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8年3月12日,比尔·盖茨在美国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有关美国创新未来和竞争力的听证会上演说时.表示了对当前美国的H-1B签证和职业移民政策的不满,认为现行的移民政策让美国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他认为:如果不对移民政策进行修改,在未来的50年,美国将难以维持现有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核泄漏的阴影尚未消除之际,美国科学家发出惊人之语,未来人们可以背一个箱式微型核电站移民外星球。多层外壳的核电站尚不能完全屏蔽核辐射,小小的一个箱子就能屏蔽核辐射吗?美国科学家认为可以,因为那不过是一个微型核电站,比大型核电站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3.
就美国目前对基础研究投资不足以及采取的限制性移民政策,美国参议院能源教育和儿童早期发展专门委员会主席拉玛尔·亚历山大撰文指出,美国该如何——一切革命开始时都有一个萌芽的时刻。今年,我们将庆祝科学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05年发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相对论和质能相当理论100周年。现在探讨这些理论的影响,我们必须扪心自问,我们国家为点燃新科学革命的星火做了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在培育下一个爱因斯坦?十分遗憾,回答是否定的。美国政府对基础研究投资的不足以及对移民的限制性政策,正在毁损美国的科学领导…  相似文献   

4.
沙漠中的研究基地 英国科学家霍金曾经说过:"除非我们移民太空,否则,我不认为人类在未来一千年还能幸存下来,因为会有太多意外事故降临到地球上.不过我是个乐天派,我相信人类会走出去,找到适合居住的其他世界."当然,推动人们移民外星的动力并不一定是灾难,寻找新的资源或许是近期人们探索外星的重要因素.在移民外星的过程中,火星很可能是第一站. 航天员在开始正式的航天飞行之前,要在地面进行大量的模拟飞行训练.与此类似,人类要移民外星,也要先在地球上进行大量的模拟生存训练.美国有一批研究人员就是这样的先驱者,他们在犹他州一片不毛之地忙碌着,模拟未来的火星生活.他们天不亮就出门工作,穿着笨重的宇航服四处采集标本、绘制地形图、研究大气状况,夜晚回到狭小的太空舱里,在睡觉之前还要研究白天获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为应对当前面临的病毒大流行、气候变化和移民政策等重要问题,拜登政府制定了十大科技政策。科技政策的出台一向进展缓慢,但COVID-19大流行的到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改变了这种情况。不过,大流行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美国总统的权力更替,可以预见2021年美国的科技政策将会有许多重大变化。乔·拜登(Joe Biden)总统的团队做出承诺,将确保科技政策贯彻于政府应对大流行始终,并在执政理念上广泛性地"倾听科学之声"。  相似文献   

6.
杨耀武 《世界科学》2004,(10):29-31
联合国大学美国理事会(AC/UNU)推动的《跨千年全球发展展望研究项目》(MillenniumProject,简称跨千年项目)2003年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历时三年,通过多轮问卷调查和专题研讨,征求了全球几十个国家数百位未来学家、科学家和政策顾问等的意见,针对"未来科学技术管理与政策问题--2025年全球情景"的调查研究,也形成了初步结果,建构了四个未来情景,提出了15项研究结论。这些情景和结论,都建立在大多数专家认为的科技发展趋势上,并具有影响全球未来的预警性意义,应该引起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者特别是目前我国中长期科技规划编制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欧阳  木马 《科学之友》2010,(4):36-37
<正>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而它的科学界更是如此。美国科学界自二战以来吸纳了大量国外精英,并依靠着这些精英使美国成为了世界最负盛名的科研机器。正因为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了这架机器的成功运转,所以任何有碍人才输入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G·奥涅尔(Gerard O′Neill)对于未来有些想法。这些想法包括园顶城市、自动导航车、轨道工厂和空间移民。奥涅尔并非具有千里眼的超人,他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和空间研究协会的主席,这协会是为空间生产提供研究资金的组织。他坚持认为,在他的新著2081中所描绘的奇妙未来,都是直接从现代技术孕育出来的。正是由于这种幻想家与现实主义者的结合,使得奥涅尔成了美国最受尊崇的未来学家之一。但是现在,奥涅尔却陷入了忧虑:忧虑政治可能阻碍着他所展望的进步,担心其他国家可能领先美国,进入未来。我同奥涅尔的第一次交谈是在由曼哈顿去纽约肯尼迪机场的汽车里进行的,当时大雨滂沱,路上车辆络绎不绝,15英里的路程用了两个多小时。我准备听取对未来的不同预见。  相似文献   

10.
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的心中,太空政策并不是他们最关心的议题.但是对于想入主美国白宫的总统候选人来说,它却是重要的筹码.那么,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对2004年小布什总统的新太空计划会有什么影响?它又会如何影响美国未来空间计划的走向呢?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许多科学家,尤其是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专家都已经开始探索人类未来移民火星的可行性.美国"火星协会"甚至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千年改造火星"计划,这套计划可以让人类像"愚公移山"一样在1 000年内将毫无生机的火星逐步改造成一个可供人类居住的绿色星球.  相似文献   

12.
按照我198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一个论点来分析和比较日本和美国的工业政策与劳资关系。从1970年代初开始,美国生产的产品在国际竞争中节节失利。美国的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不断减退。当然,产品出口的竞争力可能不是一个国家的唯一重要标准。但是最近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成绩已影响了它的国内生产,这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民主国家的发展。作为战后自由市场指导下的国家的领袖,美国有责任干得更多更好。美国人还没有失去信任,但是他们必须明白自己的前进方向。我在此阐述日本体制的几个方面,希望有些能够为美国实业界所采纳(或许先从在美国营业的日本公司开始),从而使美国的国际竞争力复活。约翰·齐斯曼(John Zysman)已指出,早在1970年代末,美国就已重视日本了。在1970年代,西方国家的很多人都已清楚,苏联或中国的经济型式对资本主义经济不是行之有效的指南或模式,从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们都对日本经济予以更大的注意,虽然它还没有象苏联经济一样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主题。一直到1980年左右,对日本经济的研究才达到相当出色的地步。最近有几部重要的著作已问世。在美国,一组政治经济学家正在考察日本政府机构执行的目标产业政策,即通过政府的政策的贯彻来促进有前途的新产业。最近日本和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贸易摩擦,使人们注意到了这些政策。经济学家们正竭力想揭示这种目标产业政策对经济增长及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对日本经济的分析,他们已开始重新思考美国经济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移民     
从建国起直到本世纪20年代中期止,美国对移民基本上没有什么限制;但不久之后,国会立法严格限制除北欧之外所有地区的居民进入美国。1965年及随后的时间里,国会通过了一系列较宽松的法律,包括1986年移民改革法案,根据该项法案,270万非法外国人(绝大部分米自墨两哥)被给予合法移民身份。新法律不仅促进了  相似文献   

14.
《世界科学》2013,(4):66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为未来人类移民太空创造条件,近日,坐落在美国西部犹他州荒漠中的火星沙漠研究基地内,一些身着宇航服的志愿者在这一不毛之地中模拟火星生活,他们白天采集样本、勘测地形,  相似文献   

15.
在日本核泄漏的阴影尚未消除的时候,美国科学家发出惊人之语,未来人们可以背一个箱式微型核电站移民外星球。多层外壳的核电站尚不能完全屏蔽核辐射,小小的一个箱子就能让人不受到核辐射吗?美国科学家说可以,因为那不过是一个微型核电站,比大型核电站容易  相似文献   

16.
许多科学家认为,人类必将向其他星球移民,除了月亮以外,最近也是最可能成为首选天体之一的就是火星,因为它的表面有水。1997年美国向火星发送了一枚火箭,把一架"环火星探测者"送上了围绕该星球的轨道,开始对火星实施全面的观测。这可说是向这个红色星球"移民"计划的初始阶段,目的是绘制火星全境的地图。由探测器上的"火星轨道相机"发回的遥感  相似文献   

17.
美国克里夫兰市场咨询公司最近的调查报告说,目前互联网应用的迅速扩大,正在促使美国许多大饭店在积极规划未来,他们相信21世纪饭店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美国商务部(DOC)和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联合发布了年度特别出版物——《释放美国创新的投资回报计划》绿皮书。该投资回报计划的愿景是要将创新注入美国经济中,通过联邦科技投资实现美国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自二战以来,美国在科学、技术和创新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目前这种领导地位正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挑战,特别是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机器人等未来行业的领导地位。与快速、根本性的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创新对美国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  相似文献   

19.
《超越风暴》无疑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对美国的未来经济所提出的政策建议,饱含美国政府部门、科技界、教育界和工业界中的有识之士的真知灼见。其中所建议的各项措施,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据《今日美国》杂志披露,美国宇航局(NASA)的第二代航天器已经完成整体设计,进入制造阶段。国际空间站的需要只是一个方面,美国还打算主导未来的星际旅游或移民。按照现在人类糟蹋地球的强度与进度。移居只是早晚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