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荔枝种仁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鲜种仁中各成分的含量(w)为:淀粉40.72%、粗纤维24.55%、蛋白质4.93%、镁0.28%、钙0.21%、磷0.11%.种仁脂肪中含量最高的是油酸和荔枝酸,分别为29%和28%;其次是亚油酸,为19%.这说明荔枝种仁是开发中老年保健食品的良好营养源.  相似文献   

2.
利用低温和气调对鲜荔枝作检疫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在O2含量约为1%~5%、CO2约5%~6%和在2℃低温下处理13d的气调和低温综合处理技术,可完全杀死人工接种在荔枝鲜果中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的卵和幼虫.不影响荔枝鲜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植酸及其钠、钾盐对荔枝果实的保鲜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用量为0.2%植酸钠或钾盐、0.1%多菌灵的溶液经0.5%的油酸钠或海藻酸钠乳化后浸泡当天采摘的荔枝果实15至30秒,室温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包封。在日均气温29℃至33℃,相对湿度64%至88%之间变化的第七天内,荔枝果色保鲜率平均为95.36%,空白试验则为75.8%。随后的5天日均气温为26.8℃至31.4℃,相对湿度72%至79%,则荔枝果色保鲜率平均达到77.3%,空白试验则为0。经此试验的荔枝果实,好果果壳仍呈鲜红色,果肉完整,鲜甜味不变。  相似文献   

4.
荔枝多糖的提取条件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采用料水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优化了荔枝多糖的提取条件,并用硫酸-苯酚法对荔枝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荔枝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水比为1:9,浸提温度为100℃,浸提时间为4h;荔枝多糖换算因子为1.45,多糖平均质量分数为4.36%,多糖含量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7%.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孢子虫控制青海草地土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87~1991年引入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简称N.L)对草地土蝗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室养东亚飞蝗接种后可以大量增殖N。L产孢量为1.17×10 ̄9孢子/虫,室养青海土蝗产孢量为4.1×10 ̄6孢子/虫;大面积防治,青海草地土蝗的7个主要种均可感染N.L每6.7a有效浓度(0.5~1.0)×10 ̄9孢子/mL其感染率为86.67%~90.00%,感染的高峰出现在接种后的第25~35d,校正虫口减退率,小区为65.07%~71.72%,大面积为76.62%;N.L在10℃放置72h和光照48h后感染能力无明显影响,N.L啧施后次年的垂直感染率平均为38%,感染后土蝗产卵量平均下降68.4%。  相似文献   

6.
SeSO_3~(2-)-KIO_3极谱催化波法测定鸡蛋中的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SeSO2-3-KIO3体系示波极谱催化波法测定了鸡蛋中的硒。试样经HNO3-HClO4混酸消化处理,用浓盐酸还原为Se(Ⅳ)后,进行示波导数极谱测定。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5~2.50μg/L,回收率95%,对样品测量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6%。  相似文献   

7.
杉木二代家系区域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第一批杉木二代家系区域试验黄山试点39个家系幼林阶段的调查分析表明,二代家系具较高生产力水平,但家系间差异显著,在二代家系中再选择、推广,仍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其中16个家系树高、胸径、材积的遗传增益期望值分别达6.22%~11.43%、8.86%~25.36%和21.43%~53.76%,家系间生长量与抗雪压倒伏能力极显著相关,为杉木生长性状与抗雪压能力开展联合选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平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及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孢侧耳、糙皮侧耳和佛罗里达侧耳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佳条件为:用1%溶壁酶+0.5%蜗牛酶的混合酶液酶解培养3~4天的菌丝体,1.5小时后,原生质体产量均可达10 ̄(10)个/L;三种侧耳的最佳再生培养基分别为SM、MP和RP,再生率分别为0.61%、0.67%和0.76%。随着紫外线对原生质体处理时间的加长,再生率逐渐下降,当处理4min时,再生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9.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繁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5年~1997年3月~7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褐马鸡(Crosoptilormantchuricum)的繁殖力进行了研究。已知其性成熟周期为365d,发情与配偶期在每年3月下旬,营巢与产卵期在4月,窝卵数8.02枚,孵卵期27±1d,孵化率96.00%,成活率96.67%,每年参加繁殖的个体数占种群数量76.20%。繁殖力为2.85只/年。  相似文献   

10.
易华 《甘肃科技》1999,15(3):29-30
笔者自1987~1995年共收治小儿阑尾炎76例,现就诊断治疗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本组76例,其中男性48例(63%),女性28例(37%)。年龄平均10岁,0~6岁14例(18%),7~14岁62例(83%)。病程最长两年,最短3小时,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