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分布式蜂窝网络中支持多个射频拉远单元(RRU,Radio Remote Unit)和多个用户设备(UE,User Equipment)同时参与协作传输,但是高速运动和其他原因会导致RRU-UE间存在多普勒频偏和时延,而且由于各个RRU-UE支路之间的时频偏不均衡性导致补偿困难。创新性地在补偿过程中加入松弛变量,在满足系统最大容忍剩余频偏约束的前提下求出次优的频偏补偿值。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很好的补偿UE端时频偏的情况下也能够补偿RRU端的频率偏移且效果理想,基于此还可为多点-多用户协作组合优选提供一种良好的筛选判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IEEE 802.16j的协作中继切换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跳中继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中,使用多点协作通信时,消息的同步传榆对系统性能影响非常大.为了确保在切换过程中消息传输的同步性,基于IEEE 802.16j协议中的单点协作中继切换流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协作中继切换流程,该流程在执行切换步骤时先进行‘网络重进入'过程,再执行‘关闭连接'过程.此外,该方法以信号强度和时延作为切换判决,能够实现2个中继节点同时参与协作.  相似文献   

3.
针对协作分集系统中协作用户选择方法计算复杂度较高的缺点,提出了2种改进的协作用户选择方法--信道最优方法和非互惠信道最优方法.信道最优方法首先为信道最差的用户选择一个与其信道最优的用户作为协作伙伴,两用户互相作为对方的协作伙伴转发对方的信息,并且引入了2个信噪比门限来避免不必要的协作过程;非互惠信道最优方法是为信道最差的用户选择一个信道最优的用户作为协作伙伴,为其转发信息,而该协作伙伴则另外选择一个最优的用户作为自己的协作伙伴.仿真表明,在小区内的用户数达到50以上的时候,这2种协作用户选择方法在能量增益与最差链路优先匹配算法相当的基础上,可以省略复杂度为O(N2)的计算.  相似文献   

4.
在三节点中继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协作通信和切换技术的特点尝试性地建立四节点的协作通信切换通用模型,并对通用模型进行仿真和系统性能分析。四节点的协作通信切换通用模型的系统性能在中低信噪比时明显优于传统通信切换,高信噪比时与传统通讯切换的性能差别不大。四节点的协作通信切换通用模型解决了切换技术在协作通信中的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协作通信是现实条件下实现分集增益的关键技术,单天线节点通过相互协作传输信息实现空间分集可有效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在协作通信研究中,协作节点的选择非常重要,选中好的协作节点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与效率,但是针对完全分布式无线网络多信道数据传输情况下,考虑到系统整体性能最优的协作节点分配和选择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增量值(CIV)的协作MAC协议(命名为CIV-MAC)。在CIV-MAC中,备选协作节点通过侦听多路信道控制帧获得信道状态信息(CSI),并计算自身CIV;根据节点的CIV,协议会实行协作节点分配和选择机制并选出最优的协作节点,同时通过采用最小功率控制算法来降低系统能量消耗。最后,以网络实际有效吞吐量和能量效率两个参数为网络性能指标,通过两个不同场景的仿真实验结果得到,相对于RBAR协议和CRBAR协议,CIV-MAC可以极大地提升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6.
协作多点传输技术通过对多个小区进行联合调度和协作传输,降低小区间干扰,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和扇区吞吐量。随机接入过程是移动通信系统中UE与网络建立连接、进行通信的首要过程,必将受到这种新的传输模式的影响。对其接入场景与接入流程、资源请求过程的资源分配问题、部分切换过程及新的接入方式进行探讨,提出这些过程在CoMP环境下的演进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基于非理想信道信息的多用户多天线上行协作式空间复用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在协作式空间复用与单发多收之间进行模式切换的混合传输方案.分别分析了协作式空间复用与单发多收在理想信道信息与非理想信道信息下的各态历经可达速率性能,获得了其闭式的边界结果;在两者分析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可达速率边界的模式切换传输方...  相似文献   

8.
随着无线Mesh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中配置节点多射频多信道,提高信道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扩大网络容量的有效手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拓扑信息的集中式的多射频多信道分配算法,实现时将其分为信道分配计算和信道分配切换两个阶段。在信道分配计算阶段按优先级确保瓶颈链路的带宽需求,实现网络信道干扰最小;在信道分配切换阶段逐层实现切换,确保网络的连通。仿真结果显示,该信道分配算法可以有效地提升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检测转发方式的酉空时协作分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基于检测转发方式的酉空时协作分集技术进行了研究,该技术可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不知道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使数据可靠地传输.在该协作分集技术下,通过对2个用户协作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其误码率性能与每个用户的信道和用户间的信道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协作通信网络中基于协作概率的负载均衡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协作通信存在的网络中,针对已有的负载均衡技术没有考虑用户切换后协作概率的不足,在已有的负载均衡技术基础上,利用目标小区负载状况得到切换后的协作概率,与小区信号强度和负载状况相结合,设计出应用于协作通信网络中具有负载均衡功能的切换判决函数,提高切换判决的精度。仿真表明该机制在均衡网络负载的同时,提高了系统容量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移动Adhoc网络信道传输性能不佳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相对称协同MIMO的移动Adhoc网络传输机制,此机制结合反相对称调制法和协同MIMO技术各自的优点,充分利用相邻信道噪声的相关性来提高系统传输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和系统仿真得出反相对称协同MIMO传输机制能够获得高于传统协同MIMO传输技术至少4倍的信噪比增益,并且网络传输信道的信道容量和抗噪声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使协同MIMO有更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多跳协作中继网络的能量分配及路由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减少无线多跳网络的能量消耗,提出了一种协作路由算法. 在传统非协作路由的基础上,通过译码-转发与放大-转发混合的协作中继方式减少路由长度. 根据信道状态信息,推导了满足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信道容量的前提下,节点所需的最小发射功率. 结合功率分配,提出了基于路由最小功率的协作路由算法及实现方式.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能量分配方式和路由选择算法在保持低功耗的同时,降低了数据误码率,提高了节点的通信可靠性和能量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CDMA越区切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门限软切换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分析。接着,将其与最小逗留时间排队法结合在一起,推出混合越区切换方案,并与传统的预保护信道方案、最小逗留时间排队方案等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协作频谱感知的关键技术是降低控制信道开销,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噪比的加权协作检测算法,采用双门限混合加权判决,融合中心根据当前检测信道贡献大小,从而计算和分配相应的加权值,降低无效的传输.模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检测概率有明显的提高外,而且平均感知比特数下降,从而降低了公共信道的开销.  相似文献   

15.
协作分集是利用单天线的辅助节点组成虚拟天线进行通信的一项技术,它通过使用中继节点向信宿转发信源信息获得空间分集.与普通的协作分集相比,它限制中继只处理信道条件差的信号,从而可以节约信道资源.协作分集网可以利用目的终端的反馈信息提高信道利用率,当信宿端提供传错的反馈时,中继才会重传信源信号,并且将信源信号和中继转发的信号整合在一起.在这篇论文中,使用放大中继模式研究在独立的瑞利衰落信道中增量中继协作分集网的性能,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和普通的协作分集网相比,增量中继协作分集网降低了误码率,提高信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系统可靠性,在考虑无线瑞利感知信道和有一定错误率的报告信道条件下,提出采用p次方检测器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案.通过考虑单天线上的采样信号数和OR融合准则,联合优化p次方检测器的指数p和最佳感知门限λ以使总错误概率最小.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在满足总错误率最小条件下,最佳指数p和感知门限λ同时存在.并且有当采样信号数越大时,指数p越来越大且有上界,最佳感知门限λ越来越小且有下界.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蜂窝网络中全双工蜂窝用户协作D2D(device to device)通信机制,全双工蜂窝用户采用功率域叠加支持上行传输和D2D通信并发,为无直传链路的D2D用户对协作中继;分析了系统的可达速率域,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最小可达速率的功率分配算法。仿真分析表明,随着自干扰消除性能的提升,系统的可达速率域扩大,全双工协作D2D通信的可达速率域显著大于半双工协作D2D通信,且蜂窝上行链路和协作D2D链路间存在可达速率折中;功率分配算法能根据信道状态动态调整蜂窝用户的发射 率和功率分配因子,功率效率高,且随着最大发射功率的增加,蜂窝上行链路和协作D2D链路的可达速率趋同,能满足最大-最小准则,兼顾蜂窝上行链路和协作D2D链路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Wi-Fi多通道车载Mesh网络中移动客户端在不同的Mesh路由器间切换延时过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MAC层切换管理方案。首先,将信道按优先级分为高优先级组、一般优先级组和低优先级组,优先级的数值表示信道可用的概率;然后,移动节点按组扫描所有信道,向一组中所有的信道发送完探测请求信息后,则回到原始信道收集回复信息;最后,当一个接入路由器的信号质量满足需求时,移动节点将终止扫描过程并进行认证、关联。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全扫描、选择性扫描和FHAP方案,所提方案减少了检测可用接入路由器的等待时间,并且大大地降低了切换过程中的数据包损耗比,实现了MAC层的平滑切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