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红鳞蒲桃季雨林重要树种的物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西海岸巫头村野生红鳞蒲桃(Syzygium hancei Merr.et Perry)季雨林中选择重要值较大的红鳞蒲桃、膝柄木(Bhesa robusta(Roxb)D.Hou)、滨木患(Arytera littoralis Bl.)和紫荆木(Madhuca pasquieri(Dubard)Lam.)4个树种进行物候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树种繁殖生长指数(R/V)以红鳞蒲桃1.4最适宜,膝柄木0.7投入不足,紫荆木5.0投入过大,后两者是濒危植物。红鳞蒲桃和膝柄木在2~3月出新梢,温度是主要影响因子;紫荆木在5月出新梢,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是主要影响因子。膝柄木9月开花,旱季来临的信号是触发因子。红鳞蒲桃、滨木患和紫荆木均在雨季开花,4个树种的果期均出现在一年中的旱季。  相似文献   

2.
三叶木通扦插生根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1年生三叶木通茎藤进行扦插试验及切片观察结果表明:三叶木通插条茎节及节间周身都能发生不定根,插条离开母体之前就形成了根原始体,为皮部生根型;从扦插到生根到成苗经历了4个时期:根原基活动期、根系形成期、黄苗期及成苗期,各时期经历的时间分别为7~9d、20~23d、21~24d、9~11d.三叶木通带芽插条扦插的成苗率比带节插条扦插的成苗率显著地提高、比不带节插条扦插的成苗率极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最佳的红背山麻杆Alchornea trewioides扦插繁殖方法,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扦插方式、插条径级和生根粉浓度3个因素,研究红背山麻秆扦插苗成活的影响因子以及最佳的扦插繁殖方法。结果表明,在插条长度为8.0cm左右时,采用斜插45°、插条直径10~15mm、生根粉浓度300mg/L,红背山麻杆的扦插繁育最为适宜,插后40d生根率为86.7%,平均根数为8.46条,平均根长为25.38mm,生根指数为186.13,每株平均叶片数为1.54。  相似文献   

4.
巴戟天扦插繁殖是当前种苗规范化生产的主要方式,但插穗质量和关键繁殖技术是影响规范化生产的关键因素.试验开展插条质量、生长年限、节数、浸润方式及基质对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扦插苗生产过程中应从株龄1年的植株上选择生长旺盛、健壮、实心、生长满1年的藤蔓,修剪成带有2个节的插穗,用泥浆水浸泡插穗,以沙壤土为基质培育扦插苗.  相似文献   

5.
希蒙得木的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扦插繁殖方法对影响希蒙得木插穗生根的内在因素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分别就希蒙得木植株个体、穗条年龄、长度、药剂处理、扦插时间等对插穗生根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采务成年植株个体间插穗生根有差异,自幼株采集的插穗生根率高;(2)药剂处理能显提高嫩枝插穗的生根率,其中以IBA1000g/kg处理生根效果最好;(3)在全光照自动间歇喷雾条件下,单节插穗生根率高;(4)嫩枝插穗的适宜扦插含水率40%~50%,适宜的扦插时间为7月~8月;(5)希蒙得木嫩枝插穗生根困难的内在原因是枝务含有生根抑制物质,浸水处理12h能提高插穗的生根率。  相似文献   

6.
驼峰藤Vincetoxicum hainanense是国家Ⅱ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以生物统计的正交试验设计为理论依据,列出影响驼峰藤扦插生根成苗率的插穗水平、扦插基质、生长激素3个主要因子,每个因子设3个不同的水平,根据L_9(3~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组合进行了9个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_9(3~3)正交试验,获得了濒危植物驼峰藤的枝条扦插繁殖最佳方案。以三级枝条作为插穗,竹园土和腐殖质为扦插基质,0.5 g/L生长素萘乙酸(NAA)处理切口,扦插期间给予插穗充足的水分管理,扦插7~10 d插穗切口即可产生不定根,12~15 d萌发不定芽形成新植株,一个月后扦插成苗率可达87%。将获得的扦插繁殖再生植株定植于中山市田心森林公园的驼峰藤原生森林生态生境地,次生开发阴香林生态生境地和次生开发蒲桃林生态生境地进行野外回归对比试验。原生森林生态居群的回归植株平均存成活率为96.7%,6个月后株高达252.0 cm,基径达0.78 cm,主茎分枝数达3.7。回归植株种植9个月后即可开花结实,开花率45.5%,结实率32.7%,回归植株能在原生地良好的生长,是驼峰藤野外回归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楸树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生根能力及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普通条件下10个楸树不同品种(类型)嫩枝扦插的生根能力进行了比较,选择推广价值较高的圆基长果楸进行正交试验以获得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繁殖的最优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0个品种(类型)楸树间的生根进程和生根率差异均显著,梓树和灰楸生根能力最好,生根率达到80%以上;南阳楸、圆基长果楸和豫楸1号生根能力较好,生根率超过50%.圆基长果楸正交试验发现:备因素对圆基长果楸的生根牢影响效能的大小依次为激素浓度、激素种类、插条粗度、处理时间、插条长度,圆基长果楸嫩枝扦插的最优组合是用1 500 mg/kg的ABT 6号生根粉处理30 s,插条长10~12 cm、粗0.3~0.6 cm.  相似文献   

8.
 厚皮香种子为无胚乳种子,成熟种子存有休眠,休眠期3~4个月,休眠可能与种皮与假种皮有关;营养物质储存于种子的子叶,种子大小差异不大;人为破碎种皮,GA3(700mg/L)或NAA(100mg/L)处理可促使种子萌发;种子萌发率高,种子萌发育苗是育苗的好手段;扦插繁殖实验进行了2a,插条用NAA(100mg/L)处理并配合使用生根粉可大大提高其成活率,注意要现采现插.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细柄阿丁枫扦插生根适宜的生长调节剂配方,了解其扦插生根机制,从而提高扦插成活率,建立其扦插繁殖技术体系。【方法】采用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IAA、NAA和GGR)的4种质量浓度(150、300、500和800 mg/L)处理3年生细柄阿丁枫实生苗嫩枝进行扦插试验,以清水处理(CK)为对照,对插穗生根进程、生根性状(生根率、平均根数、平均根长)、生根进程中营养物质(可溶性蛋白质、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和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进行动态测定。【结果】(1)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细柄阿丁枫扦插生根时间和生根性状具有极显著影响;(2)所有处理方法中,以300 mg/L NAA浸泡插穗2 h处理的扦插生根效果最佳,比CK提前12 d生根,生根率(78%)、平均根数(16.8条)、平均根长(4.27 cm)为CK的3.4倍、6.2倍和4.6倍;(3)插穗生根进程中营养物质含量和氧化酶活性各指标峰值或谷值出现的时间与不定根开始发生或大量发生的时间高度契合,这种节奏性的变化反映了生根进程与生理代谢之间的协同性。(4)300mg/L NAA处理枝条显著提高了氧化酶活性,加快了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速度和淀粉及可溶性糖的消耗速度。【结论】植物生长调节剂加快了营养物质的合成与代谢进程,提高了氧化酶的调节能力,所以加快了生根进程,并促进扦插苗生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显脉金花茶(Camellia euphlebia)扦插生根的最佳试验条件,为该物种的保护及规模化种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扦插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并构建生根效果指数,研究激素种类、激素浓度、插条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4个因素对显脉金花茶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最大,插条浸泡时间次之,激素浓度的影响最小,只有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余3个因素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当激素种类为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激素浓度为300mg·L-1,浸泡时间为12h,扦插基质为泥炭土+珍珠岩时,显脉金花茶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扦插繁殖技术开展显脉金花茶的大规模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Artemia Sinica为山西运城盐湖特有种.我们于1991年5月在运城盐化局一工段涝取成虫,立即用4%的福尔马林溶液浸制.将成虫50条取其消化遭,挤出内容物,客于100毫升蒸馏水并搅匀,取其中的水溶液做成50目装片,全部在显微镜下镜检.镜检结果如下:1.50目装片中所包括的种类:原生动物3种,藻类4种和有机质碎屑.2.50目装片中有机质碎屑最多,其次为绿色杜氏藻和盐生杜氏藻.隐杆藻属和原生动物则较少.在实验室人工饲养以盐生杜氏藻作为饵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根据野外调查和查阅30余个标本馆的5000余份标本,系统地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确认本属可分6个组,13个系,74个种。根据形态发生学原理,借助花粉和染色体材料,讨论了本属植物的分化形成与选择适应,建立了一生态演化谱系。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对中国绿刺蛾质型多角体病毒(Ps CPV)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该病毒的包含体呈六角形、四方形或不规则形,有强烈的折光性,大小为0.4~2.8微米。病毒粒子近球形,表面具管状突起,大小为48.2~55.3毫微米。这种病毒对中国绿刺蛾3~4龄幼虫的LC_(so)为1.21×10~5多角体/毫升,具有应用于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假磷虾线粒体DNA COI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苯酚-氯仿提取、异丙醇沉淀提取中华假磷虾基因组DNA;以相应引物经PCR扩增得到线粒体DNACOI片段;PCR产物采用化学法与载体(pGEM-TEasyVector)重组基因、热休克法转化重组质粒至感受态大肠杆菌(JM109)、氨苄LB培养基扩大培养;测序.结果表明,中华假磷虾线粒体COI碱基709bp,其碱基组成A、T、G、C含量分别为28 59%、35 35%、17 61%和18 45%(国际基因库索引号AY754819);与同科内其它3属10种磷虾的mtCOI基因片段核苷酸组成相似.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大帽藓科植物的分类和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对河北省大帽藓植物进行了整理研究,现知该地区有本科植物7种,其中,中华大帽藓为最近在河北省发现的一个新种,西藏大帽藓、剑叶大帽藓为河北省新记录种。简要概述了每种植物的识别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并根据标本编制了河北省大帽藓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鸟类染色体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最近几年大约有六百多种鸟类的核型被报道,但是同科鸟之间核型的比较分析所见报道较少。本实验以雀形目中的四种鸟为实验材料,通过核型之间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鸟类染色体的多态性和四种鸟的亲缘关系及进化趋势。同时还探讨了PHA对鸟类核型影响。  相似文献   

17.
小叶黄杨和夹竹桃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吸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冷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与植物叶片中的汞含量,比较小叶黄杨和夹竹桃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汞的吸收能力,为土壤重金属汞污染的植物修复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小叶黄杨叶片中的汞含量占根部土壤汞含量的比值(8.6%)大于夹竹桃叶片中的汞含量与根部土壤汞含量的比值(2.5%),小叶黄杨对汞的吸收能力强于夹竹桃的。  相似文献   

18.
桥墩湖浮游植物调查以及鲢、鳙鱼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9月在湖北省对养殖水体桥墩湖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共鉴定出浮游藻类5门40属43种.浮游藻类的平均细胞数量为1.02×108个/L,平均生物量为14.56 mg/L.浮游动物29种,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3 189.62个/L、15.71 mg/L.其中中华小尖头藻(Raphidiopsis sinensia)、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和中华平裂藻(Merismopedia sinica)占到了总的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的80;.从生物量来说,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达到了总生物量的15.64;,以及浮游动物的轮虫为74.64;.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高粱田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高粱田中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Zehntner)]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群落结构,对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的种类及数量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哈尔滨高粱蚜捕食性天敌昆虫共11种,隶属4目5科,主要优势种为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是高粱蚜发生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物种均匀度、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增加趋势,物种优势度、优势集中性均表现为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