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通过分析3 个剖面的碳氧同位素数据,计算Z 值及古温度,并结合沉积相、古生物等,对该区域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古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川西地区中二叠统-下三叠统碳酸盐岩的δ13C 值为-3.90‰~2.80‰,主要值域为-2.80‰~2.80‰,均值为-0.04‰;δ18O 值为-9.70‰~-1.80‰,主要值域为-8‰~-4‰,均值为-6.60‰。研究区古环境基本处于海相环境,东北边缘水体相对较深,西南边缘水体相对较浅,海水温度为8.8~68.4℃,主要值域为16~33℃,属于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经历了栖霞期-茅口期、吴家坪期-长兴期、飞仙关期-嘉陵江期3 次大的海平面变化旋回,且其间各有若干次次级旋回。  相似文献   

2.
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与常规的物理化学相结合方法来检测水质,对昆明呈贡大学城部分水域污染情况进行了研究.利用蚕豆微核技术对各水样进行监测统计蚕豆根尖细胞对微核千分率(MCN)及污染指数(PI),并与水体中COD_(cr)、BOD_5、DO水体污染指标进行了相关性比较;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结果与水体污染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相一致.水体的污染程度与蚕豆的微核率、污染指数呈正相关;蚕豆微核率与COD_(cr)水体指标呈正相关的关系,与DO水体指标呈负相关的关系,与BOD_5水体指标的相关性不明显.水体中COD_(cr)、DO、BOD_5等含量,对蚕豆微核的形成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水体的污染程度也直接影响了蚕豆微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鄂城县鸭儿湖氧化塘水体中鱼类周血有核红细胞的微核出现率,其均值为2.0‰,与无明显污染源的水体中鱼类微核出现率均值为0.08‰比较有极为显著的差异(P_(1)< 0.0005)。提示,利用鱼类周血有核红细胞胞浆中所出现的微核作为一项新的生物学指标,用以监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颍河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周口市颍河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上升,二板桥采样点水样的微核率为17.71‰,胜利桥、地区医院、孙嘴桥、沙河口桥和周口大闸上游各水样的微核率分别为12.45‰,10.06‰,9.35‰,8.47‰和7.11‰,提示水体含有遗传毒性物质,并对污染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核试验法,对贯穿淮安城市中心、边缘、外围的3条主要河流里运河、废黄河、盐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及核异常进行了比较研究.每条河水样又分为100%原样、50%,33.3%3个浓度组,以暴气后的自来水为对照.实验结果显示,毒染1周后,里运河、废黄河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及核异常率均大于对照组(P<0.01),里运河水组诱发微核细胞率明显高于废黄河水组和盐河水组(P<0.01).而盐河水组诱发微核率及核异常率(33.3%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结果提示,淮安城区中心地段河流水质诱发蝌蚪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外围,其水体中存在致突变物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和红细胞微核测试法, 以洗衣粉为诱变剂,研究洗衣粉对黄鳝急性毒性和黄鳝红细胞的遗传毒性. 结果表明: 洗衣粉24 h和48 h的LC50分别为162.639 mg/L、107.664 mg/L; 洗衣粉对黄鳝红细胞的损伤主要表现为微核率和核变形率的增高.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洗衣粉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 微核率和核变形率增加.  相似文献   

7.
湘西杜鹃花根和茎中氨基酸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HPLC 方法对湘西杜鹃花植物根、茎中的15 种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测定的结果是, 根中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 12.74‰ ( 干样) ,其中必需氨基酸为 5.30‰, 占41.60%;茎中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8.41‰( 干样) , 其中必需氨基酸为3.25‰, 占41.85‰.该方法检测效果好, 平均回收率达 93.6%,氨基酸保留时间变异系数平均为 1.0 ±0.4%, 其峰面积变异系数为4.2 ±0.8%, 在 10 pmol ~ 2 nmol 范围内,线性关系系数平均为0.987±0.009.  相似文献   

8.
以嘉陵江流域及其梯级开发河段为研究对象, 通过在2008 年8 月(雨季) 及2009 年2 月(旱季) 进行密集采样, 分析测定了河水中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 探讨了河水中DIC的来源及其季节与空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 嘉陵江河水DIC 及其同位素13CDIC 组成的平均值, 雨季时为2 018 μmol/L 和−8.6‰, 旱季时为3 150 μmol/L 和−6.0‰, 二者均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 嘉陵江水体13CDIC 的值旱季(枯水期) 高于雨季(丰水期), 与自然河流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 而与水库、湖泊不同, 表明嘉陵江梯级水库群水体“湖沼学反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抚仙湖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NaN3处理作为阳性对照,以自来水处理作为阴性对照,用紫露草微核监测法对抚仙湖具有代表性的10个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各水样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相比都有较明显升高,邻近湖滨区域的水体污染程度远高于湖泊中心水体,湖泊南部的水体污染程度高于北边的水体.这种变化与化学监测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运用遗传毒理学的方法,研究环磷酰胺和卫河水对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核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0 mg.L-1、20 mg.L-1、4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和10%、30%、50%体积浓度的卫河水处理4、8、12和16 d,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总核异常率明显升高;20 mg.L-1环磷酰胺溶液可作为阳性对照;每一处理浓度下,红细胞微核率、总核异常率均在第12 d达到高峰.说明,太行隆肛蛙蝌蚪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实验对监测污染水体中的遗传毒性物质敏感可行;卫河水污染严重,含有较强的遗传毒性物质,应加快对卫河水的治理,以防止其对地下水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濮阳市赵北沟河水质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濮阳市赵北沟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甲醛厂、大化桥、啤酒厂、世锦公司等受试河段的全部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升高,提示水体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并对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污染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微核试验法监测奎河徐州市区段水质污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使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奎河徐州市区段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全部受试水样均能引起微核率显著升高,提示水体中含有遗传毒性物质。此外本文还对造成水质污染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研究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技术对发芽马薯浸渍液的微核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发芽马铃薯浸渍液的质量浓度为25g/L,50g/L,100g/L,200g/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分别为17.21‰,23.53‰,29.55‰,39.40‰,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应浓度的未发芽马铃薯浸渍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形成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发芽马铃薯浸渍液能显著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形成,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可以监测发芽马铃薯的遗传毒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监测滇池水质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研究。以蒸馏水处理作阴性对照试验,以不同浓度的Cd,Hg处理作阳性对照试验,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①水体Hg,Cd污染均会明显地增加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而且Hg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较大。②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明显地增加,而且,各样点水样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不相同。③以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为指标,监测滇池水质污染的结果与水质测定结果是一致的。④本试验可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即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15.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试法监测卫河水体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卫河新乡河段各段河水培养蚕豆,根尖经固定,水解,染色后观察其微核率,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组,经与对照组比较显示,经河水培养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高于阴性对照组,有的河段的微核率与阳性对照组接近.本研究显示卫河新乡河段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家用洗洁精对蚕豆根尖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8种家用洗洁精对蚕豆根尖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0.1%的浓度下,6种洗洁精溶液使得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显著上升,在1%和10%的浓度下,8种洗洁精溶液均使得蚕豆根尖发黑,生长变形.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南淝河水体的污染状况进行了一次生物学评价,并对启豆Ⅰ号作为微核监测技术实验材料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淝河水体已被污染,尤其以工业区和居民生活区污染严重;启豆Ⅰ号对诱变物反应敏感,水环境中污染物浓度与微核千分率呈线性相关,因此启豆Ⅰ号作为微核监测技术的实验材料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Mutagenic effects of chromium trioxide on root tip cells of Vicia fab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this study on the mutagenic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hromium trioxide (CrO3) on Vicia faba root tip, micronucleus assay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assay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mitotic indexes, micronucleus rate 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 rate of Vicia faba root tip cel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CrO3 concentration on the mitotic indexes were complicated. CrO3 increases the micronucleus rate of Vicia faba root tip cells. It was found that within certain range of CrO3 concentration the micronucleus rate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rO3, but that the micronucleus rate decreased at higher level of CrO3 and that CrO3 also caused various types of chromosome aberration at a rate which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of CrO3. We concluded that CrO3 has significant mutagenic effect on Vicia faba root tip cells.  相似文献   

19.
为寻找一种简单有效能够证明染发剂具有毒性,探究其毒性大小的方法,本文采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检测氧化型染发剂的诱变效应.结果显示,细胞微核百分率以及染色体畸变率相比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且当浓度为10.0 mg/mL时,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达到最高值.由此说明染发剂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且毒性强度与染发剂的浓度是相关联的.蚕豆根尖细胞微核实验能够作为初步检测氧化型染发剂诱变效应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