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了深入分析制冷空调系统运行性能和合理确定融霜周期,需要研究蒸发器表面的结霜过程和霜层厚度的变化过程.根据传热传质过程基本理论和相关的经验公式,建立了蒸发器外表面水蒸汽传质及霜层生长过程数学模型,对某类翅片管式蒸发器外表面结霜过程及霜层厚度变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外界参数变化对结霜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翅片管蒸发器表面结霜是阻碍制冷系统高效运行的主要不利因素之一。利用恒温恒湿箱搭建强制对流下蒸发器翅片管表面结霜可视化实验平台,在环境温度0~8℃、相对湿度55%~75%及迎面风速0.8~2.4 m/s时,实时记录霜层动态生长过程,研究了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迎面风速对霜层生长特性及蒸发器换热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迎面风速是影响蒸发器结霜的主要因素,结霜50 min,环境温度为0℃的霜层厚度比环境温度为8℃的提高了12.78%,迎面风速为2.4 m/s的霜层厚度比迎面风速为0.8 m/s的提高了14.66%,结霜量与换热量提高趋势相同。在结霜初期,相对湿度越大,换热量越大;结霜后期,相对湿度越小,换热量越大,并得到了换热量关于环境参数与时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在焓差实验装置和热泵性能测试系统中,对一台R410A空气源热泵的翅片管式蒸发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蒸发器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流体温度、流量等参数,利用显微摄影机对室外侧换热器的平直翅片表面结霜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实验表明,结霜速率和霜层厚度的变化对制冷系统的换热量、蒸发温度、制冷剂侧压降、整体传热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发器的结霜初期和结霜后期,系统性能的衰减程度有较大区别.在空气温度为0℃~-4℃,相对湿度大于80%的情况下,换热器表面结霜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4.
不结霜燃气机热泵将发动机废热收集起来,一部分引入空调房间直接供暖,一部分引向室外蒸发器参与换热。建立了不结霜燃气机热泵的数学模型,通过系统模型的求解分析了不结霜燃气机热泵的性能结果表明:不结霜热泵的性能受室外温度湿度的影响明显小于常规热泵,能量利用率高,性能系数最大可达到5.00,系统的最高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97;废热热水不但能够直接向房间辅助供暖,还能提高系统的蒸发温度,防止系统的蒸发器结霜,提高系统的性能系数和一次能源利用率;不结霜燃气机热泵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较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翅片管蒸发器结霜过程不易进行数值模拟的难题,利用组分传输与动态网格模型模拟蒸发器表面霜层生长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结霜工况下翅片管蒸发器三维动态传热、传质的简化模型.计算得到了蒸发器表面霜层温度、空气压降及出口处含湿量.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趋势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空气源热泵是我国南方地区广泛采用的空调冷热源形式之一,但是在南方冬季低温高湿环境下,空气源热泵的风冷蒸发器极易出现结霜现象。本文对空气源热泵结霜与除霜时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翅片管式蒸发器结霜问题的数值分析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翅片管蒸发器结霜会增加传热热阻和流动阻力.为了合理确定化霜周期,必须对结霜过程作深入了解.文中应用动量、能量、质量输运方程模拟翅片管式蒸发器的结霜过程,并用数值求解方法预测了霜沉降量、蒸发器换热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翅片管结霜是一个瞬变问题,为了计算方便,将其简化为准稳态问题,即在每个时间步长内,认为该过程是稳定的.然后把所得的霜层厚度以及霜层表面温度作为下一时间步长内传热传质的边界条件.在研究中考虑了霜层阻力引起风量下降这一因素,并通过测定空气除湿量来确定霜沉降量,以验证计算结果,两者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翅片式蒸发器表面的结霜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实验研究方法,即利用CSPM2000(扫描探针显微镜)对两类材料冷表面进行扫描记录,同时利用专门的CCD摄像与显微镜系统,观测两类材料表面的整个结霜过程,从而探讨微观表面结构与材料表面霜层形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对结霜有很大影响,表面光洁度好,霜沉降量较小。  相似文献   

9.
翅片型式对空气源热泵机组结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使用条缝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空调器在结霜工况下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用显微照相法测量了不同条件下室外换热器表面的霜层厚度,并与采用平翅片管换热器的热泵样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结霜初始阶段,条缝翅片管换热器表面霜层增长速度远大于平翅片管换热器,结霜循环周期大大缩短;对于低相对湿度工况,条缝翅片管换热器在结霜过程中出现了一段表面霜层厚度几乎不增长的时间段,使得其结霜周期显著增大;与使用平翅片管换热器的热泵样机不同,使用条缝翅片管蒸发器的热泵机组的制热量及性能系数随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严寒地区冬季通道轮式新风换气机室外排风侧结霜对其运行的影响,该文在能量守恒、含湿量守恒的基础上建立了通道轮式换热器排风侧结霜工况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对通道轮式换热器在不同室内温、湿度条件下表面结霜厚度进行了模拟,分析了结霜厚度对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将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靠性。该文首次提出了通道轮式新风换气机结霜的结霜模型并为控制除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空气源热泵在我国应用结霜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直流型风洞试验台,对不同工况下平板结霜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空气源热泵实际运行工况,获得理论结霜区域,并结合实验结果,将此区域划分为4个代表不同结霜程度的结霜区间,包括重霜区、一般结霜区、低温结霜区和轻霜区.根据我国18个城市的气象资料,获得各城市的结霜区域分布图,分析了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不同地区应用的结霜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结霜现象会影响空气源热泵在我国不同地域的应用效果,应因地制宜的选用空气源热泵机组,并制定相应的除霜控制策略,避免误除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结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恒流条件下的强制对流翅片管式换热器的结霜模型,并用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将结霜模型和风机性能曲线联合起来考虑,在更加切合实际的情况下,模拟了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热力性能.研究发现,换热器结霜引起了翅片效率、空气流通率及翅片性能的显著降低,同时还伴随着空气侧压力降上升.讨论了改变风机类型、翅片间距以及翅片厚度在内的几种设计参数对结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煤矿主风机分支管路参数对风门结霜的影响,采用实验与模拟方法分析管路结构及泄露情况对风门壁面相对湿度的影响,利用FLUENT软件模拟由正交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分支管路模型的压力与湿度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实验与模拟误差在7.7%以内,随着泄漏口宽度、斜管长度,以及斜管夹角的增加,风门壁面的相对湿度呈下降趋势;当直管长度为165 mm时,风门壁面相对湿度最大。优选分支管路的风门壁面最大相对湿度为64%,风门壁面未发生结霜。该研究为改善风门结霜现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均风速场对中大型热泵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台名义制冷量为50 kW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研究了风速不均匀分布对机组结霜工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风速的不均匀分布是系统反馈控制支路产生振荡的主导因素;随着风速不均匀度增加,结霜速度加快,致使系统的稳定工作时间缩短,系统的换热性能降低;风速分布不均匀度为0.93与0.18时相比,系统的稳定工作时间缩短了34 min,系统的制热量降低约14.2%;结霜振荡阶段,霜层的阻塞作用成为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随着风速分布不均匀度的增加,系统参数衰减加剧.  相似文献   

15.
利用显微可视化实验台,对水平冷板上霜层表面冰晶的形态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在霜层成熟期观察到一种冰晶"吞噬"现象。冰晶在周围冰晶正常生长的同时发生升华,并且升华过程从温度较低的根部开始。在冰晶升华过程中,有可能于根部生长出新冰晶,最终被新冰晶取代。局部温度场和浓度场的相互作用是产生这些冰晶竞争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喷霜"是指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聚碳酸酯注射器针筒表面出现白色雾状斑点或结晶(冰花)的现象."喷霜"的产生不仅影响产品的外观,而且影响针筒的正常使用.通过质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确定了"喷霜"的主要化学成分为4-异丙烯基苯酚和2,2-二(4-羟基苯基)丙烷(双酚A).  相似文献   

17.
食品冷库除霜方法及其能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比较了食品冷库制冷系统几种蒸发器除霜方法的优缺点、能耗情况及其适用场合,同时给出了热气融霜方法的热气流量计算公式,修正了热气融霜方法中排液桶的容积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8.
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空气源热泵结霜特性及其对热泵性能的影响 ,并对在制热运行时结霜的机理和结霜对传热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对空气源热泵机组除霜方法进行了探讨 ,总结了国内现有除霜控制方法及除霜规则 ,提出了除霜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结霜工况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各部件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将这些部件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机组结霜工况下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风量、空气侧压降以及水侧换热器换热量、压缩机的轴功率等随结霜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结霜量的增加,空气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风量也将逐渐减小,而阻力却迅速增加;水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水流量也减小.这为正确选择机组以及采取有效的除霜控制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