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教育在高校体育弱势群体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体育也应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教育的运用,关爱学生,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前提,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而羽毛球教学是促进体育教学、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内容和手段,并在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中充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伟 《科技信息》2011,(22):I0213-I0213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以学生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各方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素质教育注重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4.
教育的目的是育人,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新人,造就大批建设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材更是高校的主要目标;而推行素质教育则是育人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在推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代替的独特作用。素质教育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新的教育思想关于素质教育的涵义,诸多资料均无确切定义,表述种种。但根据国家教委一九九七年在山东烟台召开的素质教育会议上指出:“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而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意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此可见,素质教育的涵义从根本上讲,应是指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目的和指导思想的教育。其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  相似文献   

6.
肖繁 《科技咨询导报》2007,(14):225-22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志向  张楠 《科技资讯》2006,(4):122-123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学校体育的地位更加突出,新的教育观念要求体育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加强自己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路子。快乐体育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在快乐中进行体育教学,在体育学习与练习中满足身心需求,陶冶情操,寓教与乐,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提高为教学归宿。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刘星 《科技信息》2010,(19):I0249-I024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学困生"是学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他们的帮扶与转化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可忽视。当然,只有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才谈的上是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所从事基础教育的实践.提出当前的教育改革必须在正确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教育的基础上,依法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1.
素质教育旨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旨的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素质教育的涵义与实施范希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这就是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如何把素质教育贯穿在每一节课中,更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于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因而从面向少数优生的应试教育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强调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界以此为依据,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问题作了全方位的讨论。通过讨论,整个教育界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应试教育必须转向素质教育。现阶段中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已全面铺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制约和干扰,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推进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难点和问题。第一、在基层中学,多数教育工作者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不够…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承认个体差异为前提,因材施教的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提高为目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育。为此政治学科应依据本学科的特点,明确在素质教育总目标下应承担的素质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政治课应有的功能、完成本学科的教学任务。那么,如何在政治学科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呢?一、确定多层次的政治科教学目标目前,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但教师业绩中的评价体系仍是分和率,…  相似文献   

18.
张炜 《科技信息》2011,(20):I0239-I0239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促使学生智力、体质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和健康的审美观,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肩负起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我国著名教育家、体育家袁敦礼先生认为体育家必须懂得教育,而不懂得体育的教育家也不可能成为真正优秀的教育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他还指出素质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全体学校;二是面向全体学生:三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个面。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人、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曾将体育文化的这种价值概括为两个词:美和尊严。  相似文献   

19.
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一个学生每天必须参加的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工作;是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形成之一,面对我国基础教育领域深刻的变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只有通过改革与研究,营造生动活泼、协作和谐的课间活动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因而,在素质教育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在此,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