业化分工程度α(0.5≤α≤1)和市场交易成功率p(0≤p≤1)的不同,在动物性别从无性繁殖进化到雌雄异体的有性繁殖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中间过渡状态。在专业化分工程度很低,即α→0.5时形成雌雄同体动物,这时若生存和繁殖产品的市场交易成功率很低(p→0),雌雄异体动物自体受精,而市场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则异体受精。若专业化程度α介于0.5和1之间则动物形成雌雄异体,这时当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动物发生性逆转,交易成功率很低(p→0)时则改变子代的性比例。如果专业化程度很高(α→1),雌雄异体动物在交易成功率很高(p→1)时,发展进化为现存的高等动物,而如果交易成功率很低(p→0),则会以长寿来等待十分稀少的繁殖机会并提高后代的存活率,或者灭绝。作者认为,动物的性别在进化过程中是遵循经济学规律的。  相似文献   

8.
在比鸡低等的脊椎动物中,通过性激素的诱导和控制,大多数能变性并繁殖后代。在鱼中Yamamoto利用雌激素雌化了同配子雄体,使性变动物产生能受精的卵子,得到纯雄体的后代。在两棲类中,张致一和Wischi及Gallien用雌二醇处理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雄化方面的工作也曾有一些报道,如Humphrey在有尾两棲类中用睾丸移植使雌性生殖器官转变为雄性,并能产生精子繁殖后裔。在较高等的陆上温血脊椎动物鸡中,能否朋人工控制方法产生较完全性变的个体呢,多年来许多学  相似文献   

9.
人精子一去透明带地鼠卵穿透试验(HOPT)在国内外广泛应用于评价人精子的生育潜力,但实施检测尚存在实验周期长,动物超排获得卵子往往难与精子完成制备的时间相一致等问题。为此,应用冷冻保存的金黄地鼠卵可以克服这些不足。本研究应用程序控制生物冷冻仪,探讨金黄地鼠冷冻保存的可行性。冷冻保护剂为二甲基亚砜(DMSO),降温冷冻为5步程序。卵子解冻后用渗透压递减洗涤脱除DMSO。冷冻保存卵采用卵子形态学和精子穿卵率评价。结果表明,冷冻保存后约47%的卵子保持近似对照组的形态,53%的卵子表现出细胞结构损伤或异常。与对照…  相似文献   

10.
生物电磁效应是揭示生命奥秘的重要效应,近年来在我国也愈来愈引起广大生物、物理研究工作者的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结果,本研究室用电磁场对鱼胚胎的刺激促使鱼的出苗率、成活率及生长速度显著提高便是一例.为了解决动物的有效繁殖问题,本实验利用动物精子内部具有微量铁离子的特点,使用恒定磁场对精子直接施加作用,在刺激后的不同时间对其活力进行了观察研究. 1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基因表达调控的进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高级复杂结构的出现和不同复杂程度的各种结构并存的现象 ,建立了一个简单的进化模型。在模型中 ,考虑了基因的表达调控过程 ,借鉴了生命作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现象 ,提出了基因突变产生的系列突变效果。在模仿生物的进化的实验过程中 ,出现了由简单结构向复杂结构进化的趋势。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 ,将模型推广到多个物种的情况 ,并结合生物学中的现象 ,得出了结论 :生物演化过程中 ,同时存在进化与退化的趋势 ;高级复杂结构的出现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下 ,生物种群内部出现的自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繁殖、生长、进化和消亡等,都要受到大自然的制约。据动物学家考察研究发现,某些高等哺乳动物,具备了能控制生育的本领。  相似文献   

13.
对各种动物精子发生与成熟过程中生精细胞表面凝集素受体的变化做了综述 .精子发生过程伴随着不同凝集素受体的出现和变化 ,这些受体是由生精细胞自身合成的 ;精子在成熟过程中 ,质膜凝集素受体的合成、修饰及分布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与精子获得与卵子进行识别、粘附、结合等受精能力密切相关 .  相似文献   

14.
杂草算法收敛性分析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从自然界中杂草的生长繁殖特性演化而来的新型智能优化算法———扩张性杂草进化算法,通过马尔可夫链,分析证明了它的全局收敛性.相比其他启发式算法,其最大优点是基于种群中优秀的个体有指导地进行搜索,且算法中子代个体按正态分布的方式分布于父代个体周围,在进化过程中通过动态调整此正态分布的标准差,使算法在早期与中期充分保持群落的多样性,较其他启发式算法更容易保证对解空间的全面搜索.而在算法的后期加强对优秀个体周围的局部搜索,从而保证算法能够稳健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典型的复杂机械优化设计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优化过程中能有效避开局部最优解,快速、有效地收敛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15.
在鲍的繁殖过程中,配子的识别表现出种的特异性,精子顶体泡内的细胞溶素(lysin)可以专一性地在卵黄膜上钻一个孔,精子便从此孔进入与卵细胞相互融合,完成受精.Lysin通过正向选择定律快速进化,而卵膜上的细胞溶素受体(VERL)为lysin的分化提供了选择压力,它是一个自由重复的序列,进行协同进化,这种协同进化可以解释精子lysin的快速适应性进化,并提供了一种可理解的分子机制来解释种特异性的繁殖鲍新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被马克思誉为与能量守恒定律和细胞学说并驾齐驱的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该学说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自然选择淘汰不利的变异,保存有利的变异,由此产生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1]。尔后,随着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有机体的竞争进化,却无法解释个体间的利他与合作行为.20世纪下半叶,随着生物学家对动物利他与合作行为的研究,逐渐揭示了生物有机体利己与利他、竞争进化与合作进化的关系,进一步补充和完善了自然选择学说,推动了达尔文进化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鲍精子细胞溶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精子细胞溶素(lysin)是所有动物繁殖蛋白中了解的最透彻的一种,作为一种非酶蛋白质,lysin可在卵黄膜上特异性地钻1个孔使精子从此孔进入.目前对lysin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结构、生化、功能和进化等方面:lysin是一种由2个单体组成的二聚体分子,其单体为5个α-螺旋组成的螺旋束,lysin以二聚体形式与其糖蛋白受体(VERL)特异性结合,然后单体化,再与受体非特异性结合,这与普通动物细胞表面的分子识别的相关内容相一致;许多鲍lysin的氨基酸序列已经测定出来,并证实lysin是通过正向选择方式进化的,对于其进化的模式也有假设来说明,这对理解海洋新种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果一个生命可以自己同时制造卵子和精子,那么,卵子是否可与精子结合,形成新的“生命体”?这会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克隆”方式吗?  相似文献   

20.
使用核磁共振波谱技术测定并比较受精前后卵子中水质子的T_1值,初步探讨了造成其变化规律的原因.受精后卵子中水质子的纵向弛豫时间明显比受精前增加,而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随卵子与精子混合时间延长,T_1值有随之增大的趋势.从受精后卵子中总氮量减小推测细胞内水分子与含氮的极性生物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减弱,这是T_1值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