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通过对交通肇事被害人救助问题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年来理论界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刑事被害人救助经验,开始探索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的构建,司法机关和地方立法机关更是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交通肇事被害人救助专项机构设置、专项资金来源、重视对交通肇事被害人精神救助三个方面,对交通肇事案件中刑事被害人的救助机制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现代刑诉制度的构建基本围绕犯罪人权利保障而展开,而另一个与案件结果有直接利害关系的被害人的权利仍被轻视。被害人控诉和求偿的权利都不够完善。本文就被害人庭审控诉权利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赋予了被害人诉讼当事人的地位。本通过对公诉案件中被害人当事人地位利弊得失的分析,指出应取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的当事人地位,而将其定位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这样,既可以避免制度上的矛盾,又顺应了人权保障中加强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4.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由于网络诽谤犯罪具有隐秘性的特点,加上我国刑事立法将诽谤罪规定为"告诉才处理"的自诉案件,导致被害人追究网络诽谤者的刑事责任面临严重困难。作为对策,在刑事司法方面,人民法院应当对被害人难以获得的证据予以调取,公安机关应当对"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诽谤案件依法启动公诉程序。在刑事立法方面,应当赋予"告诉才处理"案件的被害人选择向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机关告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刑事损害补偿制度,也称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指被害人由于犯罪行为而遭受一定程度物质损失,该物质损失,由于犯罪人无力赔偿,或由于案件尚未侦破,犯罪人尚未捉拿归案,而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7.
以民间借贷为幌子进行虚假诉讼的套路贷案件具有知识型犯罪的典型特点,不仅损害了被害人的利益,也损害了司法权威,因此如何发现并预防套路诉讼是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司法机关为视角,从案件进入审判机关时起,对立案阶段和案件审理阶段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结合公检法司协助工作的思路,建立起民间借贷面纱下套路贷的发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群体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政治、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日新月异,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然而,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均比较重视保护刑事被告人的权利,而与之对应地,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却长期被忽视。本文对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诉讼地位的现状加以分析,提出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权益的改革措施,以此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是司法实务特别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法院的审判,在执行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案件审结后的执行因素,力保刑事被害人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国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的赔偿是司法实务特别是法院执行工作的一大难题,本文的研究旨在通过法院的审判,在执行活动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案件审结后的执行因素,力保刑事被害人的损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赔偿,不足部分再由国家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11.
以犯罪人为中心的传统预防犯罪模式久不见效。通过对被害人的研究,发现在犯罪——被害的互动中,被害人自身存在的某些因素对于犯罪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消除或减少这些因素能更有效地减少犯罪。以高发性的财产犯罪为例,案件很多时候是由于被害人自身的疏忽与过错造成。因此,树立被害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行为习惯,有助于减少犯罪被害的诱发性和易感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多因一果情况下行为的定性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如果被害人为特殊体质,经行为人对其实施轻微暴力,甚至是语言上的刺激,即诱发原有病症导致死亡后果的发生,那么应该定性为故意伤害(致死)、过失致人死亡,还是认定为意外事件,在司法实践中,甚至同一法院不同办案人员对案情基本相同的此类案件也存在不同的处理.在被害人特殊体质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作为诱因之一与被害人的死亡后果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但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并不必然引发刑事责任的承担,还必须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方面、主体等要素,依据相关罪名的犯罪构成对案件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一、被害预防概念阐述被害预防,主要指潜在被害人及已然被害人从被害现象发生的危险性、倾向性趋势状况出发,为避免被害原因出现,防止和减少初次被害或继续被害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形成的有效保护机制的过程。1在现代犯罪学研究领域中,人们不再把犯罪被害人完全视为被动无辜的,而是将被害人看成犯罪过程中一个重要因素。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往往具有特定的人际关系,被害人有可能是暴力行为发生的起因,有可能在暴力犯罪中起积极作用。被害预防是预防犯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今的文明世界中,不文明的事件并没有消失。尤其在家庭的小小的领域内,暴力事件层出不穷。下面我们看看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暴力在侵害案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妻子与丈夫的关系中,杀人案件和伤害案件又是最主要的侵害类型。全国妇联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2本文就将对家庭暴  相似文献   

14.
游乐园     
半夜里发生了一起子弹穿过房间的窗户射进来而杀死人的案件。但是明明被害人只中了一发子弹,玻璃窗上的弹孔却有两个。原因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死刑适用在故意杀人案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我们可以在现行刑事立法的框架下,贯彻死刑政策精神,通过对共同杀人案件、雇凶杀人案件、杀害亲属案件、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激愤杀人、同意杀人等故意杀人案件严格控制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实现少杀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铁锤狂魔     
5年前一个深夜,一对母子在家中遇害。案发现场房门丝毫无损,凶手似曾与被害男孩同床睡觉……案发后,有人放词,此案与被害人丈夫有关,但发案当晚,被害人丈夫远在外地,而且全家和睦,不具备作案时间和条件。案件错综复杂,扑朔谜离,经怀化市洪江区公安局艰苦不懈侦查,该案目前已宣告破获,真相大白。  相似文献   

17.
关注细节、利用物证、结合现场以及合理推断是现场重建的基本原则。在侦查具有多个被害人案件中,凶器是重要的作案工具,在进行伤害顺序推断时具有特殊的价值。对凶器的时空转移顺序进行正确的分析、研判,有助于现场重建。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是被害人和加害人之间为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的案件解决方式。我国目前的刑事和解工作刚刚起步,应当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展,并加强监督。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不应该直接参与刑事和解,其职能决定了检察机关只能是刑事和解的监督者。  相似文献   

19.
死刑酌定从轻情节是指能够有效阻却死刑立即执行判决的酌定从轻情节,除法定从轻情节以外,酌定从轻情节应该在死刑案件的量刑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限制死刑适用的目的。死刑酌定从轻情节主要包括案件起因、被害人过错和被告人平时表现等方面,除此之外,被告人身份、民族、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生理状况等也属于酌定从轻情节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保护被害人的权利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体现,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公正的价值体现。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确立了被害人的当事人诉讼地位,但对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存在诸多缺失。本文就刑事被害人诉讼地位及权利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在对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方面的缺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机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