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GIS技术建立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阐述了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详细介绍了系统地理数据库的建立,分析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建筑物震害预测和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预测等系统专业模型。  相似文献   

2.
ArcGIS Engine开发的GIS应用程序可以脱离ArcGIS Desktop而运行,许多通用的GIS功能都被添加到了组件库中,这样便省去了大部分的编程工作。本文介绍了ArcGIS Engine9.1与C#联合编程,结合震害预测专业模型,实现了GIS基本功能及专业功能,并应用到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害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密集度的增大,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做好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合肥市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中对合肥市中市区砌体房屋抗震调查资料,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该类房屋未来震害情况进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城市生命线系统震害预测中生命线工程结构复杂、网络联系密切、范围广的问题,采用组件式GIS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 5.0开发了城市生命线震害预测系统.该系统为生命线震害预测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和可视化的平台,通过该平台以普兰店市海湾工业园区为对象,进行了地震烈度为7度、8度、9度时的生命线震害预测,为该区域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的依据.研究表明,将GIS技术引入到生命线震害预测中,便于数据的输入、管理、查询和分析,使生命线震害预测结果能以直观的地图形式显示出来,便于决策部门做出快速、有效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GIS技术由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准确、真实地输出给用户,因此开发了许多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不同程度上存在功能不完善、全面性较差、专业模型缺乏等不足。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击的GIS系统无法满足人们对防震信息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网络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发出一套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6.
GIS技术由于其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可以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准确、真实地输出给用户,因此开发了许多基于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但是这些系统不同程度上存在功能不完善、全面性较差、专业模型缺乏等不足。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单击的GIS系统无法满足人们对防震信息的需求,因此开发基于网络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本文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开发出一套基于WebGIS的城市防震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7.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震害预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山  刘洋  沈思 《工程与建设》2011,25(1):69-71
近年来地震对人类的危害变得越来越大,做好建筑物震害预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目前城市中一些旧的多层砖混结构房屋,其抗震能力较差.为了较好的预测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震害,该文采用结构易损性分析方法对该类房屋的未来震害进行了预测分析,对今后进行抗震防灾规划和震害预测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宁德市区建筑群体中选取具有典型破坏特征的建筑物作为样本,采用简化的评价方法并结合结构模型建立震害预测样本库.在建立样本库基础上,将其按不同结构类型分类,提取建筑物结构类型、高度、建设年代、现状质量和用途等主要震害影响因子,类比出易损性单元格内群体建筑的抗震能力.通过分析统计求得规划区内房屋的震害矩阵,并求取待预测建筑物的震害指数进行震害类比预测.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类比预测法对宁德市群体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根据都江堰市建筑震害调查结果,考虑城市空间演进及地震动作用空间差异影响,研究了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建筑震害空间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首先,根据都江堰市城市区划及震害特点,空间上将沿远离山体方向划分为内环和外环两部分;然后,考虑抗震设计规范体系演进对城市震害的空间分布影响将建筑按照典型建设时期分类,对比研究了各时期建筑的震害在空间上的分布;最后,分析了城市空间演进、地形条件、场地条件以及与断层破裂距离等因素对震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建筑的空间演进是影响震害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都江堰市早期建筑平均震害指数最大可达新建建筑的6.5倍;地震动作用的空间差异也是影响震害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内环区域的平均震害指数可达外环的1.88倍.该研究为未来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震害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的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是我国“九五”城市防震减灾信息管理和辅助决策系统之一。文章基于GIS技术,在ArcView GIS3.0 环境下集成和开发了合肥市震害预测与减灾对策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结构和内容,重点探讨了系统集成的方法和技术,对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与方法,利用该理论对城市防灾减灾问题进行地质力学方面的研究和城市采煤沉陷区的抗变形抗震建筑设计研究,并形成煤炭资源型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依据该体系可有效预测和防止城市多种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8级大地震,摧毁了村镇大批建筑物,造成了大批的人员伤亡,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在汶川地区地质构造背景条件下,结合野外次生地质灾害和现场房屋震害的详细调研,从地震响应和破坏机理人手,分析了地震对村镇建筑地基破坏程度的影响因素,总结了汶川地震中村镇房屋建筑和地基的主要破坏模式;基于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理念提出了基于刚性地基和柔性地基基础分类的地震震害预防和缓解措施;同时从经济可行性的角度提出乡镇和城区分型而治、分区预防的系统构想.  相似文献   

13.
在介绍地质动力区划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说明了新构造运动影响下城市地面楼寓和生命线系统的防灾减灾问题,以及新构造运动对地下采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问题.指出,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对城市建设的地质灾害预测分析具有时间短、工程评价费用低、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城市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点而成为城市防灾减灾体系中的核心要素。明确公园不同类型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分析城市公园绿地避震减灾的空间布局方法,以提高城市公园绿地的灾时避难有效性。【方法】以单个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绿地布局形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园路道路交通系统、园林景观要素等4个方面着手分析了公园绿地单体及各构成要素在灾时的功能特点,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结果】城市公园绿地在设计和布局中,要依托城市绿地系统特点,基于城市公园绿地内部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平时特征,从体系层面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模式入手,得出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几种类型公园绿地在灾害发生时的空间规模、功能特征及景观形态等方面的防灾可行性。【结论】分析并明确公园绿地在灾时可承担的避震减灾功能,可对城市公园绿地的避震减灾方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地区面积辽阔,活动构造分布广泛,大地震频繁发生。介绍了“一带一路”地区的潜在震源区划分模型、地震活动性模型、地震动衰减关系模型和场地调整方法,在“一带一路”地区开展了概率地震危险性计算,给出了全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峰值加速度(PGA)分布的地震区划图,并提出不同地震危险性地区防震减灾对策建议。研究表明,东亚和东南亚西部、太平洋西岸、中亚南部、西亚东部、欧洲南部和非洲东部是“一带一路”地区地震危险性较高的地区,在50年超越概率10%的PGA>0.4的地区,一般民用建筑应采取地震烈度九度设防。  相似文献   

16.
呼和浩特地区发育多条活动断层, 属地震高烈度带。对研究区内的活动断层采用超低频电磁探测方法, 通过对探测数据进行高精度处理、图像精细解译, 初步厘定呼和浩特市新华广场断裂、小黑河断裂和大黑河断裂3条主要活动断层的位置、断距、性质、活动性, 为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防震减灾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大黑河断裂最大断距与最小断距相差为110 m, 小黑河断裂最大断距与最小断距相差为60m, 新华广场断裂最大断距与最小断距相差为64m, 判定大黑河断裂在新近纪末的活动性最大。  相似文献   

17.
根据9.7地震时毕节市相关单位和当地群众的反应情况,结合该市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的实际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该市地震科技信息的开发利用能力为前提,以进一步拓宽其地震科技信息服务领域为目的,提出了今后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防灾工作的特点,将GIS技术应用到城市防灾减灾工作中,开发了基于GIS的淄博市防灾减灾决策系统.该系统是一个以信息管理、灾害分析、救灾决策为内容的综合系统,可实现直观、实时、快速的灾害监控分析与救灾指挥决策,为城市的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减隔震技术是当前抗震研究的热点,其中,软钢阻尼器是结构被动控制中耗能减震装置的一种。软钢阻尼器在地震时,通过软钢发生塑性屈服滞回变形而耗散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由于构造简单,力学概念明确,技术性能可靠且易实现,软钢阻尼器已成为较多应用于高层建筑抗震的减震技术之一。本文利用NosaCA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高层建筑进行了非线性时程分析,并对该高层建筑应用软钢阻尼器进行设计,计算中用斜向阻尼器进行模拟。基于9度罕遇地震进行设计,通过分析结构的位移响应、损伤发展以及阻尼器的滞回曲线等性能指标,验证了软钢阻尼器对于高烈度地震区高层建筑减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以GIS工具软件Arc/Info作软件平台 ,城市防震减灾地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方法与数据库内容 ,并且论述了建立防震减灾地理信息数据库的技术要点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