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构建大洛阳旅游圈可以为洛阳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大洛阳旅游圈是以河洛文化为特色的优秀资源依托型旅游圈,依据河洛文化的核心区域对其所涵盖的地域范围进行界定,从优势和劣势的角度分析其现状,最后提出大洛阳旅游圈的发展模式为"点—轴—圈"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对其三级结构体系进行梳理,设计了一些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漓江流域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提出了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开发地签订补偿、保护合同,选择合理的生态补偿方式三方面的措施,以此缓解漓江流域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以及开发者、经营者和当地居民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分析旅游圈构建与城市圈建设的互动关系,重点探讨城市圈发展对旅游圈的影响.研究表明其积极影响在于会带来资金、市场、交通、服务的便利,消极影响包括引起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区域旅游同质性加剧、旅游整合策略不和谐等问题.以武汉城市圈与旅游圈发展问题为例,探讨利用城市圈这一机遇促进旅游圈构建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保护的角度出发,依据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监测评价体系,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设计实现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系统集成水质评价、水生态评价、土地生态风险评价等模块,实现了对漓江流域水生态健康的评价管理,提高了流域水生态管理在空间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为流域管理组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5.
从古镇旅游研究现状入手,利用旅游目的地系统理论,对湘西4大古镇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湘西民族地区古镇旅游发展的对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多方合作,推进古镇旅游环境治理;打造旅游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集群,将古镇旅游融入“三峡”旅游圈与“大湘西”旅游圈.  相似文献   

6.
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特色,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及核心-边缘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中部地区旅游合作的空间布局应以多级旅游中心城市为发展极核,形成区域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以次区域旅游合作为重心,构建多层次旅游圈;以"三纵三横"干线为旅游重点走廊,形成跨区域旅游经济带.通过点、轴、圈,将中部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景点连成一片,由点到面,逐层展开,协同推进,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旅游协作区域.  相似文献   

7.
土地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严重的生态问题,威胁和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以典型的岩溶地貌——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域,综合6个自然环境因子和3个社会环境因子,基于GIS手段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漓江流域土地石漠化空间分布及关键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漓江流域石漠化总面积为1 547.6 km~2,占漓江流域土地总面积的8.9%,轻、中、重度石漠化占石漠化总面积比例依次是50.0%、34.2%、15.8%;在空间上,阳朔县、七星区石漠化分布最广,占各自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均超过18%,漓江中下游地区明显比上游地区石漠化面积大;自然环境因子对石漠化的贡献量大于社会环境因子,各环境因子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岩性、地貌、NDVI(植被归一化指数)、高程、道路距离、人口密度、年均降水、坡度、GDP;岩性(0.34)和地貌(0.28)是石漠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它们对石漠化的交互作用解释力达到了0.45。  相似文献   

8.
漓江流域上游是广西山洪灾害多发区中较严重的流域之一,为了对漓江流域上游防洪减灾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漓江流域上游的水文资料、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构建漓江流域上游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洪水预报方案。选取2008~2013年的27场洪水作为率定期洪水,2014~2015年8场洪水作为验证期洪水进行降雨径流模拟。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率定期模拟合格率为85.2%,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50;验证期合格率为87.5%,达到甲级精度,平均确定性系数为0.87,达到乙级精度。模拟结果的分析表明,三水源新安江模型适用于漓江流域上游且取得较好的模拟结果,可为漓江流域上游洪水作业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锡尔系数与改进后的生态足迹方法,分析了河北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2年,河北省旅游生态足迹与旅游生态承载力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总体表现出生态赤字状态,河北省旅游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空间上,在11个地级市中,秦皇岛的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与人均旅游生态赤字均最高,沧州市最低;而张家口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最高,唐山最低,从环渤海、环京津与环省会旅游圈来看,3个旅游圈之间的旅游环境承载力差异较小,但各旅游圈内各市的差异较大,其中以环渤海旅游圈内的差异最大;为了促进河北省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生态旅游、降低旅游生态赤字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厦门作为中国十大重点旅游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已到了一定规模。旅游圈作为区域旅游合作的产物,受到了行业和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区域旅游理论中的旅游圈理论对厦门市旅游业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旅游圈理论中的空间相互作用模型,探讨了厦门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提要:民族旅游开发会对传统聚落景观产生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以一个典型民族旅游地——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后景区内传统聚落在聚落形态、经济活动、文化认同、社会秩序等四个细分景观空间上的嬗变现象,为民族旅游业发展进行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孙勇  郭锐  陈劭锋  王丽 《科技促进发展》2021,17(11):1943-1950
为揭示青藏高原旅游业空间选择的格局、过程与机理,运用标准差椭圆和缓冲区分析,讨论青藏高原地区产业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旅游产业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形成以西宁和拉萨为双核心发展格局,并随着时间发展沿双核连线形成西宁旅游带、玉树-昌都旅游带和拉萨旅游带相连的格局;旅游产业新创企业数随时间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住宿与餐饮业新创企业数量占比最高,其次是旅游资源管理行业,单纯旅游文化娱乐企业相对较少;青藏高原地区旅游产业集聚受到旅游资源、旅游市场和旅游环境的影响,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围绕旅游景区开展,形成“景区—产业”因果循环累计的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224个乡村旅游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10.1空间分析平台,采用集中化指数、经济—地理联系率、人口—地理联系率等指标,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驱动力.结果表明:从均衡度来看,河南省乡村旅游地分布比较均匀且各市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从空间分布来看,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在中部、北部和西部,形成以市区边缘旅游带、山地景区旅游带、过渡区旅游带以及小规模旅游带等4个旅游地带.影响空间分布的驱动力主要有自然驱动力和人文驱动力,其中自然驱动力包括地貌、地形、河流等因素,而人文驱动力则包括经济、人口、交通、政策、高级别景区的辐射等.通过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有利于实现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景区网站评价中的文化属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的文化本质属性决定了任何为旅游服务的建设都必须注重其文化属性,景区网站在国内旅游在线服务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景区网站建设和评价中,除了关注其经济属性外,也应关注其文化属性。关注景区网站文化属性可以从景区文化展示、游客信息收集、双向互动交流和旅游文化保护四个方面来具体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考查桂林的城市形态演变和古建筑旅游资源认为桂林的历代城市建设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军事和生活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选择规律,建筑与自然环境、文化相交融是推动桂林由军事城镇演变为旅游文化名城的重要因素,也是桂林城市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于旅游生产线的景区容量模型能较好的分析高峰期景区景点容量的控制问题.该文进一步完善了基于旅游生产线的景区容量计算模型,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准入批量与最大接待量之间的关系.首先,对景区旅游生产线的景点闲置进行了分析,将景点闲置分为系统闲置和不均衡闲置,并发现准入间隔不等于最大公约数或不等于公约数时都会增加景区景点的闲置.其次,分析了景区旅游生产线的过载情况:当准入批量大于子景点容量时都会使相应的子景点会产生过载,子景点对应的景点也会过载.最后,分析了景点游憩时间和容量不确定条件下基于旅游生产线的容量决策模型.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能指导景区更好的进行高峰期景区容量控制,提高景点利用率,保证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介绍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发展情况 ,着重分析了在粗放经营方式下该区域的旅游环境质量 ,提出了具体的整改对策与措施 ,并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及类似的旅游胜地之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对于延续和延长旅游资源和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当前桂林石刻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保护和开发、资源整合、产品化路径和营销手段等问题,提出了桂林石刻应从整合旅游资源、创新产品形式、创新营销手段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旅游开发的建议,以期能为桂林石刻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浅谈我国旅游景区的事件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事件营销作为旅游市场的一种营销手段,正在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然而,事件营销并非万能,如果在旅游景区营销中运用不当便会产生负面效应,后果惨重。在研究、分析我国旅游景区事件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发展我国旅游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区(点)类型多样,管理机制也多种多样,管理模式错综复杂,再加之旅游法规不健全,势必造成权利交叉、多头管理、无序开发的混乱局面。本文就旅游景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就旅游景区如何做到规范管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作者认为,旅游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来寻求发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定要设立独立的政府管理机构,该机构不能是事业单位,更不能是企业单住,而且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要尽可能小。同时,国家旅游局作为旅游管理的职能部门,针对旅游景区专门规章的研究制定也需尽快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