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传世的明清时期山东地方志中,记载了大量关于东岳神信仰的宝贵资料。从东岳庙的创建、重修时间到东岳庙的地理方位、修建原因等,都给人们研究明清时期山东各地关于泰山神信仰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依据。就地方志所载信息对东岳庙在时空传播与分布上试以探析,以明了山东各地的泰山神信仰情况。  相似文献   

2.
庆国 《科技潮》2001,(7):59
1959年,陈小林出生在清初大词人纳兰性德的寿地北京翠湖水乡——上庄。从小生长在山青水秀之乡的陈小林受着自然景观和周围的东岳庙、大戏台、华岩寺、高庙等人文景观的影响,陶冶了他的艺术情操。他自幼在祖父精心教导和影响下,酷爱艺术。他临摹唐人楷书,逐步掌握了各家的用笔、结构、章法等技  相似文献   

3.
东岳庙在全国的传播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岳庙是泰山信仰的一大标志,历史上曾“东岳之庙,遍于天下”,其影响遍及中国本土的各个区域。若以各地东岳庙的创建、发展、影响进行分析,其庙祀传播从时间上可分为三大时段——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从空间上可分为三重地域——中原地域、江南地域、边疆地域。本文以此两条线索,对东岳庙在中国境内的传播与分布试作考察。  相似文献   

4.
东岳大帝即黄飞虎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地东岳庙内供奉的东岳大帝普遍被认为是西周反纣名将黄飞虎,这种观念深入民心,尤其是在下层民众中,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民国乃至当代各地在重新修缮东岳庙的过程中,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观点化解为各种细小的文化因子,融入庙宇的建筑细节中,东岳庙中的壁画、板画、石雕、木刻、泥塑,无不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有关。今从东岳大帝的神职和多种身世入手,对该说法进行溯源,认为这种说法在清朝乃至民国时期才逐渐被传承进而接受,是通俗文学《封神演义》被广泛传播接受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2,(5)
掠影写真 (一)古迹风貌添风采。在众多古迹当中,位于朝外大街的东岳庙已被国务院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朝阳区古风貌的代表。它是华北地区正一派的最大道观,占地96亩,多为元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东岳庙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也称张天师)第38代  相似文献   

6.
有一位日本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东亚、东南亚的社会组织、民俗、民间信仰及地方性知识体系,特别在研究中国风水上有突出的成就。鉴于他的学术研究对中国民俗学界有重要影响,2005年2月14日,中国民俗学会决定授予他“民俗研究杰出成就奖”,并于同年3月3日在北京市东岳庙举行  相似文献   

7.
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中国庙会文化的一个典型。通过对东岳庙会历史资料进行系统梳理,认为庙会源起于汉唐,确立于北宋,中衰于金元,转型于明清。  相似文献   

8.
北京清真饮食文化与北京的清真餐饮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具特色的北京清真饮食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厚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辉煌的历史传统享誉中外.今天,北京清真饮食文化和北京清真餐饮业,同其他一些古老传统文化一样面临挑战,遭受冲击,正逐步陷入困境.研究清真餐饮业面临的问题,分析北京清真饮食文化衰落的原因,并就振兴清真餐饮业和发展北京清真饮食文化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以文化为依托发展北京大都市商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的北京,既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都城,也是有着强烈现代色彩的商业大都市.近些年来,北京商业整体面貌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一些著名的国际商业大都市比,在商业的规模、布局、商业文化氛围、商业结构、市场定位以及商业形象等方面仍有欠缺.结合北京特色发展北京商业,这应该是北京未来商业规划和设计的主要原则,而以文化为依托发展北京商业应该是未来北京发展国际型大都市商业经济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0.
1900~1949年间北京城区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空间的变迁,成为维护城市的文化中心地位、支撑城市经济生活的关键因素.书肆和戏曲、曲艺则是显示北京传统文化特色的突出标志.教育、书肆、戏曲、曲艺的地理分布与变迁,构成了城市文化空间演变的重要内容,并为建设当代北京文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庙祭民俗在传统庙会的形成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传统庙会产生的前提和基础,它不但成为传统庙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庙会大都是以相应的庙祭民俗作为其不断存续发展的保障。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曾一度消失的庙祭民俗,在现代新兴庙会中得以再现。北京五显财神祭祀在当今北京莲花池庙会的再现,不但赋予了庙祭民俗更多的娱乐性,而且庙祭民俗的再现,成为对民间传统文化加以展现或应用的一项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2.
民国十三年十月,侯芳缘集资创建民间宗教庙宇无极庙.十七年四月至十八年十二月,由于社会环境变更及国民政府对民间宗教的打压,侯芳缘易泰山无极庙为道教庙宇、改济南张家公馆为菩提寺.泰山无极庙及济南菩提寺发展变迁的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泰山民间宗教的演进,也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女性精神生活嬗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3.
由庆寿寺塔院一块明碑列举的住持僧名号,结合多种文献碑文,对金元两代住持僧身世做了力所能及的考证,为北京佛教史的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14.
当传统在现代的冲击下与日常生活发生脱节时,人们往往通过保护一些过去留下的丈化遗产,试图留住传统,加固文化记忆。礼贤城隍庙原本是个民间宗教场所,但在它被列为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这里也变成了一个当地人寄托怀古之情和确认文化身份的公共场所,也就是一个浓缩了当地历史和区域文化的“记忆之所”。复兴后的城隍庙会,也不再是纯粹的宗教性节日,而变成了一种带有象征性和表演性的当地文化资本。认识到城隍庙的这一功能演变,当事人及主管部门应抛开各种政治包袱,尽力去挖掘和恢复传统的民间信仰文化,让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能在新的文化语境中重放光彩。  相似文献   

15.
散见于中国城乡各地的寺庙观庵,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兴衰.研究寺庙观庵,除了要重视它的外部形态和空间布局,更应重视其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应使其形制布局等外在要素与其蕴含的文化要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从所处时代的思想、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多层面地去挖掘其深层的文化渊源.遵循这一思路,从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视角介入,通过对“槐”和“锅”等文化要素的查考和解析,对河南省民权县白云禅寺“锅中槐”文化的认识应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山国王民间信仰文化发源于粤东揭西的霖田祖庙,受其移民规模和文化流布的影响,在台湾地区也有广泛的信众。探讨两岸三山国王信仰形成的基础,研究三山国王信仰内涵及流播对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关系和谐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稷山县青龙寺腰殿壁画构图的形成原因和内在规律。对原壁以手绘图的方式,从腰殿东、西、南、北4个方向将现存壁画的内容、位置进行清晰、直观的再现,并研究其背后形成此种画面的深层原因,从而得到一个左右对称,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画面。同时,从佛、道、儒三教人物在壁画中所处的位置分析青龙寺腰殿壁画构图形式。认为水陆画是有着明确内在规律性的有机系统,是建立在三教均具有“消灾祈福”的功能基础上的一种佛教世俗化的民俗现象。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广济寺,始建于金代,为西刘村寺旧址。明景泰年间曾发掘出陶制佛像、法器、石柱等物。明天顺元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年)赐名“弘慈广济寺”。明万历十一年,清康熙三十八年两次重建。民国十三年、二十年毁于火灾后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多次修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于此。广济寺成为北京佛教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