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明刚  杨洁翔  范荣 《科技资讯》2012,(15):244-244
新型LED灯具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环保安全、调控方便等很多其它传统照明光源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被认为是取代白炽灯艰荧光灯最具潜力的照明光源。本文根据目前半导体照明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LED灯具的应用优势,LED新产品的开发方向,以及在各种室内照明功能环境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介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辐射复合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包括Ⅲ-Ⅳ,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多孔硅(PS)等新发光材料在内的各种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与特性,并介绍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在近代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60年代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研制成功,引发了照明工程领域的革命。LED以寿命长、发光响应时间短、光色纯、性能稳定可靠、绿色环保节能等优点,迅速发展并逐步取代传统光源。  相似文献   

4.
新才 《科技潮》2003,(9):10-10
半导体照明,即通过氮化物基发光二极管(LED)制造照明光源。自20世纪60年代初首只GaAsP红色发光二极管(LED)诞生以来,人类一直致力于固态光源技术的实现,经过40多年的努力。已实现了红、绿、黄、蓝光LED的生产应用,发光效率提高了近千倍。随着以氮化镓(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的兴起。蓝绿光和白光二极管的研发成功。可取代白炽灯和日光灯的固体照明光源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5.
半导体光源是一种光电转化率极高的冷光源,能耗只有白炽灯的1/5~1/10,而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该光源还具有发光纯度高、使用安全、免维护、无污染等优点,在提倡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今天,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大力推广。目前,半导体照明已经开始应用于城市、景  相似文献   

6.
董建忠  贾志琦  李巍 《太原科技》2011,(5):48-51,58
以发光二极管(LED)为核心的半导体照明,具有节能、长寿命、免维护、环保等优点,业内普遍认为,其替代传统的白炽灯和荧光灯是大势所趋。在对山西省半导体照明相关政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推广应用等分析的基础上,从专项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扶持、研发投入、平台建设、人才队伍、知识产权及创建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加快山西省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属于半导体发光器件,而半导体器件伴随着自身温度的变化,其特性会明显的变化。对于LED。结温的升高会导致器件各方面性能的变化与衰减。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如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王刚 《科技信息》2011,(1):37-37,409
白光LED具有发光效率高、功耗低、寿命长、环保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全世界一致公认为是二十一世纪取代白炽灯和荧光灯等传统照明光源并大力推广应用的新型照明光源。本文根据目前LED照明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LED的概念和用其作为照明光源的优势所在。同时,就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做了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作为组培光源的特性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实现组织培养光源的有效调控,节约组培光照耗能,同时为了解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从LED的光电、衰减、透光特性以及有效发光效能等几个方面对LED作为组培光源进行了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LED光源透光性强、衰减有规律,它的光电特性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有效发光效能也明显高于普通日光灯,红、白光LED光源通过电能转化的有效光能达到了日光灯的3倍.同时,通过对光源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蓝光LED光源处理的诸葛菜和油菜组培苗鲜重增量百分数最大,分别达到了595%和490%,碳酸酐酶活性最强,分别达到了227和182WAU g^-1FW.研究结果将为LED作为组培光源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科技促进发展》2012,8(5):109-113
半导体照明农业应用LED产业化(项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许可成立公司)一、项目概况长期以来,农业领域使用的人工光源主要有荧光灯、金属卤素灯和白炽灯等,它们的缺点是能耗大、运行费用高。LED照明具有节能环保、光电转换效率高、寿命长、发热低、冷却负荷小、促生长,提高农产品安全性、易于分散或组合控制等许多重要特点与优势。  相似文献   

11.
锡华 《广东科技》2009,(19):43-44
LED照明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LED是英文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LED不依靠灯丝发热来发光,能量转化效率非常高,理论上可以达到白炽灯10%的能耗,相比荧光灯,LED也可以达到50%的节能效果。我国照明用电每年在3000亿度以上,如用LED取代全部白炽灯或部分取代荧光灯,可节省1/3的照明用电,也就意味着节约1000亿度,相当于一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三峡工程全年的发电量。这对能源十分紧张的中国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相比于日光灯、白炽灯等传统光源,发光二极管LED以省电、环保、寿命长、全固态、体积小等优点被称为照明绿色光源。随着取出荧光粉量子效率以及芯片封装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从性能与结构上来看,LED取得了不小进步。文章探讨大功率LED灯具散热结构设计,希望能在日常照明及汽车照明等诸多领域得到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申吕嘉 《广东科技》1996,(12):12-12
发光二极管问世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在此期间,它们以其易于使用,比白炽灯可靠,能直接与薄膜晶体管和补偿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逻辑线路接口而不需要线路板的驱动器而受到称赞。但早期的发光二极管有着包括光输出差、视角窄、仅限于发红光,以及质量不稳定等诸多限制而未能得到扩大应用。至于光输出有限问题,主要是与半导体制造工艺有关的一些问题造成的。这些问题使当时的发光二极管限用于需要小指示器光源的应用和字母、数字  相似文献   

14.
正0引言LED光源就是发光二极管(LED)为发光体的光源具有效率高、寿命长的特点,可连续使用10万小时,比普通白炽灯泡使用寿命长100倍。与荧光灯相比较LED光源避免了荧光灯管破裂溢出的二次污染,同时又没有干扰辐射,不但更加环保节能,而且光源的光  相似文献   

15.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节能、环保、寿命长三大优势,被誉为第4代照明光源,但其发光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发光效率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光提取效率较低,由于半导体材料的折射率较高袁大部分辐射光线在芯片内部产生全反射,最终被吸收转化成热量。为了提升LED的光提取效率袁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在芯片各表面加工强化出光微结构、改变芯片形状以及改善封装结构与材料3个方面。文章详细分析了各种强化出光方法的原理尧研究方法及其研究成果,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援。  相似文献   

16.
正21世纪已经进入了以LED为代表的新型照明光源时代,LED作为一种新型的照明光源,因为具有高效、耐用、环保等特点,所以被认为是继荧光灯、白炽灯等之后的新一代照片光源。在LED行业一直有句广为流传俗语,叫做"产业火,市场冷",2013年第17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上参会的2 600多家参展商中涉及发光二极管(LED)照明产业链的展商就有1 900多家,照明行业对于LED的热情度  相似文献   

17.
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半导体发光技术和传统照明产业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产业之一。目前,国内外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迅猛。半导体照明技术是光电子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氮化镓的突破和发光二极管(LED)的问世,半导体照明以其节能、环保和长寿命的优异特点正在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照明革命。  相似文献   

18.
LED: LED,即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简写,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晶片。它由两部分组成,一端是P型半导体,在它里面空穴占主导地位;另一端是N型半导体,在这里面主要是电子。当电流通过导线作用于这个晶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区,并与P区的空穴复合,随后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这就是LED发光的原理。LED可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  相似文献   

19.
<正>发光二极管(LED)照明,早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与1989年蓝光LED的成功研发有很大关系。此前,红光LED和绿光LED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并被用于当机器仪器的显示光源。但由于蓝色光源缺失,科学家始终无法创建照明的白色光源。如何造出蓝光LED困扰了人们数十年。LED灯高效节能且寿命长久,能持续照亮约10万小时,而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寿命仅约为1千小时和1万小时。LED灯诞生以来,发光效率一直在提高,最新纪录达到白炽灯的15倍,有助于全球节能,惠及了全人类。  相似文献   

20.
<正>自爱迪生发明白炽灯130余年以来,照明光源几历沧桑变革,经日光灯、节能灯到低压高压气体放电灯等阶段,至今迎来了新一代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这是21世纪一种理想的绿色光源,固体化、环保、长寿命、高效节能、无频闪、色彩丰富等特点集齐一身,被誉为照明史上第三次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