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评价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的安全性,笔者采用过敏试验、静脉血管刺激试验、肌肉刺激试验、溶血试验进行动物药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012g·mL-1的磷酸川芎嗪注射液对动物无过敏反应,无溶血现象,对静脉血管、肌肉无刺激反应,提示该药在本实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川芎嗪与黄芪甲苷不同配伍浓度对鸡胚绒毛尿囊膜模型(chick embryo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血管新生的作用,探讨二药配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影响.将100只8 d龄鸡胚随机分为10组,包括空白DMSO对照组、不同浓度的川芎嗪(1、2、4 mg/m L)与黄芪甲苷(0.2、0.4、0.8 mg/m L)两两配伍组共9组,每组10只鸡胚.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法,通过混合纤维素微孔滤膜载体将药物加到CAM表面上,继续孵化3 d观察血管生长状况,并进行新生血管计数.结果表明,川芎嗪与黄芪甲苷各浓度配伍均能促进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新生,且与浓度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其中,川芎嗪2 mg/m L+黄芪甲苷0.4 mg/m L一级血管与二级血管管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1,P0.001).川芎嗪黄芪甲苷配伍可促进鸡胚绒毛脲囊膜血管新生为二药配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盐酸川芎嗪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pH<5时,盐酸川芎嗪水溶液的荧光强度随pH的升高而增大;在pH 5~12范围内,荧光强度达到最大且基本稳定,在377 nm处形成一等荧光点.从盐酸川芎嗪的紫外吸收光谱看,随pH的升高吸光度逐渐降低且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从301 nm蓝移至294 nm,在287 nm处形成一等色点,表明盐酸川芎嗪随pH的变化发生了型体的转化,即发生了质子离解,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测得其解离常数分别为pKa=3.71和pKa=3.70,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用透光率变化率的经时变化,在准三组分相图全组成范围内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配伍性。同时用黑液体系使用性质的经时变化,研究了黑液体系中23配方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组成区域内,黑液体系中的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黑液体系的使用性质随时间变化,其原因是由黑液体系中各种成分自身性质决定的,且主要是由于黑液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黑液可用稳定剂来稳定。就23配方而言,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进行实验研究。方法模拟临床浓度和使用方法,研究两种药物配伍后的p H值变化、配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各项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可与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液可以配伍。  相似文献   

6.
研究川芎嗪在大鼠肠吸收动力学,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川芎嗪及不同体积比的当归提取液混合物对其吸收速率及相关参数的影响.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法测定,重量法校正系统误差,HPLC测定吸收前后药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考察其吸收动力学及当归提取液对其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10,20,40 mg/L)川芎嗪的大鼠肠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06 39±0.052 3),(0.006 51±0.019 1),(0.006 03±0.073 7)min-1,无显著性差异;川芎嗪标准溶液与当归提取液按体积比为1∶2,1∶1,2∶1混匀时,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012 32±0.106 4),(0.010 24±0.086 1),(0.006 195±0.079 9)min-1,结果显示,川芎嗪的吸收速率常数与当归提取液占混合液的体积分数呈现正相关.川芎嗪在大鼠肠道为被动吸收过程,当归提取液对其有一定的促吸收作用,且随着当归提取液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用透光率变化率的经时变化。在准三组分相图全组成范围内研究了黑液体系的配伍性。同时用黑液体系使用性质的经时变化,研究了黑液体系中2-3配方的配伍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绝大部分组成区域内,黑液体系中的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黑液体系的使用性质随时间变化,其原因是由黑液体系中各种成分自身性质决定的,且主要是由于黑液的不稳定性造成的。黑液可用稳定剂来稳定,就2-3配方而言,各种成分间是配伍的。  相似文献   

8.
土壤藻类转化利用难溶性磷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难溶性磷做为土壤藻类沙角衣藻的唯一磷源,采用对硝基苯酚磷酸钠法和α-磷酸萘酯活性染色法,分别研究了土壤藻类对难溶性磷源转化利用时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碱性磷酸酶表达情况,发现了沙角衣藻在对难溶性磷源转化利用时其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发生了变化,并进一步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检测,发现有新的碱性磷酸酶同功酶被诱导.这揭示沙角衣藻在利用难溶性磷源时,细胞内的代谢发生了变化,有利于促进对环境中的难溶性磷源的溶解和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了5-乙酰基-8-羟基喹啉硫酸盐和磷酸二氧盐的合成方法,并研究鉴定了磷酸二氢盐、喹菌盐特征结构。和代森锰配伍成增效杀菌剂。  相似文献   

10.
天然药物川芎嗪对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天然药物川芎嗪对内皮细胞氧化损伤时细胞存活率以及MCP-1、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用血管内皮细胞与不同浓度川芎嗪孵育,给予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通过MTr和RT—PCR技术,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和MCP-1、ICAM-1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内皮细胞与川芎嗪预孵育后,其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MCP-1和ICAM-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说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内皮细胞存活率下降,MCP-1和ICAM-1mRNA表达水平增加,川芎嗪可以减轻其过量表达,保护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查虎皮猫用于测定咪唑立宾(MZR)降压物质的效果。方法虎皮猫麻醉后,依次按0.05μg·kg-1、0.10μg·kg-1、0.15μg·kg-1静脉注射磷酸组织胺对照品,测定各剂量磷酸组织胺对猫血压所致的反应值(注射各剂量前后血压的改变幅度),判定猫对磷酸组织胺降压反应的灵敏度。按药典规定方法静脉注射磷酸组织胺和咪唑立宾,观察咪唑立宾在15mg·kg-1、30mg·kg-1、40mg·kg-1剂量下,对猫血压的影响。结果虎皮猫注射不同剂量磷酸组织胺后,血压反应均超过2.67kPa,灵敏度测定合格。每批MZR各剂量dT所致的反应值均不大于ds所致的反应值的一半。结论咪唑立宾降压物质检查符合药典要求,虎皮猫可用于MZR降压物质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开展临床药学的有效性。方法利用美康审方软件,结合《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药品说明书、《新编药物学》17版、《处方管理办法》有关规定、《459种中西药注射剂配伍变化及临床应用检索表》、《中国药典》2010版、各种疾病的《指南》与《注射药物相容性手册》等综合审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论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范围广,为每一位患者用药严格把关,真正做到患者用药合理、有效、安全、经济,因此可以大范围推广。  相似文献   

13.
姬塬油田长8油藏具有欠注井数多、欠注程度高、形成原因复杂等问题,造成地层能量低和油井递减快,目前已成为制约油井稳产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从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出发,系统分析了储层渗透率、储层微观特征、敏感性、润湿性、注入水水质和水型配伍性等对注水井欠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成分分析(PCA)和最大隶属度相结合的欠注主控因素判别方法,以油田133组欠注井数据为样本,求取了24项关键特征参数的影响权重,发现储层物性、注入水水质和水型配伍性是对姬塬油田欠注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够定量、准确地判别注水井的欠注主控因素,为后续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预交联凝胶颗粒(PPG)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规律,基于物质守恒定律建立反映预交联凝胶颗粒孔喉堵塞、堵塞颗粒变形重启动特性的PPG驱数学模型,并采用IMPES方法和四阶Runge-Kutta方法求解。结果表明:PPG可以在不伤害中、低渗部位前提下实现油藏深部调剖;PPG的注入速度和注入体积分数是影响调剖效果的重要因素;PPG粒径与孔喉直径的匹配性和临界压力是影响调剖效果的关键因素,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和重启动临界压力较低时无孔喉堵塞,粒径与孔喉直径之比和重启动临界压力过高会造成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5.
尚蕴果  蒋守礼 《科技信息》2010,(23):I0042-I0043,I0033
本文针对低渗透强水敏性油田储层的特点选择了8种不同类型的粘土稳定剂,开展了粘土稳定剂优选实验。通过实验得出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粘土稳定剂与储层流体配伍性良好,防膨性能好,溶失率、岩芯渗透伤害率较低,为现场注水开发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注入水中悬浮颗粒能够严重堵塞油藏储层, 造成渗透率下降, 导致注水难、采油难。开展悬浮颗粒对储层伤害规律的研究, 对提高油田注水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5 种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分别在3 种不同浓度溶液条件下, 对天然岩心进行室内流动实验。将粒径与喉道直径之比定义为匹配度, 流出液浓度与注入液浓度之比定义为相对浓度。结果表明:在岩心平均喉道直径0.94 μm、水测渗透率0.137×10-3~0.235×10-3 μm2条件下, 注入悬浮颗粒溶液后, 渗透率变小, 产生了堵塞。其中当匹配度小于0.777 时, 相对浓度大于0, 即部分颗粒能够贯穿岩心, 发生贯穿性堵塞;当匹配度大于0.777 时, 相对浓度为0, 即颗粒无法贯穿岩心, 发生浅部堵塞;在匹配度接近0.777 时, 为由贯穿性堵塞向浅部堵塞过渡阶段, 堵塞最严重。注入量与堵塞程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建议油田在达到配注量的同时, 尽量减小注入水悬浮颗粒浓度, 保证悬浮颗粒粒径范围集中且匹配度远离临界值。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its unique high efficiency and good environmental compatibility, the water-soluble binder system still encounters problems achieving a desired sintered part via 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 because of the poor compatibility and the powder-binder segregation between ceramic powders and binder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tain a sintered part with excellent properties by introducing a small quantity of oleic acid to the surface of zirconia powders before the mixing process. As opposed to many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that focused only on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and modification mechanism, the sintering behavior and densification process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With the modified powders, debound parts with a more homogeneous and smaller pore size distribution were fabricated. Also, a higher density and greater flexural strength were achieved in the sintered parts fabricated using the modified powders.  相似文献   

18.
痰热清注射液固形物中焦谷氨酸组分的RP-HPLC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痰热清注射液固形物中焦谷氨酸(P-Glu)的组分含量进行分析,通过对比P-Glu标准物质,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不同批次的痰热清注射液的固形物进行测定,确定不同批次痰热清注射液中P-Glu含量。研究中所用色谱柱为Sionchrom ODS-BP(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3.5 mmol/L磷酸二氢钠缓冲液(两者体积比为1∶99),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05 nm,柱温27℃。结果发现,不同批次痰热清注射液中P-Glu含量范围为0.5%~1.2%,平均含量近0.86%,故不同批次药品中P-Glu含量有一定差异。该方法能快速、有效地分析测定痰热清注射液固形物中P-Glu含量,对该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