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非鱼类的食物和营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非鱼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本文综述了罗鱼类的天然食物、摄食活动和对象物的消化,罗非鱼类对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罗非鱼类养殖时的投饵和施服.  相似文献   

2.
《广东科技》2007,(10):43-43
罗非鱼是我国南方广泛养殖的一种杂食性鱼类.1998年,我国成为罗非鱼养殖的第一大国,经过近六年的时间,又成为罗非鱼鱼片出口的大国.然而,由于在饲料中大量使用或滥用抗生素和激素,罗非鱼的品质问题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3.
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性腺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奥利亚罗非鱼(T.aurea)和尼罗罗非鱼(T.nilotica)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鲡鱼科(Cichidae)罗非鱼属(Tilapia)内的两种鱼类[1],它们繁殖周期短,生长速度快,抗逆性能强,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种,在淡水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罗非鱼种类繁多,种间杂交容易发生,致使罗非鱼养殖群体之间,或者野生种群和养殖种群之间多有程度不同的混杂,因而出现诸如群体种系不纯,优良经济性状衰减退化(性成熟提早,生长缓慢,个体趋小)等不良后果,直接影响了养殖…  相似文献   

4.
罗非鱼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非鱼是世界性的养殖鱼类,同时也是我国水产业重要养殖品种.我国罗非鱼产业发展迅速,罗非鱼养殖产量、产值和出口额均居世界第一位.但由于引种时间较长,我国罗非鱼繁殖也较普遍的存在种质退化的问题.针对罗非鱼育种研究,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及分子辅助育种几个方面对其育种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希望较全面的反应国内外罗非鱼育种研究的进展和动态,并对今后科研工作者开展罗非鱼良种繁育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用雄性激素诱导罗非鱼雌鱼雄性化的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俗称越南鱼)是一种优良的养殖鱼类。由于繁殖率过高,致使养殖种群密度过大,个体小,尤其是雌鱼口腔含卵孵化时间较长,生长比雄鱼慢,大大影响产量和商品鱼质量。用性激素诱导产生全雄的罗非鱼仔鱼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我们于1977年和南海县水产养殖场新庄分场和广州市二沙鱼苗场合作,进行雄性激素诱导罗非鱼雌鱼雄  相似文献   

6.
罗非鱼原产非洲,属热带性鱼类,有一百多个品种.我国台湾同胞吴增辉和郭启彰于1946年从新加坡带回13尾,养在高雄中州的池塘中,仅三个月的时间就繁殖了1526尾.次年六月因洪水泛滥,鱼从池塘进入河川,经世代繁衍而遍及全省.1956年8月,泰国华侨用密封尼龙袋充氧,空运一千尾罗非鱼苗至广州.次年,中国渔业代表团访越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我国淡水鱼养品种主要有:四大家鱼、罗非鱼、鳜鱼、鲌鱼、黄颡、黄鳝、加州鲈鱼、长吻鮠、河鲀、泥鳅等养殖鱼类,这些鱼有的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有的动物性饵料为主,养殖技术比较复杂,但大部分品种的养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以下简单介绍一下罗非鱼的养殖模式,供大家参考。1鱼塘建设及准备鱼塘要求:1)无工农业污染,水源充足,水质好,排灌方便;2)底质最好为沙质土;3)池塘面积5亩以上为宜;4)水位深浅适宜,鱼塘的水深1.5米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变化规律,选取稻田和池塘两种养殖环境下的罗非鱼为研究对象,定期测定实验期间的水质指标(溶氧、水温、pH值和氨氮),取养殖202d的罗非鱼,通过16SrRNA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肠道微生物,并分析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菌群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养殖水质参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同养殖环境的水质参数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结构组成和多样性发生变化。在两种不同养殖环境下,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个菌群相对丰度均较高。蓝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物种丰富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蓝菌门在稻田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池塘组,而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池塘组的罗非鱼肠道菌群中所占比例高于稻田组;在属水平下,Cetobacterium,Paeniclostrdium和Romboutsia等菌属在稻田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池塘组罗非鱼肠道菌群相对丰度较高的菌属为Cetobacterium,Enterovibrio和Plesiomonas等。不同养殖环境下,罗非鱼肠道微生物菌群分布及丰度有显著差异,该变化可为罗非鱼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鱼肉有着丰富的脂肪酸,尤其是必需脂肪酸,它不仅对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水体环境的变化,鱼类肌肉脂肪酸组成也会发生改变。文章以拉萨河鱼(裸鲤)脂肪酸组成为样本,同内陆淡水鱼(鲫鱼)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从而分析脂肪酸组成在不同水体环境下的变化情况。为今后大量养殖营养价值较高的高原鱼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广东、海南一带兴起的罗非鱼养殖热潮,在罗非养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最简单直接却又易被人们忽视的影响罗非鱼养殖效益的三大重要因子,对其进行简要叙述,借以引起广大养殖朋友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分别对上述分离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确定其分类地位。分子分析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攻毒实验表明以上4株S.iniae均能引起罗非鱼发病,呈现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并能从发病的罗非鱼脑、心、肝肾和血液中成功回收S.iniae。以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罗非鱼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S.iniae,这与国外有关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研究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2.
包头地区鱼类寄生虫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包头地区鱼类寄生虫29种,隶属12目15科16属,重点记述了对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8种鱼类寄生虫病,对今后鱼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思发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一个优良种质,可以带来一个新产业,一个劣种,则可能败坏一个产业,经1 5年努力,他育成的上海市第一个鱼类良种-团头鲂浦江1号,已由农业部公布推广,经济和社会效率显著。另有罗非鱼良种即将育成,3-4种新养殖对象正在开发中。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鱼类促性腺激素不仅在垂体中表达和分泌,性腺局部也是产生促性腺激素的场所。为验证尼罗罗非鱼LHβ是否也在性腺中表达,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检测了LHβ亚基在罗非鱼垂体、卵巢和精巢中转录水平,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了LHβ亚基在罗非鱼精巢中表达的细胞类型。结果发现,除垂体外,LHβ亚基在罗非鱼卵巢和精巢中均有表达,且表达于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揭示罗非鱼促性腺激素功能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也对鱼类的人工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泰乐菌素饲料添加剂对鱼类促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泰乐菌素(Tylosin),通过对静水及流水池塘的网箱养鱼试验,测定其对鱼类(鲤鱼及罗非鱼)生长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泰乐菌素对鱼类有明显的促长作用,且最佳促长剂量随着鱼种类的不同及同种鱼类不同生长阶段而不相同。鲤鱼种为每公斤饲料中添加0.5g,成鱼为10g;罗非鱼为2g以下。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全雄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非鱼的全雄单性控制对于罗非鱼的养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罗非鱼的性别决定机制十分复杂,有XX/XY型和ZW/ZZ型两种性染色体型,并且易受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对罗非鱼的全雄控制方面,有人工挑选、激素处理、种间杂交、遗传雄性罗非鱼技术(GMT技术)等几种可用的方法,但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总的来看,遗传雄性罗非鱼技术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能成为解决罗非鱼全雄控制的有效手段,并符合健康养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江河、湖泊和水库等内陆水域,是淡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内陆水域,蕴藏着丰富的鱼类资源。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同程度地影响淡水鱼类资源和渔业的发展,如工业废水的污染,严置影响鱼类的索饵、繁殖及其生态环境;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得不到恢复和补充;江河修筑闸坝,严重影响洄游性鱼类溯河产卵繁殖。上述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当  相似文献   

18.
单性罗非鱼又叫奥尼鱼,是由雌性尼罗罗非鱼与雄性奥利亚罗非鱼杂交而成的第一代良种。这种鱼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很值得大力推广养殖。 单性罗非鱼有如下优势。  相似文献   

19.
鲻科鱼类是世界性分布的经济种类,它是咸淡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发展鲻科鱼类养殖的研究,已列入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的研究项目,受到了国际生物学发展规划组织的支持和鼓励。六十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视鲻科鱼类繁殖生态学的研究,特别是对鲻科鱼类的繁殖生物学、仔幼鱼生长、发育以及摄食生态学等进行有系统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加速了鲻科鱼类人工繁殖的进展。本文拟从繁殖生物学观点出发,对鲻科鱼类繁殖生态学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浮游生物、腹足类、双壳类和泥土组成,摄食习性和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红树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植物凋落物,这3种食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而对照塘中这3者的比例依次为8%~64%、25%~55%和1%~12%。可见,无论在红树塘还是对照塘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食物组成的贡献比例都超过50%,表明尼罗罗非鱼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此外,栖息地生境的红树植物、盐沼植物和浮游植物,也是尼罗罗非鱼消化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