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由于银杏给一些地区、一些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银杏种植持续升温.对此,行家提醒,种植银杏切莫一哄而起,要切实注意四点:  相似文献   

2.
据几家报刊报道湖南省新宁县金石园艺场杨小连种植银杏,收益非浅。她九五年开荒两亩地,种植优质银杏苗866株,当年秋天采叶320公斤,获利9000余元。九六年又开荒两亩,种植900株,当年四亩地共采叶700公斤,获利2.4万元。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的明显效果。其实栽培技术并不难。要合理建园银杏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叶用银杏应选土层深厚、肥沃、中性偏酸的沙质上最为适宜。为了多采叶和便于采叶,应采取合理矮化密植的方法:行距1.5-2米,株距0.5-1米,每亩栽360-800株。叶用银杏林最好栽雄株,而银杏实生苗85%以上是雄株。要合理…  相似文献   

3.
我省陇南地区发展银杏产业的工作思考张仁德刘军政(甘肃省科委730030)近几年来,国内银杏产业发展很快,种植和加工技术日趋成熟,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都十分显著。一代栽植,百代受益,种植银杏树已成为我国长江沿线十几个省农民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我省陇南地区...  相似文献   

4.
银杏,属仁杏科、银杏属,是裸子植物银杏纲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树种,也是果树中寿命最长的树种之一,喜酸性和中性壤土。银杏树树姿挺拔、形态婀娜秀丽,秋季树叶一片金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多少年以来,一直是公园、机关单位、学校和路边绿化等优先考虑的树种之一。银杏,是中国所特有树种,据史料记载,我国栽植银杏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有种植记载。由于银杏生长比较缓慢,结果晚,结果寿命长,可达3 000年以上,被誉为树中活化石,因此又有公孙树美誉之称。银杏树的种植方法主要有播种育苗、利用萌蘗繁殖苗木、嫁接繁殖、苗木移植、扦插育苗等。近年来银杏种植面积扩大,病虫害也不断发生,其中,银杏叶片早期出现的大面积枯黄落叶,就给果农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根据调查、观察,发生银杏叶片泛黄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土壤选择问题,土壤中缺乏钾、钙等微量元素问题,育苗密度问题以及管理问题等,都可造成银杏叶片早期出现的大面积枯黄落叶,该文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银杏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它集果用、材用、叶用、防护、观赏于一体,且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我省除了盘县有一定数量的栽种外,其它地区在银杏栽种正在起步,银杏叶、果、材匀可出口创汇,为了增加我州农民的经济收入,要大力引导、组织、科学种植银杏树、营建银杏果园。  相似文献   

6.
分析造成银杏(Ginkgo biloba L.)大小年结果的原因,认为银杏形成大小年结果现象是由于树体营养失调、授粉过量、品种间成花差异、种植密度不当、雄株数量少、不良的气候因素的影响等造成的.提出加强水肥管理,合理修剪、适量授粉,大年疏果定产、小年保花保果,撑枝吊枝,防旱排涝,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来克服银杏大小年结果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刘韶 《安徽科技》1999,(9):51-52
银杏是我国特有的优良用材和干果树种,它具有绿化、美化、防护、用材、制药等多种用途,经济价值很高。我省从淮北到江南,从皖东到大别山区都有银杏分布,宣城和大别山是我国银杏的著名产区。自1995年我省开展林业建设第二次创业以来,省林业厅把银杏的发展作  相似文献   

8.
调查表明:凤冈是我省野银杏又一集中分布县.在全县范围内,从森林群落到银杏崁合体、到树群、树丛、孤立木等完整系列均普遍存在.通过种群分析和群落外貌与结构的典型性研究证明,"响水岩银杏森林群落"为一典型地带性顶级群落,西洋溪"银杏.针阔叶混交林"中银杏崁合体的出现,表明其在次生演替过程中的非凡竟争能力.文章建议尽快成立"贵州省凤冈县银杏森林活化石自然保护区",并进一步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9.
银杏的培育要严格选择土壤,土壤的含盐量要控制在0.036%~0.043%之间,并切忌银杏不要栽植到洼地上,银杏适宜生长的土壤为壤土和沙壤土。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证明:贵州省务川县至今存在着较丰富的野银杏种质资源."丰乐镇张家山典型野银杏森林群落"的发现,为中国野银杏存在的事实提供了可靠的样地物证;黄洋坪廖家村"以雄树群为主体的野银杏残存群落",首次揭示了"野银杏群落学性比配搭及水平分布"的特殊性;在全县范围内,以十二盘为代表的野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残存树丛、残存孤立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等演替系列的普遍存在,表明在这块土地上,曾经存在过大面积古银杏森林群落.该森林群落至今处于"逆向演替"过程之中."逆向演替"的基本规律是从大(面积)到小、从小到弱到无,直到消亡.同地球天然植被"逆向演替"规律完全一致.至今存在的古银杏残存群落、残存树群、树丛、特大孤主木及孤立木桩篼迹地,大部是古森林银杏群落"逆向演替"不同阶段的残余部分.具有明显的群落形态学演变特征和识别价值.有力证明贵州省务川县是中国野银杏的故乡和现代保留地.  相似文献   

11.
银杏(G inkgo biloba)又名白果、公孙树、鸭掌树、佛指甲等,我国古代多称为“鸭脚子”。银杏出现在远古时期的古生代二叠纪,到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最为繁盛,分布几乎遍及全球。但到第四纪冰川时期,世界上的银杏大多灭绝,但我国南方的一些深山峡谷中却奇迹般地保存下极少部分。  相似文献   

12.
银杏是树木中的"寿星".它为什么能健壮长寿千年而不枯凋呢?这是由于银杏树的细胞组织内含有α-乙烯醛和多种有机酸,它们具有杀虫灭菌和抵御外伤的缘故.银杏树有雌株、雄株之分,这可从种子加以识别.《本草纲目》中记述道:"其核两头尖,三棱为雄,二棱为雌".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着银杏"核圆二棱者为雌,头尖三棱为雄"的说法.银杏种植后,一般在十五至二十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发根的转化及其悬浮培养无性系的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用具有Ri质粒的发根农杆菌对银杏的叶片,幼芽和幼茎进行成功地转化,并建立银杏发根的悬浮培养无性系,冠瘿碱检测实验表明,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T-DNNA部分已整合到银杏细胞中,这为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银杏资源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速生银杏木材表面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把速生银杏木材很好的利用到木材加工行业,对于速生银杏木材表面特性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一性质对界面胶结、表面涂饰和各种改性工艺都极为重要.主要对银杏木材表面润湿性、表面自由基、表面化学基团进行了研究.为银杏木材在人造板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华东科技》2003,(1):131-131
1994年,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投资为一体的现代化GMP制药企业——上海信谊百路达药业有限公司在崇明岛建立。这家以银杏制剂为主要产品的制药企业,在短短几年中掀起了一阵银杏的旋风,实现了我国从出口银杏原料到出口银杏制剂的历史性突破。公司也自1 997年至今连续四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2000年被科技部认  相似文献   

16.
不同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银杏复合经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选择江苏泰兴3种传统的银杏复合经营模式,即银 杏+桑树(G+M),银杏+小麦+黄豆(G+W+S)和银杏+油菜+黄豆(G+R+S),以纯种桑树(M)和油菜+黄豆 (R+S)为对照,连续种植3 a后,对这5种经营模式下土壤部分酶活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并采用改进层 次分析法,对土壤酶活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经营模式土壤中及同一模式不同深度土壤 中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蔗糖酶、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均存在着显著差 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5种经营模式土壤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逐渐增加,而蔗糖酶、 脲酶、脱氢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等的活性则逐渐下降。各种银杏复合经营和纯种桑树模式土壤中酶 活性除过氧化氢酶外,其他酶活性均比纯种农作物(R+S)模式的高。5种经营模式土壤酶活性综合评 价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G+M(0.870)、G+W+S(0.820)、G+R+S(0.500)、M(0.281)、R+S(0.127)。因此 ,银杏复合经营可明显改善土酶活性,增加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7.
<正>5月21日至22日,应开江县教科局邀请,成都分院陪同成都生物所中药材、银杏、水稻等领域专家一行前往开江,深入开江油橄榄、菩提、中药材茯苓和石斛、银杏种植基地和成都生物所"科优1599"水稻示范基地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开江县委书记罗建与生物所专家们进行了交流。开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龙德和副县长孙曼妮陪同调研。  相似文献   

18.
银杏精原细胞和精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0 引 言由于银杏(GinkgobilobaL.)独特的系统学地位及精子结构的特殊性,对银杏生殖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一直是裸子植物胚胎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12]。这些研究表明,银杏精原细胞从产生到最后形成精子历时3个月左右[1~5]。在此期间,其体积增大数倍,结构发生了...  相似文献   

19.
以‘安陆1号’品种银杏胚为材料,探讨基本培养基及外源添加物对银杏胚离体萌发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安陆1号’银杏胚在基本培养基N6中最易萌发成苗,其成苗率达到36.7%; N6中加入适宜添加物椰子乳、活性炭、水解酪蛋白和银杏胚乳汁均能更有效促进胚萌发和成苗;其中0.5 g/L水解酪蛋白的促进效果最好,银杏胚离体萌发的成苗率达到92.8%,平均株高达到4.1 cm,且幼苗健康粗壮,为‘安陆1号’银杏胚的离体萌发成苗提供了技术可能.  相似文献   

20.
高温胁迫下银杏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选择银杏耐热品种(系),对银杏2年生盆栽苗分别进行4h的40、44、48℃高温(CK为28℃)处理,观察了银杏的形态变化,研究了银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银杏在高温胁迫下其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尤其当胁迫由44℃加重到48℃时,各项生理生化指标急剧上升;28℃和40℃的处理下银杏形态未受影响,在44℃处理下出现轻度萎蔫现象;银杏在抵御高温胁迫过程中,SOD、AS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同温度处理下,银杏MDA含量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温度与MDA含量之问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认为MDA对银杏而言是较好的耐热筛选指标,其他指标在处理时段设为4h时,48℃条件下均与对照有显著的差异,说明48℃较其他温度适于筛选银杏抗热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