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聪琢  王玖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3):10029-10036
考虑到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急物资的时效性以及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在多受灾点同时展开这一实际,提出了将疫区与疫区之间横向配送和物资分配中心与疫区之间的纵向配送相结合的应急物资配送模式。首先,在满足配送时间的前提下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横纵结合的物流配送路径优化模型;其次运用聚类分析和引入了逆转操作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仿真将提出的配送模式与常规配送模式进行比较。算例结果表明,提出的横纵结合应急物流配送模型使总成本降低了10.72%,惩罚成本减少了52.98%,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可为未来的应急物资配送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实现集约型和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需要坚持试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而且在电子商务形式的选择上应主要采用BtoB和BtoC形式;虚拟物流配送模式的实施则需要构建一个由中央虚拟物流配送,区域性和次级区域性虚拟物流配送组成的三级配送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连锁超市的发展,超市对于商品的及时配送及配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物流配送模式对于连锁超市越来越重要。文章通过对物流配送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企业应根据自身规模和实际合理选择物流配送模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企业物流配送总成本过高、配送距离过长等问题,提出基于距离测算的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模型.测算企业物流配送时的车辆行驶时间距离与空间距离,将两者归一化处理实现配送距离测算;借助鲸鱼优化算法,通过包围猎物的形似搜索最优配送路径;为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融合莱维飞行与鲸鱼优化算法,选择最优配送路径;结合距离测算值与改进后的鲸鱼优化算法,构建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模型.通过该模型选择捕猎路径最短的鲸鱼,将该鲸鱼的位置作为最佳鲸鱼位置并输出,实现企业物流配送最优路径规划.该模型可在城市内有大量需求点情况下,规划出最优路径,且规划后的路径能够有效减少配送距离、降低时间消耗.  相似文献   

5.
物流配送需求的不确定性导致物流配送成本波动,增加了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难度,加剧了“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不畅。本文以降低末端物流配送成本和缩短配送时间为优化目标,考虑快递包裹数量不确定情况下末端配送的运力水平和配送覆盖区域人口密度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0-1”整数规划模型的多重目标优化策略,建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动态选址模型,并用Anylogic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配送包裹数量短期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末端配送运力水平、网点位置和服务能力需要有差别调整才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为有效降低烟草配送成本,从配送与补货角度,提出组团式新型物流配送模式.结合位置、需求与补货周期等信息,将需求点按小组划分,建立了组团弹性配送优化模型.以配送路径最短为目标,设计了组团弹性模式下的蚁群-免疫算法,实现了对配送路径的优化和仿真.通过实验例证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可行性与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企业物流配送模式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优化物流配送模式,比较了两种配送模式下的物流成本及配送时效,证实商流物流分离的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物料加工配送直接影响施工进度和成本的问题,结合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场内加工物流配送情况,提出一种带时间窗的加工点物料配送方法,建立配送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函数,选择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采取实值分段编码,寻求可以满足各项配送约束的最优解,有效降低物料配送成本.  相似文献   

9.
在B2C(Business to Customer)环境下,配送成本是薄利经营的网络零售商们最需要处理的关键问题.以保证网络零售商的收益,最大化利用各配送时隙的能力为目标,对B2C环境下的在线订单配送时隙的定价进行了研究.根据客户具有在线时隙选择行为随机性的特点,引入效用函数建立基于Logit的选择概率公式.并且考虑各时隙选项的效用,剩余预订时间,以及剩余能力建立了时隙定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通过分析说明了定价对客户时隙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物流配送运输车队的规模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物流配送运输发展前景和研究配送运输车队规模问题的必要性,阐明了确定配送运输车队规模的基础条件和实现的目标.针对从一个配送中心向多个分散客户配送货物的实际经营问题,利用多变量整数线性规划的数学方法建立了确定配送运输车队合理规模的数学模型,旨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