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日前,由天津医学会和天津医院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骨科先驱方先之教授诞辰100周年暨新世纪第三届天津市骨科学术研讨会在津举行.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美国小儿骨科专家与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专家同台献爱心,免费为京津福利院13名残疾孤儿手术治疗的义举在天津卫视频道《中国天津》节目中播出,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赢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3.
孙娟  蔺津玲 《科技潮》2001,(9):88-89
天津市天津医院是一所以骨科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为特色的融医、教、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全国著名的骨科基地之一。该院始建于60年代初期,是在中国骨科先驱方先之教授创建的天津骨科医院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全院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设有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病科、小儿骨科、手显微外科、骨肿瘤治疗中心、关节镜治疗中心、天津市尚天裕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中心、国际诊疗中心及内、外科等35个临床医、技科室。开设病床717张,其中骨科  相似文献   

4.
蔺津玲  孙娟 《科技潮》2001,(9):86-87
据国内外有关资料显示,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症,属国际小儿骨科界的难题之一。最近,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主任杨建平和张质彬教授诊断治疗小儿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症的场面,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节目中作了现场直播,一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全国各地患儿家长纷纷打电话咨询,有的千里迢迢来津慕名求医……为此,记者前往天津医院采访了杨建平主任。今年42岁的杨建平文质彬彬,和蔼可亲,颇有学者风度。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在天津医院小儿骨科从  相似文献   

5.
蔺津玲  孙娟 《科技潮》2001,(12):68-69
天津市天津医院是一所以骨科为重点,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疾病为特色的融医、教、研为一体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全国著名的骨科基地之一。该院始建于60年代初期,是在中国骨科先驱方先之教授创建的天津骨科医院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全院占地面积54000平方米。设有创伤骨科、脊柱外科、骨关节病科、小儿骨科、手显微外科、骨肿瘤治疗中心、关节镜治疗中心、天津市尚天裕中西医结合骨伤治疗中心、国际诊疗中心及内、外科等35个临床医、技科室。开设病床717张,其中骨科病床680张,居全国之首。此外,为发挥骨科特色的优势,该院还附设康复医学科、内科、外科、中医科、五官科,一方面承担所在地区常  相似文献   

6.
蔺津玲  孙娟 《科技潮》2002,(4):54-55
走进天津医院关节镜科病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长廊两侧那十几面锦旗;令人真切地感受到康复患者那无限感激之情。关节镜科主任赵力博士告诉记者:关节镜诊疗技术已成为二十一世纪骨科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熟练的掌握这一微创手术技术,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乃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今年46岁的赵力主任1983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在天津医院从事骨科临床工作。1994年初至1996年底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骨科系学习,从事药物  相似文献   

7.
蔺津玲  孙娟 《科技潮》2000,(7):102-103
坐落在海河之滨的天津医院,是我国的骨科发源地之一。天津医院本着“一切为了病人”的宗旨,以科技为先导,以临床创新为原则,以提高医生素质为基础,对骨肿瘤专业十分重视,引进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对骨肿瘤病有深入研究及丰富医疗实践的高水平的人才,成立了骨肿瘤治疗中心。骨肿瘤专业是骨科领域中一个亚学科。早在天津医院建院伊始,天津医院即着手建立从事骨肿病的医学科研队伍,从临床到病理,从临床研究到基础研究,广泛地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和临床医疗实践。目前,该院已开创多项在国  相似文献   

8.
蔺津玲 《科技潮》2007,(5):63-65
王学谦教授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下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9.
也许是儿时经历的熏染,他注定了与老年人有缘。从小在外祖母带领长大的他,如今将自己临床主攻方向确定为老年骨科疾患。门诊、病房的病人看不出他举止间有什么“洋味”,也许因为他是地道的中医大学的本科生毕业,尽管他的师长、同事以他的海外经历而戏称他为“德日派”,他还是将中华传统美德牢记在心中。海河水哺育了一代代有志向的年轻人。英俊清秀的面庞,风度与气质俱佳的身材,这位年轻的医生抱定了用中医药解除病人痛苦为自己的毕生信念。他就是年仅36岁的王平副主任医师,现任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骨科主任。他还担任天津国际医疗康复大厦副院长之职。  相似文献   

10.
王学谦教授今年57岁,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他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1.
《科技潮》2008,(9)
王学谦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土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他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2.
王维华 《科技潮》2001,(8):77-78
人类为了自身的健康,曾发明了无数的医疗技术,涌现出无数的名医和奇药。如今,在天津市东环医院闪现了一颗耀眼的新星一姜金光大夫。姜金光人到中年,精力旺盛,心慈体健,平和火度,一派儒医风度,系天津“四大名中医”之一骨科专家石俊山的关门弟子,亦是“刀罐疗法”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2,(8)
王学谦教授,53岁,中共党员,现任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河北医学院生物化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南开大学医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为中华医学会第22届理事,中国输血协会常务理事、中华核医学会第五届委员、天津市输血协  相似文献   

14.
 骨科手术机器人是推动精准、微创骨科手术发展的核心智能化装备,是骨科手术发展的趋势,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典型的骨科手术产品,重点介绍自主研发的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历程及技术优势。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国际首台通用型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可完成包括四肢、骨盆及髋臼创伤,脊柱退行性疾病在内的的多种骨科手术,定位精度及性能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获中国医疗外科机器人Ⅲ器械注册证。同时,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及分析。  相似文献   

15.
翁琛婷  黄欢 《科技信息》2012,(35):I0226-I0226,I0289
目的:通过对骨科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分析,指导骨科护士的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给48名骨科住院病人.利用统计学方法。结果:骨科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具有阶段性、个体化的特点。结论:骨科护士住院病人的不同阶段,满足住院病人不通的护理服务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蔺津玲 《科技潮》2006,(9):58-60
王学谦教授 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现任天津市天津医院院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骨科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生导师。1996年被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7年被天津市政府命名为“实验室医学授衔专家”,1998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连续获得天津市“八五”、“九五”、“十五”立功先进个人称号,2002年当选天津市河西区人大代表,天津市人大代表。2005年被选为天津市劳动模范,2003年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抗SARS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7.
晏丽学 《甘肃科技》2011,(14):147-148
通过对骨科老年患者心理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策略,其目的在于为今后骨科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相关的医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兴仁主任1984年毕业于兰州医学院医疗系,从事临床骨科工作20年。1992年到1993年赴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矫形骨科进修一年。1992年晋升为骨科主治医师,1998年晋升为骨科副主任医师,2003年破格晋升为骨科主治医师。1997年被张掖地区行署确定为“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张掖地(市)委科技拨尖人才。心系医研不言悔 滴滴汗水病回春——访张掖市人民医院骨科朱兴仁主任  相似文献   

19.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其在医学骨科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已有效解决了骨科众多疑难问题。本文在介绍医学骨科方面相关3D打印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分类的基础上,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诊疗、临床教学、骨组织工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分析了3D打印技术于骨科临床术前诊断、手术方案设计、术中导航、术后恢复等多个环节的应用,总结了3D打印技术在骨科临床的应用中面临解决的问题,最后对其在骨科应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现代骨科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融合促进了数字骨科医学的发展.通过厦门大学计算机系生物医学实验室在数字骨科医学领域取得成功的3个典型案例,验证了数字骨科医学应用计算机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和多种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可以直观地显示病人病变部位的骨骼形态,并且在术前设计手术方案,可以预测术后效果,精准度优于传统医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