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聚酰亚胺(PI)LB膜中长链单轴取向排列的AF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FM来研究聚酰亚胺(PI)Langmuir-Boldgett(LB)膜中长链取向排列的技术条件。首先获得了清晰的,稳定性很好的PI LB单/双层膜的AFM图像,并对PILB膜中分子水平的微结构进行了分析,随后比较了形成PILB膜的两种亚胺化工艺,即溶液亚胺化方法和热亚胺化方法对大面积内分子取向排列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工艺条件以尽早将其投入实用奠定了初步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FRS^HO=A,∑/Rσ-B,ELU^RS=A,∑/Rσ-Bσ-B线怀方程计算了羧酸,卤代烃等有机物的HOMO(或LUMO)能量。所得结果与实验值一致。讨论了非工 体系有机物的FMO能量同Taft值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用偏振FTIR-ATR方法研究1-9层花生酸铒LB膜结构。结果表明,在适当条件下花生酸铒可以形成稳定的LB膜。利用单轴及双轴取向模型分析了不同层数LB膜的结构与取向。  相似文献   

4.
对62例原发性肝癌(PHC)患者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和甲胎蛋白(AFP)检测地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HC患者HBV感染特点和AFP诊断价值。采用ELISA法检测HBVM5项指标。AFP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0μg/L为阳性,结果HBVM一48例(77.42%();以HBsAg、抗-HBe、抗-HBc3项阳怀为主要模式,占52.08%,AFP阳性39例(62.90%),其中≥200μg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用SAF测定锗(Ⅳ)的荧光熄灭法,锗在λec=508.4nm,λeM=523.6nm处荧光强度稳定。在0.0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十次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09%,样品的回收率为97.5-105%。可见本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矿泉水中微量锗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0.4mol/LHCl溶液作介质,在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钼(Ⅵ)与新试剂3,5-二溴4-二甲氨基过溴化物苯基荧光酮(DBDMBPF)显色反应形成1:2的红色三元胶束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3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05×10^5L.mol^-1.cm^-1,钼(Ⅵ)含量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拟定方法有竽钢铁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存在下,偶氮氯膦Ⅰ(CPAI)与镥的显色反应.研究表明:在室温下,在pH7.50~8.20的六次甲基四胺缓冲溶液介质中,Lu(Ⅲ)-CPAI-CTMAB可迅速形成灵敏度高的三元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86.4nm,配合物组成为Lu(Ⅲ):CPAI:CTMAB=1:3:3,ε值为5.20×104mol-1·L·cm-1,Lu(Ⅲ)在0~1.75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它稀土离子干扰不大,均在10倍以上,尤其Y(Ⅲ)的干扰可允许40倍二应用此法测定人工合成试样中的增,回收率为102.6%,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自适应网FSK解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滤波算法的解调频移键控(FSK)信号的方法—自适应解调方法队(ADEM).文中以常用的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算法(LMS)为例,讨论ADBM对低速数据FSK信号的解调过程及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DEM具有抗干扰性强、输出响应快、便于用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实现等特点,并且易于推广应用.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在780-30K,3-6GPa条件下,研究了Al与非晶(Fe0.99,Mo0.01)78Si9B13界面扩散反应对非晶FMSB结晶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界面反应的非晶FMSB晶化的α-Fe固溶体的晶粒尺寸小于纯非晶FMSB晶化的α-Fd固溶体,并随Al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在溴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铁与苯基萤 光酮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Fe^3+与PF和CTMAB形成紫红色的三元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ε550=4.4*10^4L.mol^-1.cm^-1。在铁在0-3.2μg/10mL服从比耳定律,用拟定方法进行的回收实验表明,该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都很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使用水平提拉法制备非中心对称的液晶Langmuir-Blodgett(LB)膜.吸收光谱和形貌观察表明LB膜中液晶分子以聚集体的方式存在,LB膜的静态热电系数为10~(-11)C·cm~(-2)·K~(-1)量级.同时讨论了LB膜结构变化对静态热电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TiO2溶胶,利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表面制备了TiO2薄膜.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样品的形貌,结构和粒度的分布;用自动椭圆偏振测厚仪测量了薄膜的厚度.研究了TiO2颗粒的催化机理、薄膜上粒子的性能以及薄膜的光催化性能,130nm左右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达到28.2%.  相似文献   

13.
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俄歇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拉曼散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红外椭圆偏振光谱等设备,对射频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掺氮类金刚石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红外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中氮含量随工艺中氮气/甲烷流量比的增加而增加并趋于饱和.光谱中CH键吸收峰(2859~3100cm-1)逐渐消失,而且CNH键(1600cm-1)、C≡N键(2200cm-1)和NH键(3250cm-1)对应的红外吸收峰强度随氮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拉曼散射中G峰向小波数方向位移和峰值展宽的现象说明薄膜中形成了非晶的氮化碳结构,与原子力显微镜显示的薄膜中富氮的非晶纳米颗粒相对应.偏振光谱分析认为,富氮纳米颗粒的存在导致了薄膜在红外波段折射率由1.8降低到1.6.  相似文献   

14.
将四-a(2,2,4-三甲基-3-戊氧基)酞菁铜在亲水基片上以Z型成膜方式拉制了多层LB膜。膜崩溃压为60 mN·m-1,分子极限面积为0.33nm2。研究了酞菁铜的成膜条件,表明LB膜形成与水的纯度、铺展剂、铺展量、推膜速度等因素有关。不同层数的酞菁铜LB膜的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LB膜中酞菁铜分子之间是以J-聚集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电影从“弑父’、“弃父”再到“认父”,“父子”冲突此起彼伏。2005年,众多中国电影导演不谋而合,以真诚的平民情感,在宏大的叙事和平静体悟中回归“东方人伦”,重建“父亲权威”。追求人性,坚守本土,对社会家庭关系变动调整的殷切注视,对现实传统文化迁移流失的关怀认同.使中国当代电影具有一种强大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6.
TiO2薄膜制备及光诱导超亲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玻璃为基底,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利用旋涂技术在玻璃表面制备了膜厚小于100nm,粒径在10-30nm之间的纳米TiO2薄膜;利用XRD,AFM系统研究了煅烧温度及膜厚对薄膜亲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可以控制TiO2薄膜晶相类型,从而强烈影响薄膜的亲水性,煅烧温度为550℃时TiO2薄膜亲水性能达到最佳,经紫外光照2h后接触角为6°;研究还发现TiO2薄膜的亲水性随膜厚增大而提高,当膜厚超过85nm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离子束动态混合氮化钛薄膜生长及其组分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子束蒸发沉积钛和40keV氮离子束轰击同时进行的动态混合方法制备了氮化钛薄膜.RBS组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束动态混合制备的氮化钛薄膜中的氧含量比不用离子束轰击的显著减少,薄膜的组分与离子原子到达比关系不大,主要受长膜过程中吸附效应的影响.随着蒸发沉积速率的提高,膜中氮含量下降,提高样品温度可获得同样效果.采用TEM和XRD对薄膜的结构进行分析测定,发现离子束动态混合制备的氮化钛薄膜主要由面心立方结构的TiN相构成,晶体取向随离子原子到达比(N/Ti)的增加,由<111>择优取向变到无择优的随机取向,然后再转变到<200>择优取向,合成的氮化钛薄膜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划痕试验表明薄膜与基体间结合力极强,临界载荷达10-15kg.  相似文献   

18.
用射频溅射和反应射频溅射方法分别制备了RE-TM磁光记录薄膜及其保护膜,并从膜面测量和背面测量两侧面分别研究了覆盖保护膜前后的RE-TM磁光盘材料的抗恶劣环境实验。RE-TM磁光盘材料样品的高温高湿老化实验和温度稳定性实验结果证明,覆盖AlN和AlSiN保护膜的TbFeCo磁光薄膜具有优异的抗高温高湿能力和优越的温度稳定性,因而具有很强的抗恶劣环境能力,可作为宽温磁光盘材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化学传感器的晶格畸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原件钙掺杂钛酸铅薄膜材料随合成参数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晶格畸变度,该参数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精细结构确定,并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出变量;合成参数作为输入变量,以MatlabTM作为操作平台,利用三层识别方法对传感元件的纳米结构进行评估与预测.实验结果与...  相似文献   

20.
反应磁控溅射方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铜氧化物薄膜,研究氧气流量对薄膜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仪检测薄膜的结构,分光光度计测量薄膜的透射和反射光谱,采用拟合正入射透射光谱数据的方法计算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及厚度.结果表明,薄膜沉积过程中,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铜氧化生成物从Cu2O逐步过渡到Cu4O3,最后为CuO;当氧氩流量比为6:25时,生成单相多晶结构的Cu2O薄膜,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波长增加而减小,带隙为2.49 eV;不同氧气流量条件下制备的Cu2O,CuO薄膜的折射率和消光系数随氧流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