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云香中的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黑云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0种组分,鉴定了其中的22个组分,占挥发油组分总量的69.24%.  相似文献   

2.
满山香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山[Schisandra propinqua(Wall)Hook.f.et thoms]为五味子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现为我国南部和西部常栽培植物[1].满山香根和茎提取物的复方注射液曾在云南省几所医院临床用于治疗肺癌,国外也有类似的报道[2].但对满山香挥发油成分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满山香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香橼、柠檬和椪柑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并以清除DPPH·率为指标测定挥发油的抗氧化能力,以生长速率法测定挥发油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从佛手、香橼、柠檬和椪柑挥发油中分别分离出40,44,36和27个色谱峰,主要化合物(相对面积1%)有11,14,14和7种,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3.77%,92.56%,93.58%和94.81%,主要成分均为d-柠檬烯和r-松油烯,但含量差异明显;四者共同成分有11种,佛手挥发油中有13种特有成分在香橼、柠檬、椪柑挥发油中均未检测到;相同浓度的4种挥发油生物活性研究发现,佛手挥发油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和抑制黑曲霉能力;并且佛手挥发油对青霉也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弱于香橼和柠檬挥发油.由此可知,佛手挥发油与香橼、柠檬、椪柑挥发油在成分和活性方面都具有一定差异,该研究为佛手挥发油的开发利用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闽产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应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系统对闽产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尬发进行了研究以SE-54石英毛细管柱出21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18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百里香酚,香荆芥酚,β-金合欢烯,律草烯,萜品烯-4醇,芳樟醇等,占总挥发油的98.76%,又应用气相色谱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5.
从苣荬菜的花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1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6.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徐长卿挥发性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徐长卿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徐长卿根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丹皮酚(90.00%),对羟基苯乙酮(8.32%)。  相似文献   

7.
石香薷挥发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仪、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方法研究了石香薷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在已分析的36个成分中鉴定了其中的31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46%。它们是:α—蒎烯、异戊酸异丁酯,α—菲兰烯,对—伞花烃,γ—萜品烯,萜品—4—醇,百里香酚,香荆芥酚,甲基丁子香酚,甲基黑椒酚,α—反式—香柠檬烯,瑟林烯,橙花叔醇,β—红没药烯等.其中百里香酚含量为24.56%,香荆芥酚的含量达43.22%。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橙皮中的挥发油,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挥发油的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橙皮中挥发油橙香味浓郁,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气相色谱中的保留时间为6.72 min ,含量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中药水半夏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乙醚加热回流从中药水半夏中提取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分析技术对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确认了其中的54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馏出峰面积的80%以上。结果显示水半夏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脂肪烃类和脂肪酸类。  相似文献   

10.
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云南楚雄杜仲叶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并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挥发油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99个成分.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定量测定了挥发油中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7.80%.  相似文献   

11.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HS-GC-IMS)方法,比较了不同生长时期的微囊藻挥发性物质差异。根据离子迁移谱图结果,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通过其指纹谱图观察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挥发性成分的GC-IMS谱图存在明显差异,前2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8.4%。从微囊藻水华样品中共鉴定出9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醛类23种、醇类21种、酯类16种、酮类10种、硫醚类7种、酸类2种、萜烯类2种,其中1-丁醇、(E,E)–2,4–癸二烯醛、乙酸、二甲基硫醚、(E)–3–己烯–1–醇、1–辛烯–3–酮等是微囊藻水华特征挥发性差异物。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藻类水华时挥发性代谢物的筛查及确证,为环境监测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香叶菖蒲和药典石菖蒲新鲜叶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从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12和13种成分,主要化学成分的种类相似,其中α-细辛醚为二者的主要成分,含量分别占总挥发油的69.52%和49.57%。结论香叶菖蒲和石菖蒲挥发油含量丰富,研究结果为二者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影响光肩星天牛定位寄主的糖槭挥发物成分,解析挥发物在光肩星天牛搜寻和定位寄主过程中的作用,为光肩星天牛的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热脱附气质联用法(thermal desorp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TCT-GC-MS)分析鉴定糖槭挥发物组分,通过触角电位仪和“Y”型嗅觉仪测定光肩星天牛对槭树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及嗅觉行为反应。采用多重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析等方法,明确影响光肩星天牛搜寻和定位寄主的主要挥发物。【结果】经鉴定,糖槭具有34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酯类、烯类、酸类和醇类,分别占61.67%、12.99%、5.58%和5.02%。光肩星天牛对所测定的12种糖槭挥发物均有一定的EAG及嗅觉行为反应,在不同挥发物间、同种挥发物不同浓度间、同种挥发物同一浓度雌、雄光肩星天牛成虫间EAG及嗅觉行为反应存在一定的差异。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对乙酸己酯、己二酸二异丁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2-己基-1-癸醇、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明显的EAG反应;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和2-己基-1-癸醇对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己二酸二异丁酯和月桂酸对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对雄成虫无明显的趋性引诱作用。【结论】糖槭挥发物中乙酸己酯、乙酸叶醇酯、丙酸叶醇酯、顺-3-己烯醇和2-己基-1-癸醇对光肩星天牛雌、雄成虫均具有较强的引诱作用,罗勒烯和角鲨烯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己二酸二异丁酯和月桂酸对光肩星天牛雌成虫具有引诱作用,对雄成虫无明显的趋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猪毛蒿对其他植物生长的他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测定猪毛蒿二次代谢物对其他植物产生的他感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鉴定了猪毛蒿水溶性及挥发性二次代谢物,结果表明。猪毛蒿含有较多的水溶性及挥发性二次代谢物。这些物质对与其共生及与其非共生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具有较强的他感作用,这种作用随二次代谢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大,对非共生植物的作用远大于共生的植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直观推导式演进特征投影法(HELP)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得到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从而实现对赤芍挥发性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根据色谱保留时间和质谱,在质谱库中进行相似检索,实现对组分的定性分析,然后用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赤芍挥发性成分中共分辨出57个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检索,鉴定其中36个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含量的95.21%;赤芍主要挥发成分为水杨醛、正十六碳酸和(Z,Z)-9,12-十八碳二烯酸。  相似文献   

16.
A novel phenomenon of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plastic by volatile constituents of Ledum palustre is reported in this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 of degradation is described by tensile strength, melting point,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as well as optical micrograph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volatile oil of Ledum palustre is analyzed by gas chrography and mass spectrometry. The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and problems needed to be solved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超声破碎辅助无溶剂微波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云南西双版纳产的姜黄、蓬莪术的挥发性成分.从2种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103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类及其衍生物.结果表明,云南西双版纳产的姜黄和蓬莪术中的药理活性成分含量较高,有的远高于文献报道,其品质较好,初步说明了其在云南推广种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检测了其生物活性.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了佛手叶挥发油的成分,比浊法检测了其抑菌活性,噻唑蓝法检测了其细胞活力.佛手叶挥发油含有40种成分,以d-柠檬烯、γ-松油烯、对伞花烃、α-蒎烯、β-蒎烯为主要成分,其中d-柠檬烯和γ-松油烯的含量分别占50.53%和24.05%.佛手叶挥发油对草绿色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摩氏摩根菌、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1,6.8,7.2,13.7和19.3 mg/mL;佛手叶挥发油对Hep3B,HUVEC,Huh7,SP2/0,A549和PANC-28等癌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的挥发油,每100g得到0.093g.用石油醚冷浸提棘托竹荪子实体鲜品,每100g得到0.475g.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HP-5MS柱分离,质谱法分别鉴定出35种和37种成分,其中有18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醇、芳香烃、倍半萜、脂肪酸、酮等;石油醚提取物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芳香类、酯、胺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