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太原煤气化公司晋阳选煤厂中煤灰分与发热量的对应数据资料,将中煤灰分与发热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加以模型化,导出回归方程,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预测中煤的发热量并对实测发热量值进行验证审核,对煤质管理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数理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分析法,利用发热量与固定碳百分含量的关系及发热量与灰分产率的关系,可以分别对比出5、7两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各煤层提供了新的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数理统计中的一元回归分析法,利用发热量与固定碳百分含量的关系及发热量与灰分产率的关系,可以分别对比出5、7两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亚段各煤层提供了新的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4.
动力煤热值计价,水分影响因素是很重要的,煤炭质量在灰分不变的情况下,煤炭发热量高低与水分大小成反比关系。降低水分,提高煤炭产品发热量是提高矿井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SPSS回归分析对发电厂燃煤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鄂尔多斯褐煤进行试验,得出煤中各工业成分和发热量的数据。通过Origin软件做出灰分与发热量的关系曲线,通过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灰分与发热量之间的试验关联式。根据试验得到煤的特性,对燃用鄂尔多斯褐煤的锅炉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利于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和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影响宏伟热电厂煤场库存的煤质因素即水分、发热量、灰分等指标与实际库存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将库存量转化为煤场储存的发热量、把煤质因素引入库存概念的燃料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阳泉无烟煤发热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阳泉无烟煤与碳、氢数据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提出了相关关系模型并进行了相关性检验。可利用回归方程估算发热量和检查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发热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常见的12种生物质为实验试样,经过粉碎、干燥、制样后,立即进行C、H、S、N、O元素含量和发热量测定,在研究分析测试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C、H元素含量的发热量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通过了a=0.005的F检验.模型和实验吻合很好,生物质的发热量的大小与其C、H元素的含量成线性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动力配煤发热量及着火温度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实验法测定电厂动力配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存在操作繁琐和信息滞后较大等不足,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该网络模型在学习过程中确定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与单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模型利用单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含量直接预测混煤的发热量和着火温度,预测结果误差较小.利用置信区间分析法对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置信度.  相似文献   

10.
煤质发热量是衡量煤质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针对一些计算发热量的经验公式通用性不强的问题,本文利用煤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数据作为输入,建立了发热量与输入间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发热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精度相对误差最小0.039%,最大为2.139%,满足工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结合寺河二号井煤层赋存条件,对15号层煤的工作面布置方案及回采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回采经验,以期对类似煤层的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耿贵 《太原科技》2012,(3):81-83,87
以嘉乐泉煤矿9号煤层的开采为实例,分析了对煤层结构、地质条件和原设计普采(组合悬移顶梁)工艺,探讨了采用综采工艺的技术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计算了相关工艺、设备参数,为实现其采用先进、安全、高效综采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反映煤体结构破坏程度的若干宏观与测试参数,研究了石嘴山一矿井田主采三层煤的煤体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出三层煤体结构垂向变化的分层性主要受石嘴山向斜中和面所控制;煤体结构横向分区性主要受北西向缓波状褶皱所控制。研究还表明,三层煤煤岩组分的构成也对煤体结构类型的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焦文宁 《山西科技》2014,(2):150-152
通过对华盛矿5号煤层可选性评定,得出以下结论:当5号煤层精煤灰分8%时,δ±0.1含量为35.55%,可选性等级为难选;精煤灰分9%时,δ±0.1含量为25.66%,可选性等级为较难选;精煤灰分10%时,δ±0.1含量为17.25%,可选性等级为中等可选。  相似文献   

15.
古交矿区8号煤中有机硫含量较高,占全硫的一半左右。首次对8号煤层进行了煤中有机硫的光电子能谱(XPS)测试,采用带能谱和波谱的扫描电镜对2号、7号、8号煤层中不同显微组分的有机硫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8号煤中有机硫以多环含硫化合物或噻吩型硫为主;在不同煤层的显微组分中其有机硫含量有差异,但差异不大;同一煤层的显微组分中,不同亚组分的有机硫含量亦不同。  相似文献   

16.
在对东兴煤业地质条件、煤层储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就15号煤层的采煤方法、工作面顶板管理方式、支护设备选型、回采工作面的长度、采高和巷道布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放顶煤综采工艺适合本矿现有的生产条件,工作面顶板管理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西山煤电白家庄矿6号煤层顶板状况,探讨了不同应力状态下6号煤层顶板的特征表现,并提出相应的支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制定针对樊庄区块北部煤层气井区3号煤层的有效缝网改造措施,利用工区二维地震资料对石炭系二叠系的构造样式及断层特征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利用压裂法、成像测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山西组3号煤层现今应力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号煤层主应力满足σH > σv > σh,各主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σv、σH及σh的应力梯度分别为0.025 MPa/m、0.018 MPa/m及0.013 MPa/m。3号煤层的σH及σh均略高于其顶底板砂泥岩地层1.0~2.5 MPa,这种应力特征易造成压裂穿层,缝高难于控制;3号煤层σHh为2.0~6.0 MPa,且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是造成工区埋深相对较浅的煤层压裂效果较好、产气量相对较高的重要原因。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在SN及NNE之间,与喜马拉雅中晚期构造挤压运动相关。有限元模拟显示,煤储层应力场平面分布特征受控于埋深、岩性、褶皱及断层等因素。3号煤层σH为15.6~21.0 MPa;σh为12.5~16.0 MPa,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19.
煤层透气性系数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平煤集团公司一矿为例,探讨了煤巷中以透气性系数一矿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在煤巷中采用单向流量法测定煤层透气性系民采用径向工层透气性九两 在。  相似文献   

20.
煤层显微组分与微裂隙二元关系研究对煤层气开采具有潜在价值.通过对沁东北太原组15号煤宏观、电镜、物性等方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煤储层显微组分和微裂隙之间二元机理进行阐述,结果表明,基质有机显微组分可以产生张性裂隙和压性裂隙,而镜质组中的张性裂隙对煤层气扩散作用较大,惰质组中内生裂隙不太发育.该区渗透率呈现低渗——特低渗的原因主要是割理被脉状方解石填充以及粘土矿物的充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