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新疆绿洲农区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115在82500株/hm2密度的群体干物质生产率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平均值达322.79 kg/hm2.d,高油298为308.52 kg/hm2.d,Sc704为267.92 kg/hm2.d,高于其他密度的群体。高油115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40.69万m2.d/hm2,Sc704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99.54万m2.d/hm2.d,高油298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30.87万m2.d/hm2。高油玉米一般在拔节期至乳熟期的净同化率较高,而在乳熟期以后高油玉米的净同化率明显没有对照Sc704的净同化率高。  相似文献   

2.
通辽市特种玉米种植气候区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玉米自身的特性和不同用途,将玉米分为高油型玉米、高淀粉型玉米、高赖氨酸型玉米和甜玉米四大类型.基于每种玉米品种对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地形特征等的不同需求,提出了特种玉米的区划指标,并利用GIS技术进行适宜种植区域划分.通辽市大部分农区适宜种植特种玉米,最适宜区、适宜区基本上均位于通辽南部和中部农业区.  相似文献   

3.
高油玉米三个遗传效应的综合利用生产模式是未来高油玉米生产的一种重要方式,而高油玉米雄性不育化研究又是实现三利用生产模式的关键技术环节,采用不育型高油玉米杂交种X超高油玉米杂交种的生产模式,可有效地提高高油玉米的含油量。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高油玉米、高赖氨酸玉米、高油高赖氨酸玉米、高有效磷玉米等新品种玉米对畜禽的营养特性及饲喂效果。新型玉米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浣玉米品质低的问题,尤其是高油玉米集高能和高蛋白质、高赖氨酸于一身,在饲粮配合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绿洲农区不同苜蓿品种(系)主要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绿洲农区对17个不同品种(系)苜蓿的4个主要性状产量、再生性、粗蛋白含量及抗寒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几项指标综合反映,美国8920、三得利、WL-232、先驱者、爱博等品种在绿洲农区的表现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6.
高油玉米作为一种高附加值作物,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高油玉米的优点、高油玉米“三利用”生产模式的利用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密度为4500株/667m2时,产量高;而普通玉米密度为5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产量表现为高油玉米大于普通玉米;经济产量表现为普通玉米大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高油玉米育种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高油玉米育种发展的设想。特别指出:种质作为国家粮食安全以及玉米育种和生产的战略资源,国家要制定长期稳定的种质发展政策且进行持续的战略性投资,形成包括普通种质在内的种质创新体系,从而促进原创性资源和技术的发展;这也是保持我国高油玉米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玉米收获机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玉米联合收获发展缓慢,核心问题就是玉米收获机的适应性低,无法开展大规模的流动作业;同时,对玉米收获机适应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玉米收获机实行不对行收获是解决适应性最好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高油玉米做为玉米家庭的一名新成员,因其含油量高达7%~10%,比普通玉米要高1~2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多元化作物,具有较高的经济和食用价值,而被人们誉为“珍珠米”的美称。 一、高油玉米富含多种化合物。高油玉米都有一个大的胚面,玉米的油有85%左右集中在种胚  相似文献   

11.
玉米收获机械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试验研究,从目前玉米收获机械的结构性能及技术特点、农机与农艺的适应性、农机与地理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论述了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新疆绿洲灌溉农业的特点和采用传统机械化耕作方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开展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潜在效益。根据国内外旱作农业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成功经验,结合绿洲灌溉农业生产的特点和械化保护性耕作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新疆绿洲灌溉农业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贵州特色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通过门户网站网络环境建设、门户网站主页系统开发、用户管理与身份认证开发、异构数据跨库检索系统开发和农业科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开发,建立了包括水稻、玉米、油菜、蔬菜、杂粮和牧草品种的特色农业科技数据共享系统。实现了特色农业科技数据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的柴达木盆地绿洲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1987年和2000年覆盖柴达木盆地东部香日德绿洲区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在图像解译的基础上对香日德绿洲进行基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遥感动态监测,获取香日德绿洲区土地利用、土地沙漠化等环境动态信息,并在GIS的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与区域社会经济统计资料进行绿洲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分析,为本区农业资源开发,土地沙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部门在绿洲的异地扶贫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绿洲外围地区是绿洲与荒漠相互转化活动程度最剧烈、表现最突出的地区,而植被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景观状况的重要指标。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外围的荒漠植被正面临着农业开发和石油开采的双重影响,其荒漠植物群落总体结构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差,对外界扰动的承受力差,属于一种极不稳定的生态系统。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在充分了解该区域植被生境现状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其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内流型绿洲的最大特点是绿洲分布在山前至沙漠的倾斜平原上,形成沙漠与绿洲不同部位的高度差。冬季处于地势低洼的沙漠沉积冷空气最多,绿洲则随着高度上升而冷空气逐渐减少,导致不同部位的温度差异,影响作物布局及有关农业技术。石河子地区夏季沙漠的增温效应直接影响绿洲不同部位的气温,形成距离沙漠越远,温度越低,呈负相关关系(r=-0.8813*);冬季沙漠与绿洲由于沉积冷空气多少的差异,也形成距离与温度的弱正相关关系(r=0.8489);在春、秋季沙漠与绿洲间的温度则无相关关系(r=-0.4218及0.5524)。以上共同构成石河子绿洲农业的热量特征。  相似文献   

17.
唐朝是古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论述唐代新疆地区的绿洲农业开发活动,探讨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认为以屯田为主的唐代新疆绿洲农业开发,与绿洲的生态环境基本保持了一致性,其资源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都具有利于生态发展的合理性。虽然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原因,存在一些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因素,但尚未达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中亚及西北的自然环境下衍生出农耕-游牧的二元人文地理模式,历史上长期存在着南部绿洲农业民族与北部草原游牧民族的对抗。由于绿洲的分散性使得绿洲农业民族受到游牧民族的强烈影响,但不能因此而否认绿洲农业经济的农耕文化的属性。分析历史时期中亚-西北经济文化区的划分,结合民族文化发展的变迁与民族经济发展模式变迁的的机制的运作,感受它给民族生存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新疆绿洲农业与水的关系,新疆绿洲农业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节水。只有切实做好节水工作,才能使新疆农业长足发展,从而维系生态平衡,创建美好绿洲,带动和促进新疆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