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已实现波动和已实现极差波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已实现波动和已实现极差波动是针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而开发的两种全新的波动率度量方法.首先证明了在理想状态下,已实现极差波动比已实现波动是更有效的波动估计量,然后基于渐近关系讨论了高频数据最优抽样频率问题.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比较了微观结构效应对两种波动率度量方法的影响程度.最后,通过实证分析对上证综指的高频数据给出一个最优抽样频率.  相似文献   

2.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已实现”波动率是针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一种全新的波动率的度量方法。为了降低“已实现”波动的测量误差,提出更有效的调整“已实现”波动。针对调整“已实现”波动的长记忆性和“杠杠”效应建立ARFIMAX模型。通过设定一系列标准,全面比较基于调整“已实现”波动的ARFIMAX模型、GARCH模型以及SV模型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文献中对金融波动持续性和协同持续性的研究都是以低频金融数据为研究对象的.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频金融数据的储存和获取更加便利.针对高频金融数据,采用“已实现”波动作为新的波动度量方法,并且给出基于“已实现”波动的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持续性和协同持续性的定义,并且采用上海股票市场和深圳股票市场的高频金融数据对两个股票市场的波动的持续性和协同持续性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频数据的加权已实现极差波动及其实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唐勇  张世英 《系统工程》2006,24(8):52-57
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已实现极差波动是针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而开发的一种全新的波动率度量方法。文章首先证明了已实现极差波动是比已实现波动更有效的波动估计量。然后基于日内波动的特征。给出考虑“日历效应”的加权已实现极差波动。并说明了已实现极差波动只是加权已实现极差波动的特例。最后。通过对深圳股市实证分析。证实了加权已实现极差波动是比已实现极差波动更有效的波动估计量。  相似文献   

5.
融市场上日内的异常波动可能与重大经济事件相关.因此通过分析高频市场数据的异常与市场内在事件属性及其联系,可以帮助市场参与者更深刻地理解市场动态特性.采用了基于最大模量小波转换(WTMM)的多重分形形式,通过上海证券市场的日内指数价格数据来判断高频时间序列下异常点的存在和定位. 结果表明,上述小波方法在检测和定位高频金融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异常点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多维高频数据的"已实现"波动建模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市场高频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把基于一维高频数据的“已实现”波动率扩展到多维高频数据情形,给出“已实现”协方差阵,并给出了协方差阵的极限性质,用以刻画多维金融变量的波动率和相关性.研究了基于上证综指和深圳成份指数高频数据的“已实现”协方差阵的特性,最后针对它的长记忆性建立了FIVAR模型,该模型刻画了上证综指和深圳成份指数各自的波动性和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已实现”波动和“已实现”协方差取对数后具有良好的正态分布特性,相同的长记忆性.针对“已实现”协方差阵建立的FIVAR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波动的协同持续性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高频金融数据的波动率计算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已实现"波动(RV)是基于高频数据的全新波动率度量方法,最近又出现了"已实现"双幂次变差(RBV)的波动率计算方法.针对这两个高频金融波动率计算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指出RBV在定义形式上比RV所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除了具有稳健性,还证明了在两种条件下,RBV比RV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金融高频数据的偏差校正“已实现”双幂次变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高频数据中微观结构噪声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金融波动率估计量的准确性.为了消除微观结构噪声给波动率估计量带来的偏差,构建更准确的金融波动率估计量,选取具有稳健性的"已实现"双幂次变差对其做了偏差校正,提出偏差校正的"已实现"双幂次变差,通过定理证明了其渐近无偏性与有效性,并用深证成指的金融高频数据验证了这一理论成果.因此偏差校正的"已实现"双幂次变差是具有稳健性、渐近无偏性与有效性等良好统计性质的金融波动率估计量,它为金融应用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频时间序列的改进"已实现"波动特性与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频时间序列的分析与建模是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已实现”波动是针对高频金融时间序列的一种全新的波动率度量方法.证明了“已实现”波动的极限性质,对“已实现”波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更有效的改进“已实现”波动.在综合考虑微观结构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基础上,定义了最优抽样频率.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说明改进“已实现”波动是比“已实现”波动更有效的估计方法.研究了上海股市的“已实现”波动和改进“已实现”波动的特性,并针对改进“已实现”波动的长记忆性和“杠杆”效应建立了ARFIMAX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方差波动多重分形特征的金融时间序列聚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超  吴清烈  武忠  朱扬勇 《系统工程》2006,24(6):100-103
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函数计算方法,用于研究金融时间序列在方差波动方面的多重分形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重分形的时间序列聚类算法,该算法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灵活地使用不同的概率函数以及序列的多重分形特征参量进行聚类。对上海证券市场实际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聚类算法是灵活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金融高频数而开发的极差波动估计量因能更精确地度量波动率而备受关注. 根据方差有效性结合数值模拟, 推导出了已实现极差多幂次变差族中最优的波动估计量, 并依据无偏性和方差有效性给出了相应的加权估计量. 同时将这些估计量与已实现GRACH模型相结合, 并对模型进行扩展. 实证表明已实现极差四幂次变差是已实 现极差多幂次变差族中最优的波动估计量, 加权的已实现极差四幂次变差能有效消除日历效应的影响, 扩展的已实现GRACH模型在拟合和预测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的EGARCH模型.  相似文献   

12.
"已实现"双幂次变差与多幂次变差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基于金融高频数据的波动率研究成为金融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而有效性是衡量波动率估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本文对波动率估计量的新方法“已实现”双幂次变差和“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得出“已实现”双幂次变差在一般条件下比“已实现”波动更有效的结论,并且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幂次个数越多,该波动率估计量的有效性越高.这一结论为“已实现”多幂次变差的幂次个数选取提供了原则.  相似文献   

13.
随机分形与金融波动的市场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樊智  张世英 《系统工程》2003,21(1):38-42
简要回顾有效市场理论并指出其缺陷,将随机分形和分数布朗运动引入金融波动的研究中,阐述随机分形市场的经济涵义和波动机制,指出金融波动的异方差性,将分数维时间序列建模和异方差建模相结合,提出ARFIMA-GARCH模型,并给出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